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鳗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福建省鳗业生产的现状福建省养鳗业始于七十年代初期,是全国最早的养鳗省份之一,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从单纯养殖形成为养殖生产、烤鳗加工、饲料开发、出口销售、科技开发服务相配套,产业化水平较高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养鳗面积3.6万亩(其中:精养池塘1.1万亩,土池约2.5万亩)。大小养鳗场约1500家。1999-2000年度约投苗3.5亿尾,占全国投苗量5亿尾的70%,产鳗鱼6.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3万吨的50%。2000-2001年度投鳗苗  相似文献   

2.
江苏如东从1976年开始鳗鱼试养,至今鳗鱼场已发展到48个,养殖温室已达25万平方米,每年出成鳗1000多吨,产值9000万元以上,利润1210多万元。近年来,随着养鳗业的发展,如东又开始发展土池露天养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例如该县洋口乡养鳗场,1992年土池养鳗38亩,5月初每亩投放30~50尾/千克大规格鳗6500尾,到10月下旬全部起捕,平均亩净产104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和十四大精神鼓舞下,福建省水产业呈现了大发展的势头,养鳗业再度掀起热潮,现已成为福建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1992年全省新增158个养鳗场,增加面积3350多亩。目前,全省建成的养鳗场和养殖面积分别为564家和9594亩,其中水泥精养池面积7200亩,土地养殖面积2394亩,养鳗面积比1985增加了十倍多。1992年全省成鳗产量1.5万吨左右,产值10亿元左右。福建已成为全国养鳗大省,生产规模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4.
一、养鳗业的概况;浙江省台州市养鳗业第二次兴起是在九三年由玉环县发达养殖公司引进福建养鳗技术进行日本鳗试养后开始。当时成鳗收购价在14—16万元/吨,沿海有关县(市)乡镇企业家,看到养鳗效益显著,投资养鳗业比办任何工业都合算,而且赚钱多,周转时间又短,故蜂拥而起,纷纷投人资金办起养鳗场或公司,到九六年底已办一定规模养鳗公司约五十家,占地1700亩。据我们掌握资料:95—96年全市放养日本鳗苗1000—1500万尾;96年弓l进欧鳗和少数美洲鳗苗500多万尾;97年放养欧鳗苗1800余万尾,美洲鳗苗470万尾及少量日本鳗苗。商品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省养鳗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据1987年不完全的统计,全省养鳗池面积已有2000亩以上,计划出口产量可达3000吨左右。其中,莆田市养殖面积、出口产量均分别占全省一半以上.至1987年莆田市以各种股份方式创办的养鳗场共有54个,养殖面积有1123.16亩,其中绝大部分是1986年以后新建的。1987年鳗鱼出口产量达1500吨以上,出口创汇金额约12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养鳗业发展迅速,温室养鳗面积1987年已达18万余平方米,露天池面积600多亩。不过,随之带来的鳗病问题也愈来愈突出,使养鳗业者面临很大的风险。据调查,部分养鳗场相继出现鳗鱼烂尾现象,有的甚至造成大批死亡。我们于1987年7月24日~30日在如东县洋东养鳗场进行了添加食盐,泼洒呋喃唑酮等治疗鳗鱼烂尾病的试验,结果用5‰的食盐水治愈了5万尾患严重烂尾病的黑仔鳗,减少经济损失6万  相似文献   

7.
世界鳗鲡种类分布产卵场及鳗苗汛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鳗鲡是一种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和滋补身体,被人称为“水中人参”的上等食用鱼类,是国际市场,尤其是日本市场十分畅销的名贵水产品。鳗鲡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和高创汇的产业。目前,世界养鳗业迅速发展,其年产量由1968年的5.1万吨到近年达十来万吨。其中日本年产3—4万吨,我国大陆约万吨,台湾省3万吨上下。但由于人们对鳗鲡的繁殖生物学尚未充分了解,鳗鲡人工催熟与育苗迄今是世界性科技难题而尚未突破。因此,在发展养鳗业中,各国养鳗均靠捕捞天然鳗苗,致使鲠苗来源严重匮乏的现状日趋突出,毁苗供求趋紧,养殖需苗量已超出资源可供量。我省经批准建设的养鳗场91年达4000亩左右。养鳗场面积的迅速扩大,使种苗供不应求的矛盾在我省亦十分突出。为此,需要扩大向外引进日本鳗苗。在进口鳗苗时,一些国内外鳗苗经纪人往往利用时机,购进其他种类的鳗苗,较廉价销向国内养鳗场。近几年来,引进不适合我省养殖的劣质鳗苗时有发生,给养鳗业造成极大损失。本文就世界鳗鲡的种类分布产卵场以及鳗苗汛期进行综述,供养鳗业者和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汪长友 《内陆水产》2005,30(12):28-28
我国淡水养鳗多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深秋至初春低温季节烧锅炉保温。池中配备电动增氧机进行全天候增氧。由于水泥池养殖容量小.水质易突变.发病率高。频繁用药。从而导致商品鱼药残超标。这是制约我国养鳗业发展和鳗鱼出口的一大瓶颈。福建省古田县泮洋乡曲斗养鳗场利用室内水泥池进行鳗苗标粗.利用水库箱网进行养成。1个43.5m,水体的网箱。饲养8-9个月。产成鳗1t。现就其主要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7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日本技术,进行淡水鳗饲养试点。随后,国家拨款在江、浙、粤、闽、沪五省市扶持地方建立了养殖基地。经过几年摸索、发展,到1988年已能出口活鳗6276吨,加工鳗2363吨,崭露头角。但由于忽视了鳗鱼品质的管理,1989~1990年间出现了“喹酸事件”,出口受阻,压塘严重,价格暴跌,最低时鳗价每吨仅2.3万元,不及高峰期的半价,养鳗业第一次跌入低谷。“喹酸事件”解决之后,1992年,首先从福清开始,大力发展养鳗业,养鳗场、饲料厂、烤鳗厂如雨后春笋,遍及八闽大地,全省迅速形成一股“养鳗热”。鳗价也一路顺风…  相似文献   

