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建修 《中国蜂业》2003,54(6):30-30
多年来 ,我国一直是世界养蜂大国和蜂蜜出口大国 ,但蜂蜜质量一直不理想 ,部分蜂蜜因不成熟须经真空浓缩才能销售 ,这种情况是 1 95 8年后才出现的。从此以后 ,我国蜂蜜质量一直没有根本好转 ,令人遗憾。本文就提高蜂蜜质量提出几点浅见。一、统一提高蜂蜜标准到目前我国还没有蜂蜜国家标准。各部制定的标准不统一 ,有的指标偏低。如最近公布的“无害食品———蜂蜜质量标准” :水分 2 3% ,还原糖 6 5 % ,蔗糖 8%。我认为属半成熟蜜。只有还原糖在 70 % ,蔗糖不超过 5 %才能算成熟蜜。再有中国药典上的蜂蜜标准 ,要求波美 37 2度 ,即水分 2 …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集2011年和2012年云南省蒙自市石榴花期生产的24个蜂蜜样品,对各主要指标进行检测。测定结果表明蜂蜜样品中水分(21.92±1.64)%;淀粉酶值(18.79±6.10)mL/(g·h);酸度(14.13±1.67)(1mol/LNaOH)mL/kg;还原糖(74.20±1.49)%;葡萄糖(38.00±1.05)%;蔗糖(2.26±1.28)%;总糖(76.58±2.75)%;灰分(0.06±0.03)%。通过对两年生产的石榴花蜂蜜各指标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都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正少数蜂农一味追求效益,忽视行为规范,给蜂蜜质量造成隐患,甚至有个别蜂农昧着良心,掺杂使假,纯天然的蜂蜜被玷污,蜂蜜可信度降低。行为一:饲喂蔗糖过量,与流蜜期过近。繁蜂保蜂需要饲喂点蔗糖,无可非议。有个别蜂农喂糖过量,巢脾糖压子,封盖面积在2/3后出售,现摇现卖。也有的流蜜初期仍在喂糖,极个别的甚至是白天摇,晚上喂。行为二:取蜜过勤。蜂蜜本应有酿造过程,少数蜂农为追求效益,三天两摇取水蜜,卖出的蜜不到1周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全国17个省份抽取大量蜂蜜样品,测定其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及δ13CH和δ13CP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出ISCIRA指数、果葡比、还原糖含量、C-4植物糖含量等,以上述10个指标为统计对象,分析我国市场蜂蜜真实性现状,提出潜在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5.
1蜜蜂越冬期甘露蜜中毒的原因蜜蜂是以蜂蜜为饲料的昆虫,蜂蜜中主要成分含有葡萄糖、果糖,占70%以上。而蜜蜂越冬还可以喂优质蔗糖,蔗糖虽系双糖,但经蜜蜂搬运时酿造,由饲养器运至蜂巢中,即将一部分蔗糖转化成葡萄糖。蜜蜂在整个越冬期5-6个月的时间里,不能排便,吃蜂蜜和蔗糖转化的饲料,形成粪便极少,冬季不必排便,待翌年蜂群出室才飞出排便。如蜂群在越冬期错用甘露蜜作饲料,因甘露蜜中含有蜜蜂难以消化吸收的物质,如糊精、麦芽糖、松三糖、三梨糖、低聚糖等,以及高达1.29的矿物质,致蜜蜂在越冬期消化不良,在蜂巢中下痢,甚至全群蜂死亡。同…  相似文献   

6.
我国市场上所售的蜂蜜产品繁多。蜂蜜含有70%-80%的易被人体吸收的果糖和葡萄糖,还有少量的蔗糖、矿物质、蛋白质和酶等营养成份。但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以及走街串巷的蜂蜜销售者有相当比例的蜂蜜掺杂使假,主要是为了增加蜜的产量和蜜的浓度,严重地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蜂蜜销售者主要掺入蔗糖、人工转化糖,也有加入淀粉、食盐、尿素、硫酸铰、治糖等,以增大掺水蜂蜜的浓度。由于受到种类(蜜源4O余种)、等级、生产工艺掺杂物不同的影响,没有经过特殊培训而以感官判定是否掺杂是不可能的,因此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蜂蜜中蔗糖的分析,是采用国家标准方法——铁氰化钾容量法和裴林容量法。该方法是先测定转化前还原糖的量,然后再测定转化后还原糖的总量,利用差减法求出蔗糖的含量,单样分析需要2~3小时,这种方法准确可靠,但对于一些蜂蜜收购单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糖的种类和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龙眼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规律,以龙眼‘华农早’、荔枝‘紫娘喜’及其68株F1子代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测定了该群体果实的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结果表明,龙眼杂交后代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67.66 mg/g,占总糖的51.79%;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分别占总糖的22.15%和24.82%。杂交群体的不同糖组分均表现为衰退变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分别为25.16%、22.15%和33.69%。蔗糖与单糖比值在0.48 ~ 3.05之间,蔗糖与总糖含量之间、总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市售蜂蜜卫生质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佳  陈静 《养蜂科技》1995,(2):2-3,9
本文通过47份市售蜂蜜的检测分析,表明只有10份样品综合判定为合格,占总数的21.3%。不合格的主要指标是酶值,还原糖,蔗糖及水分。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掺伟假、使杂及生产工艺不良。建立加强对蜂蜜的市场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化学法测定蜂蜜中的葡萄糖和蔗糖 ,找出两种方法测定蜂蜜中糖含量差异的原因 ,以便在检验中选择正确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1.荞麦蜜不宜喂蜂,因气味大,易引来盗蜂。喂蜂最好喂蔗糖水,不喂蜂蜜,因蜂蜜比糖贵,喂糖节约资金,又不易引起盗蜂。  相似文献   

