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省的高粱育种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中熟中矮秆的吉杂90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中推广,中晚熟的吉杂83、吉杂97、四杂25也已通过审定并开始投产。其中四杂25从90年代末至今一直是吉林省的主栽品种,单品种面积占吉林省高粱栽培总面积的70%左右。进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2.
高粱杂交种吉杂210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吉杂210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2055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南13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08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该品种表现抗旱、抗涝、抗丝黑穗病、抗叶病、抗倒伏、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一般产量8292.0~9150.0kg/hm^2,高产地块达10000kg/hm^2以上,熟期比四杂25早两天,产量略高。适宜吉林省的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的部分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高粱杂交种四杂2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四杂25号是四平农业科学院以外引不育系TAM428A作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南13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高抗紫斑病、高抗蚜虫、抗丝黑穗病、抗旱、抗涝、抗倒伏、适应性广.一般产量7 500~8 500 kg/hm2,适宜吉林省中西部,黑龙江省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国高粱抗蚜资源7511和TAM428进行抗蚜育种,育成抗蚜高粱杂交种3个在生产中应用,高秆的四杂4号、中秆的四杂25号成为吉林省主推品种.四杂4号获199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杂25号获2002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2001年累计推广面积38万hm2,创社会效益4.1亿元.  相似文献   

5.
酿酒高粱杂交种吉杂121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杂121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恢复系吉R105为父本,以314A为母本,于2001年组配而成,2008年初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吉杂121平均产量8958~9225.0kg/hm^2,生育期118~120d,株高175~180cm,淀粉含量77.60%,高抗丝黑穗病。适宜吉林省中西部、黑龙江省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种植。  相似文献   

6.
闫鸿雁  胡国宏 《杂粮作物》2004,24(4):204-205
四杂系列高粱在吉林省的高粱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吉林省首例用自选抗蚜恢复系140R配制的抗蚜高秆杂交种四杂4号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了玉米制种田中高秆障碍隔离之首选.而具有多抗性的中秆高粱杂交种四杂25号更是以其产量高、抗性好、高抗蚜虫、适应地区广等特点,广泛分布于吉林省的中部、西部、南部地区,占吉林省适应区高粱面积的50%以上,同时也扩展到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部分地区,并以其高价格卖点引起社会轰动.除此,四杂系列其它高粱也正处于逐年扩展的推广当中,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从介绍酿酒型高粱杂交种吉杂138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出发,论述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试验结果,并阐述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及繁、制种技术要点。指出吉杂138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9048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而成。2013年12月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粗蛋白9.82%、粗淀粉73.42%、单宁1.07%、粗脂肪3.22%、支链淀粉含量79.4%,是优质的酿酒原料。该杂交种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伏,抗蚜虫,高抗高粱丝黑穗病。可在吉林省的松原、白城、长春地区,黑龙江省第Ⅰ积温带,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及河套地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凤杂4号高粱杂交种是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固区高科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3148A为母本.以外引恢复系南133为父本,于2001年组配而成。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9.
高产高淀粉高粱吉杂355号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梁不育系HV45A为母本,以自选抗螟恢复系YN141R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而成。具有高产、高淀粉、耐螟虫,商品品质好,熟期适中等优点。吉杂355号抗高梁丝黑穗病,高抗叶病,增产潜力大,是2012年2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即将大面积推广的高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吉杂307号高粱杂交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507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581-2为父本,于2004年组配而成。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吉林省的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的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的第一积温带种殖。  相似文献   

11.
王鼐  刘红欣  苏颖  刘涛 《杂粮作物》2006,26(4):276-276
吉杂203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2115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95-106-212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该品种表现抗旱、抗涝,抗丝黑穗病,抗叶病,抗倒伏,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一般产量8 100~8 600kg/gm2,高产地块达10 000 kg/gm2以上,适宜吉林省的白城、松原、长春的部分区域及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高粱杂交种四杂3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杂36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原四平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外引不育系31 4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9910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好、高抗叶斑病、抗黑穗病,抗旱、耐涝、不倒伏、活秆成熟.一般产量7 200~7 400 kg/hm2,适宜于吉林省中、西部,黑龙江省笫一积温带及内蒙古能种植敖杂1号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王鼐  郭中校  刘洪欣 《杂粮作物》2005,25(4):232-233
运用适应性参数法对2003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高粱杂交种区域试验的14个杂交种进行了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YQ-8×0-56、四杂40、吉杂99和吉杂116四个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较好,适应地区广;吉杂98、四杂43和吉杂115三个品种的丰产性较好,但稳定性较差,对环境反应较敏感.其余杂交种的丰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吉杂127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117为父本,于2005年组配而成。2009年12月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杂交种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淀粉含量高(粗淀粉含量76.52%),是酿酒的好原料:抗旱性强,抗叶病,抗倒伏,高抗丝黑穗病。是春播早熟区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早熟区粒用高梁品种多而乱。但主导品种不多,敖杂1号、四杂25、吉杂90等这些20世纪80—90年代育成的高梁品种,目前仍占高粱播种面积的50%左右。遗传基础狭窄,杂优模式简单,种质创新不够是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今后应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更新杂种优势模式,增强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提高早熟区高粱的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6.
抗旱、抗病高粱新品种晋杂22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杂2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育成的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该品种以抗病、抗旱雄性不育系A2SX44A为母本,恢复系SXR-30为父本组配而成,具有抗旱,对高粱丝黑穗病1、2、3号生理小种免疫,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2008年通过山西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山西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四杂4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Ⅶ72A为母本,以恢复系Ⅵ815为父本,于2001年组配的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双亲均为自选系,具有高产、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较高的特点,同时高抗丝黑穗病和叶斑病,增产潜力大,是国家春播早熟区推广的饲料高粱用种。  相似文献   

18.
高粱恢复系4930的选育利用与分析胡广群,王文华(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115214)高粱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高粱杂交种及其亲本系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4930是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新育成的恢复系,用其组配的杂...  相似文献   

19.
吉杂9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高产、耐密、多抗的中秆高粱杂交种,于2005年春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为加快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必须加大种子数量,因此正确采取制种措施是保证种子质量和数量的基础。在多年制种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经常造成制种产量低,不能保证新品种推广速度。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吉草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T32A为母本,以系选红壳苏丹草YN2092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的饲草高粱杂交种。吉草2号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饲草高粱的双亲均为自选系,具有高产、粗蛋白和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高的特点。吉草2号对高粱丝黑穗病免疫,高抗叶斑病,增产潜力大,是吉林省东部草场、西部湿地以及东北农牧区交错带填闲地推广的优质饲草高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