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余茭4号,是从‘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种,其特征表现:1)株型高大,分蘖能力和‘浙茭2号’接近;2)秋茭单个壳茭重达163.8 g,肉茭重113.0 g,长24.0 cm,粗4.0 cm,产量1 194.7 kg·667m-2,较‘浙茭2号’增产42.14%,产茭时间为11月4日至12月9日,较‘浙茭2号’推迟22 d;3)夏茭单个壳茭重120.3 g,肉茭重73.7 g,长16.5 cm,粗3.5 cm,产量3 093.0 kg· 667m-2,较‘浙茭2号’增产20.40%,产茭时间与‘浙茭2号’相近;4)肉质茎个体大,商品性好,营养水平高.  相似文献   

2.
一、茬口安排 7月底至8月上旬栽插四月茭,翌年5月下旬采收结束。4月下旬在茭白大行间套种早花藕,四月茭和早花藕的共生期控制在1个月左右,早花藕于8月底采收结束。9月上旬栽插水芹菜,12月上旬至翌年3月底采收。  相似文献   

3.
双季茭白孕茭障碍主要发生在夏茭中,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主要归结为品种、异常气候变化和栽培技术等3个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孕茭障碍的措施,以期为茭白的科学研究和栽培技术的推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水生蔬菜平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茭白的正常茭及其雄茭的主要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比较了江苏3个主要茭白品种雄茭与正常生理生化及解剖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1.雄茭植株叶片还原糖含量高于正常茭,叶片叶绿素含量孕茭前高于正常茭,孕茭后则较低。2.叶片氮,磷元素含量表现为6月中旬前高于正常茭,以后则较代;钾元素含量生长期间雄茭高于正常茭,孕茭初期显著低于正常茭,膨大期又高于正常茭;3.雄茭茎尖生长点细胞液化程度高于正常茭,微体比正常茭多,并有淀粉粒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一、广益茭无锡市郊地方品种。该品种植株较矮,株型较紧凑,叶色浓绿。秋茭株高1.85~1.9米,成熟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茭肉长25厘米左右,单茭重75克左右;夏茭株高1.7~1.8米。成熟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茭肉长20厘米左右,单茭重60克左右。  相似文献   

6.
余茭4号是从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株型高大紧凑,分蘖力强,孕茭性好,茭型大,品质优,商品性好,抗病虫性强,产量高,秋茭晚熟,2012年1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余茭4号秋茭单个壳茭重136.7 g,净茭重90.8 g,667 m2产量1 324.8 kg;夏茭单个壳茭重118.1 g,净茭重70.4 g,667 m2产量2 704.3 kg。总结了余茭4号栽培要点及繁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崇茭1号原名杭州冬茭,是2005年以当地主栽品种梭子茭中发现的较耐寒变异株系为原始材料,经辐照处理和系统选育而成的茭白新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崇茭1号夏茭采收期比梭子茭时间略长;秋茭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温能力,采收结束期较梭子茭平均迟32 d;夏茭产量约46725 t·hm-2,秋茭产量约24315 t·hm-2,分别比对照梭子茭增产149%和450%。  相似文献   

8.
茭白又名茭笋、茭瓜,属禾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须根系,喜温湿环境。其肉质嫩茎鲜美脆嫩,是时鲜蔬菜。其无公害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苗 选择当年株形整齐、孕茭率高、茭肉粗壮肥大、结茭部分低、没有雄茭和灰茭、分蘖节位低的植株,做好标记。栽前挖起茭墩,用刀分割成小茭墩,每个留3~4个分蘖苗。  相似文献   

9.
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生产技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浙江省茭白田茭鸭共育和茭鱼共养这两种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比较。同时,对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的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并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10.
<正> 茭白又名茭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生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茭田常会出现部分长得很高大的植株,但却始终不孕茭,人们称它为“雄茭”或“强茭”。 一、发生原因 形成“雄茭”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分蘖和分株生长势很强,抽生速度特快,以致寄生在其母茎基部的食用黑粉菌菌丝体来不及进入它的  相似文献   

