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对Bt毒素(CryIAc)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北方棉区大面积暴发成灾,化学防治成本逐年增加,化学防治措施险些失控,造成棉花生产严重滑坡,大大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在此紧要关头,我国成功培育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它对我国棉花生产无疑是雪中送碳,但是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示范与推广,它同化学农药一样,也同样会面临抗性问题.针对生产上可能出现的问题,1996-1997年笔者开展了棉铃虫对Bt毒素敏感性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抗虫棉,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简称Bt)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体内,而产生抗虫作用。1抗虫棉的特性1.1抗虫机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花整个植株和整个生长季节都能不断产生杀虫蛋白,这种杀虫蛋白遍布植株各个部位,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取食抗虫棉后,其消化系统受到破坏而不能取食,全身软腐,最终死亡。1.2抗虫范围及效果。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好的抗性。对棉花其它病虫、杂草均无抗性,且抗虫性随着棉花的生长而减弱,在棉花苗期和蕾期杀虫蛋白表达量较高,对二代棉铃虫的抗虫…  相似文献   

3.
卡那霉素浓度和喷洒时间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检测有两方面,一是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一是对棉株体内Bt毒蛋白的检测。根据转Bt基因抗虫棉本身携带的含嵌合基因卡那霉素特性,国内李燕娥等人均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检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卡那霉素的浓度以及喷洒卡那霉素的时间不同,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对其反应时间不同。为更有效地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不耽误农时特作本试验。1浓度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2005年4月在安徽农业大学棉花实验基地进行了用喷洒卡那霉素法筛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实验,品种是抗虫棉新棉33B,非抗虫棉中棉所35。以40…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抗虫棉概况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邱峰 《中国棉花》2001,28(10):47-47
在河南农村 ,棉花仍是大部分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90年代初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大发生后的几年中 ,河北、山东省的棉花面积大幅度下降。而河南省棉花面积一直维持在近70万公顷 ,即可说明棉花在河南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1抗虫棉发展概况早在 90年代初期棉铃虫大发生时 ,河南已开始进行抗虫棉的试种和示范工作 ,当时引进了中植 - 372、华棉 - 1 0 1等抗虫棉品系和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的抗虫棉品系。但由于当时抗虫棉本身的问题 ,效果不理想。美国孟山都公司在河北推广抗虫棉 33B后 ,河南省也进行了试种观察。 1 996年河南省转 Bt基因抗虫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现有的转 Bt基因抗虫棉种质材料 ,它们对棉铃虫初孵幼虫都表现出显著的抗虫性。抗虫棉在不同生育期抗虫性表现程度不同。苗期 (10片主茎叶以下 )叶片饲喂初孵幼虫的死亡率一般达 10 0 % ,生育后期抗虫性则有所下降。Bt基因转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给后代。通过室内汰选 ,烟芽夜蛾等害虫很容易对 Bt杀虫晶体蛋白产生抗性 ,但在目前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栽培制度下以及抗虫棉的多方面表现 ,转 Bt基因抗虫棉推广利用后棉铃虫不会很快产生抗性。还讨论了延缓棉铃虫产生抗性的一些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缓棉铃虫对转 Bt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 ,延长转基因抗虫棉在生产中的使用年限 ,扩大杀虫谱 ,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工作。目前 ,我国已转育成功 Bt和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2 0 0 1年在辽宁省经作所对转单双价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1试验基本情况供试品种为 s GK32 1 ( Bt+Cp TI)早熟系 ,美国抗虫棉 33B( Bt)和非抗虫棉辽棉 1 5号( CK)。1 .1室内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试验。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 ( 7月 7~ 1 2日 ) ,分别用嫩尖、幼蕾 (直径 1 cm大小 )和嫩叶 (顶尖展开第三、四片真叶 ) ,7月 …  相似文献   

7.
聊城市是山东省传统棉区,以麦套棉种植模式为主。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暴发期间,棉田种植面积急剧减少。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推广,棉田面积有所回升。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有效地减轻了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鳞翅目昆虫对棉花的危害,但是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产棉基地,常年种植棉花170khm^2以上,近几年来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面积不断扩大(现已占90%以上),使得曾经是棉花主要害虫的棉铃虫已得到控制,而使一些次要害虫现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及防治对象。烟粉虱就是江苏沿海棉区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多食性害虫,对棉花的为害逐年加重,甚至达到暴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统计,2 0 0 3年盐城市Bt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 %以上。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与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引起了棉田害虫动态的变化,目前关于Bt棉田害虫测报方法农技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鉴于此,2 0 0 1 - 2 0 0 3年进行了此类研究,旨在为科学地制定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1棉铃虫的监测1 .1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危…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产生抗性的现状和机理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的进展。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室内抗性筛选中,棉铃虫对Bt的抗性已经达到上千倍,但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还未发现大面积抗性的产生。棉铃虫对Bt的抗性机理包括中肠蛋白酶的改变和中肠毒素受体的改变两个方面,其中毒素的受体研究主要包括APN类受体和类钙粘蛋白受体。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棉铃虫抗性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抗 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 Bt基因抗棉铃虫杂交棉组合。该组合 1 995年选育成功 ,1 998~ 1 999年参加江苏省品种区域试验 ,2 0 0 0年进入生产试验 ,2 0 0 1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选育程序1 993年以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转 Bt基因抗虫棉为基础材料 ,采用本研究所建立的转基因抗虫棉育种体系 ,即卡那霉素抗生素标记、Bt基因 PCR分子标记、抗虫性生物学测定方法相结合检测抗虫性 ,选择出抗虫的植株自交并进行后代的进一步株系鉴定 ;经连续 3代的系选 ,选育出农艺性状稳定、抗虫性纯合…  相似文献   

