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南方暖湿稻区的生产实际,对日本原正市寒地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进行适当改进:选稻田作秧田,用大量碎稻草还田培育苗床土,采用阔畦地膜打洞平铺育秧方式,手拔秧带土移栽,宽行稀植,杂交稻单本插、常规稻双本插,进一步提高了秧苗素质,大幅度降低群体基数,提高群体质量,操作简便,省力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育秧移栽在我国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北方稻区近年来育秧移栽面积逐年扩大,过去以直播栽培为主的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等省(自治区),现在也以育秧栽培为主要栽培方法。近年,育秧移栽的新技术---旱育稀植,已成为北方稻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的主体技术。  相似文献   

3.
宁夏水稻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几十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水稻育秧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使水稻育秧由坑式育秧发展成为目前的小弓棚旱育稀植。然而,由于农民对旱育秧技术掌握的不好,出现弱苗、高温烧苗、放风青干等现象。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育秧经验,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稻多功能育秧剂研制与育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多功能育秧剂研制与育秧董春田,黄仁洙,陈振野,张海楼(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栽培所)近年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北方稻区不断扩大,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壮苗和增产优越性。在旱育秧综合配套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是应用两个功能(调肥、调酸)床土调制剂,由于功能有限,...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澳青占在早、晚两季进行旱育稀植、软盘旱育抛栽、软盘湿育抛栽、旱育抛栽和常规湿润育秧栽培的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节省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优势,其秧苗素质较好,成秧率高,本田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和穗粒数,千粒重等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试验表明,选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配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提早烤田控苗,可进一步发挥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的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黑龙江省方正县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及原正市创导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与赤水市近的推广的地膜湿润育秧栽培技术进行育秧方式,栽培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表现出旱育栽培优于湿润育秧。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地育秧栽培技术是在引进吸收日本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方稻区的气候、土壤、种植制度、品种等条件改进而成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在南方稻区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现将这项技术的应用效应及栽培技术要点综述如下:一、应用效应(一)能早播、早栽、早熟。旱地育秧的苗床由于土壤含水率低、通气性好、热容量小,早春苗床升温快,达到水稻生物学下限温度早,故能提早播种和移栽。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其重点是旱育秧及稀植。其主要目标是创造接近旱田条件的育秧环境。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水、高产、低投入、高产出等优点。文章从主要环节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为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轻型栽培稻田杂草发生及其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 ̄1997年通过对4种轻型栽培方式(麦田套稻,水直播,早育抛栽,盘育抛栽)和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种群调查及杂草发生与危害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对稻田主要杂草发生频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稻田主要杂草优势度及杂草发生量有明显差异。麦田套稻,水直播、旱抛栽、塑盘抛栽、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危害分别使水稻产量下降70.6%、63.5%,49.5%,16.2%。  相似文献   

10.
从水稻育秧方式选择、育苗秧地的选择、苗床制作与培肥、播种、秧苗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以期为水稻旱育稀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其实质就是不需塑料软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采用单株拔秧,利用秧苗根系带土直接抛秧。水稻免盘旱育抛秧与早育稀植手插秧相比,具有省工(亩省工3~4个)、省力、省种(亩省种0.5kg)、增产(一般增产10%以上)的效果;与塑盘抛秧相比,又具有省盘节本,秧苗健壮,根系发达,秧龄弹性大(秧龄可比塑盘育秧延长10~15d)。由此可见,水稻免盘旱育抛秧综合了旱育稀植和塑盘抛秧的优点,克服了缺点,是抛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早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均可推广应用,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水稻可提早成熟3-5天,一般比较湿润育秧苗节省水50%.节省种子30%,节省秧田80%,旱育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产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高,每亩增产50-80公斤,增产10-18%.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二干田”难以推广水稻软盘育秧这一难题,沅陵县采用深水抛栽技术,并获高产。为山区“二干田”推广水稻软盘育秧提供成熟技术。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旱育秧的特点,将常规育秧的塑盘底孔放大、改进为上下贯通蜂巢式秧盘,延长了塑盘育秧秧苗适抛叶龄期;应用普通免耕条播机干旋整田,免去了耕地环节;保留并利用麦茬田间沟系,免去了抛秧后开沟环节;采取全生育期保湿为主的节水栽培技术,塑造抛秧稻优质高产群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水稻“蜂巢”塑盘旱育抛秧“免耕地、免开沟、增产、增收”(简称“双免双增”)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永胜县2004年在涛源进行水稻“三围立体”栽培试验,2005~2006年扩大到低海拔稻区、中海拔稻区、高海拔稻区进行试验,并获得成细,而且增产效果明显。1育秧方式1.1塑料秧盘育秧:每亩移栽田用种1kg(粳稻2kg)。根据所放秧盘的宽、长度确定厢宽、长度进行开厢,厢面要适当大于秧盘宽、长度。同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旱育秧的特点,将常规育秧的塑盘底孔放大,改进为上下贯通蜂巢式秧盘,延长了塑盘育秧秧苗适抛叶龄期,应用普通免耕条播机干旋整田,免去了耕地环节;保留并利用麦茬田间沟系,免去了抛秧后开沟环节,采取全生育期保温为主的节水栽培技术,塑造抛秧稻优质高产群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水稻“蜂巢“塑盘旱育抛秧“免耕地、免开沟、增产、增收”(简称“双免双增”)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双季稻机械抛栽高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续两年旱、晚稻较大面积的机抛试验示范,初步明确了水稻双季抛秧的品种和适宜的播种期,抛栽期;提出了化控、肥控、水控相互结合的“三控”育秧技术,阐明了合理的抛载苗娄笔科学的施肥及灌水技术是机抛稻高产的关键,并就机抛秧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主持“水稻旱育高效栽培技术及其应用理论研究”课题,根据湖南水稻生产实际,对日本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了重大创新,形成具有湖南稻区特色的水稻旱育高效栽培技术,1997年获得了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正>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是集水稻湿润育秧、营养钵(块)旱育稀植技术于一体,通过抛栽定植的一项轻型高效栽培技术。这一技术因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省工、省种、省秧田、省成本、省用水、促分蘖早生快发,而深受  相似文献   

20.
二晚抛栽稻播种量、化控措施与抛栽秧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盘育秧的秧苗素质越来越不如湿润秧,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细,单株叶面积小,百苗干重轻,分蘖停止早并出现大量夭亡;稀播能改善秧苗素质,减少串根,采用两次化控控制株高,促进分蘖,减少串根有一定效果,抛栽稻和手插稻比较,在经济性状上表现为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与千粒重降低;不同秧龄抛栽,早抛的各项经济性状均比晚抛的好,产量比晚抛的高,特别是秧龄超过30d抛栽,产量减少明显。最后讨论了二晚抛栽稻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