11.
摘要:余茭3号是从八月茭优良变异单株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系,其特征特性表现为分蘖力强,高峰苗比八月茭增加59%,但肉茭重比八月茭低38%;耐高温孕茭,产茭时间在8月30日至9月16日,比八月茭提早17 d;667 m2壳茭产量885 kg,与八月茭及其他供试品种无显著差异;Vc含量高,比八月茭增410%,且肉白、质嫩、味鲜糯,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2.
总结缙云县中高海拔地区单季茭、低海拔地区单季茭1年收2茬、双季茭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等4种茭白种植模式的特点、关键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并分析这4种模式综合应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试验比较了江苏3个主要茭白品种雄茭与正常茭生理生化及解剖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雄茭植株叶片还原糖含量高于正常茭;叶片叶绿素含量孕茭前高于正常茭,孕茭后则较低。②叶片氮、磷元素含量表现为6月中旬前高于正常茭,以后则较低;钾元素含量生长期间雄茭高于正常茭,孕茭初期显著低于正常茭,膨大期又高于正常茭;③雄茭茎尖生长点细胞液泡化程度高于正常茭,微体比正常茭多,并有淀粉粒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姚平官 《福建农业》2009,(11):23-24
一、茭田选择和准备 应选择海拔为600-1050米的高山区域.光照好、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有水源、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尤以有凉水经过的水田.或近水库可利用库区深层水灌溉的地块为好。茭田选好后.结合翻耕.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或浓人粪尿2500千克作基肥,如前作是水稻田,还耍增加基肥的用量,经耙平,然后灌水2—3厘米,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相似文献   

15.
以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品种单1茭、柳州茭和单2茭、单3茭、金茭1号、金茭3号为试材,研究各品种在夏秋季(柳州茭为CK)和冬春季(单1茭为CK)的生长发育、品质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旨在进一步确定海南省适栽的茭白品种。结果表明,单季茭冬春季种植的植株高大、雄茭率低、采收期长、茭笋个体大、产量高(单3茭产量为1 610.67 kg/667 m2);双季茭夏秋季种植无雄茭,其中金茭1号植株较高(195 cm)、采收期最长、茭笋最大(96.43 g/支)、产量最高(1 616.76 kg/667 m2)。夏秋季锈病发生最严重(单3茭居首,病指0.911),胡麻斑病其次(金茭1号最重,病指0.727),纹枯病轻(金茭3号最重,病指0.449);冬春季种植病情与夏秋季类似,仅纹枯病稍轻;冬春季茭白虫害(二化螟)稍轻于夏秋季。综合考虑主要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后,参试品种在海南省应分季节种植;其中,单2茭和单3茭适合冬春季种,金茭1号、金茭3号则适合夏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6.
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是我国除莲藕外的第二大水生蔬菜。本文综述了茭白的起源、种植分布、种质资源、孕茭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茭白植株与菰黑粉菌互作孕茭生产的调节机制,为茭白田间的安全生产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环境选择 种植浙茭911茭白应选择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耕作层深厚,排灌便捷,水质好,无工业三废污染,且连续没有种过茭白的地块最佳.  相似文献   

18.
双季茭白龙茭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龙茭2号是桐乡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从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植株生长旺盛,分蘖率强,抗病虫性好,耐低温性强,茭肉表皮光滑,肉质细嫩,丰产性好,商品性极佳。秋茭的孕茭及初茭期比梭子茭延后1个月左右,产量提高30%以上。2008年12月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浙认品2008-034,浙认蔬2008024),适宜在浙江茭白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双季茭白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品种“862”为试材的研究表明,双季茭白的分蘖与叶片的抽生存在同伸关系,株高生长前期呈“Logistic”生长曲线,不同时期发生的分蘖,孕茭在时间和肉质茎大小上存在差异。定植4-5个分蘖的茭苗,分蘖主要在6月中旬以前出现,此睦的分蘖孕茭率最高,商品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赵洪  过鸿英  张尚法  陈淑玲 《浙江农业科学》2013,(12):1617-1617,1623
浙茭6号是嵊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浙茭2号变异株中选育的双季茭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夏茭比对照浙茭2号早熟,秋茭比对照迟熟,品质好,产量高.其栽培要点为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和综合防治病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