12.
陈红  宋庆平 《中国棉花》2001,28(11):5-6
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转基因棉)不仅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而且减少了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保护棉田天敌、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因而,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中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由于目前转基因抗虫棉还存在着抗虫范围窄,抗虫强度差,抗虫性的时空差异性及持久性等问题,我们提出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避免或延缓抗虫棉抗虫性减弱;搞好转基因抗虫棉后期棉铃虫防治及棉田其它害虫的防治工作;组建实施适于新疆棉区的Bt棉IPM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的风险与安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在各棉区广泛种植的现状,分析了转外源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存在抗除草剂棉花可能成为杂草、基因漂移威胁棉花近缘物种、转基因棉加速害虫的抗性进化、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风险,提出培育种植转多基因棉花、调控外源基因表达、设置棉花害虫"庇护所"、轮换种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棉品种、建立转基因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 ,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绝大多数是转 Bt基因抗虫棉 (以下简称抗虫棉 ) ,它高抗棉铃虫 ,省工、省药、低污染、产量高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然而 ,抗虫棉面积的普及 ,改变了原有棉田的生态环境和害虫的生存条件 ,对棉铃虫和其它害虫的消长及防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抗虫棉各种害虫的防治技术 ,制定综合的防治措施 ,是新的生态环境下棉田害虫防治的新要求。1抗虫棉田主要生物种群的变化规律1 .1棉铃虫幼虫数量明显下降据山东省植保站 2 0 0 1— 2 0 0 2年两年的调查显示 :在抗虫棉全生育期不用药 ,常规棉防治棉铃虫 5次的情况下 ,前者…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棉铃虫发生严重 ,严重地影响了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90年代初本市开始引进试种抗虫棉。 1 999年全市种植转 Bt基因抗虫棉品种 (系 ) ,面积达 1 50 0公顷以上。为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探索抗虫棉栽培技术 ,增加植棉效益 ,特进行了转 Bt基因抗虫棉优质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1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 (系 )为转 Bt基因抗虫棉宛抗 98A系 ,示范品种 (系 )为黄抗 97— 1。试验设 3个处理均为 3— 1式麦棉套。留叶枝 ,打顶尖 ,压苗定向。1一穴 1株 ,每公顷 2 .2 5万株 ;2一穴 2株 ,每公顷 4.5万株 ;3一穴 3株 ,每公顷 6 .75万…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转Bt基因棉花的抗虫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和田间鉴定,并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目标害虫取食、生长发育、行为变化及对非目标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但外源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降雨、光强、温度等,因此,不同年份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慈抗杂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抗杂3号是浙江省慈溪市农科所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中国农科院转Bt基因材料育成的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是以常规品种慈965为母本,以含转Bt基因的WH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红铃虫、较抗棉铃虫和适应性较广的特点。1999-2000年通过浙江省和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通过浙江省和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4年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5年4月通过浙江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性1.1丰产性。在1999—2000年国家长江流域抗虫棉花区域试验中,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完近10年,取得重大进:研制出单价Bt和双价Bt/CpTI转基因抗虫棉。已审定的品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累计达160khm^2;建立了Bt棉的遗传育种、栽培、良种繁育、抗虫性鉴定、棉铃虫的抗性治理、棉田害虫综合防治以及安全性评估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棉花抗病基因工程和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也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9.
唐淑琼 《中国棉花》2006,33(7):43-44
湘北地区是棉花主产区,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由于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80%,加上氮肥施用总量增加了86.3%,气候条件适宜和天敌控制作用甚微等外部环境的作用,促成了棉铃虫的大发生。发生面积由1991年的6.7万公顷次上升到23.9万公顷次,年百株累计卵量(2~5代)由611.4粒增加到4256.1粒、重发区7000~10000粒,成为棉花上的第一大害虫。2000年以来,采取以推广抗虫棉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基本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1转Bt基因抗虫棉推广应用概况1.1推广品种。主推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用湘V9XE26配制的抗虫棉杂…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棉在生产应用中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6年起,沿江棉区作为安徽省抗虫棉区试点之一,连续开展了抗虫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997年先后引进试种了国抗一号(安徽省种子公司)、苏抗310(江苏农科院)、保铃棉33B(美国引进)、中棉所29(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抗虫棉品种,试种面积由2公顷发展到13.33公顷。通过系统的品比和生产示范,抗虫棉虽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与当地推广的非抗虫棉品种相比仍存在一些缺陷。1 存在的缺陷1.1 抗虫性不稳定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一定的抗性,但随着棉花发育进程的推进,其抗虫性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即抗虫性前期较强后期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