12.
对同一时间、地点采集的东、西方蜜蜂的蜂蜜样品进行检测.感官分析表明:东方蜜蜂蜂蜜色泽较深,气味较浓郁,滋味上没有明显区别.理化分析表明:东、西方蜜蜂蜂蜜的水分含量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还原糖差异显著,酸度差异极显著;东方蜜蜂蜂蜜的酸度较高,西方蜜蜂蜂蜜的还原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选择了四种市场上出售的瓶装蜂蜜,对蜂蜜吵的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费氏反应和淀粉酶值进行了分析,并据蜂蜜国家标准,对这四种蜂蜜来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种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特早熟/早熟荔枝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占总糖比例的5.47%~62.34%。葡萄糖次之,果糖最低。果糖和葡萄糖在各种质间的变异相对稳定,为32.85%和38.73%;蔗糖变异较大,分别为61.11%。根据还原糖与蔗糖的比例,可将不同的特早熟/早熟荔枝种质分为蔗糖积累型和还原糖积累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内各糖组分中还原糖与总糖呈正相关,蔗糖与总糖呈负相关;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和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评价特早熟/早熟荔枝果实中糖度风味要同时考虑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陈黎红 《中国蜂业》2004,55(3):43-43
一、基本成分1、水分石南蜜≤2 3%其它蜂蜜≤2 0 %2、果糖和葡萄糖甘露蜜、甘露蜜与花蜜的混合蜜≥4 5g/ 10 0g其它蜂蜜≥6 0g/ 10 0g3、蔗糖一般蜂蜜(以下品种除外)≤5g/ 10 0g紫花苜宿蜜、柑桔蜜、刺槐蜜赤桉树蜜、法国忍冬蜜;≤10g 10 0g薰衣草蜜、紫草蜜:≤15g/ 10 0g4、非  相似文献   

16.
蜂蜜的品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酸度、淀粉酶值、费氏反应等。本试验通过对几种蜂蜜的这些因素进行测定,并与国家标准对比,分析讨论这几种蜂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椴树蜜是东北主要的优质蜂蜜品种,但新采收的成熟椴树蜜蔗糖的含量往往超过国家标准规定(蔗糖含量≤5%),收购时定为不合格蜜(掺假).放置一段时间后在椴树蜜本身含有的转化酶作用下,蜜中的蔗糖转化成还原糖,使椴树蜜的蔗糖含量≤5%,成为合格产品.采用与蜂箱一样的环境条件(37℃恒温箱)处理,在短期内可以检测出蔗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椴蜜是否掺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凝固型蜂蜜酸牛奶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蜂蜜酸牛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蜂蜜3%,蔗糖4%(均为质量分数),接种量3%,培养时间5h,最佳复合稳定剂百分比,PGA0.02%,黄原胶0.04%,CMC0.03%。  相似文献   

19.
选取新鲜的油菜蜜,中蜂杂花蜜、西蜂杂花蜜为研究对象,对每种蜂蜜中的蔗糖含量在室温,在相同的时间间隔进行测定,进而对各种蜂蜜中的蔗糖含量,以及蔗糖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不同蜂蜜中的蔗糖含量。3~5天蔗糖含量在标准值以下,经过17~19天后均降低至一定的水平,三种蜂蜜中蔗糖含量降低值。油菜蜜降低最高达5.7%,平均降低4.2%。新鲜程度相同来自同一地域的中蜂杂花蜜中的蔗糖含量较西蜂杂花蜜中的低。  相似文献   

20.
一、蜂蜜掺糖,可用下列方法鉴别有稠度:蜂蜜未结晶前为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其稠度与浓度有关,浓度高的粘稠,浓度低的稀薄。浓度相同,可用一根筷子插入蜜中,垂直提出,纯蜜在滴下时速度慢、粘性大、有挂丝。掺蔗糖水的蜜滴下的速度快,粘性小,不会挂丝。用纱布过滤,纯蜜不易滤过或过滤的速度慢;掺蔗糖的蜂蜜容易过滤,且过滤速度快。尝蜜味:“蜜有蜜味,糖有糖味,即蜜味甜、浓、香、后味长;掺蔗糖的蜜虽甜,但香味差,后味短,且有蔗糖味。查结晶:纯蜜结晶粒的透明度差,结晶层较松软,用手指慢慢捻推结晶粒,无砂粒感,将结晶粒放入嘴里很快溶化;掺蔗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