10.
我国烤鳗业所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鳗业的发展过程 中国内地的烤鳗业是业是随着中国内地养鳗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不管是烤鳗业,还是养鳗业,都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而获得生机,都是在引进日本的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的。 1979年,福建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在日本友好商社三正贸易株式会社的精心组织和帮助下,引进日本的养鳗技术和设备,经过2年的努力,于1981年就生产出92吨活鳗并空运出口到日本。实践证明了在中国养殖淡水鳗是可行的,并且有利可图,再加上中国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当时鳗苗还能大量出口,…  相似文献   

11.
闲置温室养鳗池改造与高密度循环养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下,养鳗业蓬勃发展。我省沿海相继建成温室养鳗池70多万平方米,为发展创汇渔业,推动我省沿海渔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成鳗价格不断下跌,绝大部分养鳗企业效益陡降,亏损严重,大面积的温室养鳗池被迫闲置。如何使高额投资已被闲置的养鳗池重新得到开发利用,盘活闲置资产,各个养鳗企业纷纷寻求出路,但至今效果并非令人满意。2000年春,我们利用我部省级水产良种场闲置的1000m2养鳗池,首次改造成一组循环养虾系统,当年投放本部水产苗种场自…  相似文献   

12.
三年来,水产部门贯彻国办发(86)34号“关于发展鳗鱼生产,控制鳗苗出口的通知”精神,加强养鳗生产的组织领导,严格控制鳗苗捕捞和出口,对我国养鳗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在发展养鳗生产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甚至相  相似文献   

13.
我国鳗苗资源较为丰富,1988年生产鳗苗约50吨左右,如按生长率换算,可生产成鳗5万吨左右。但由于鳗苗价格昂贵,养殖工艺复杂(需有热源和优良水质),以及养鳗土建设施投资庞大等多种原因,致使我国养鳗业发展极为缓慢,成鳗产量很低,据外贸部门1988年统计约在5000吨左右,长期以来,均以出口鳗苗为主。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  相似文献   

14.
由于1997年鳗鱼压塘量过大,1998年的养鳗面积和放苗量较上年均大幅度下滑。加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消费国日本经济萧条,消费不振、加大了鳗业的风险,鳗鱼的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我国的鳗鱼出口极端困难,许多企业陷于破产的边缘。一些地方已将养鳗池转做它用或弃之不用。1999年为了维护养鳗业者的利益,将鳗业的发展调整到适度规模,中国鳗鱼联合会对98-99年度的鳗苗进口采取了限定最高售价和进口总量的控制措施,这将给养鳗业带来一线生机。从今年欧洲鳗苗的供应情况来看,去年年底,由于供苗大户法国,受寒流的影响,鳗菌开…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养鳗业由于鳗苗紧缺以及受市场、药检、病害等影响,出现了大量养鳗场闲置抛荒等现象,而山区养鳗场水源好、水质清新、无污染、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笔者于2010年至2011年利用闲置养鳗土池进行微流水主养草鱼高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试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为1998年兴建均口黄岭养鳗场土池、试验池两口,池塘面积分别为3.6亩和3.4亩,水深  相似文献   

16.
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养鳗事业迅猛发展。到1989年止,全国鳗鱼养殖水面已扩大到533.4公顷,产量达到近10000吨;年创汇8000美元。近年来,天然鳗苗资源锐减,导致鳗苗价格上扬,使养鳗业一度趋于衰落。为了促进养鳗事业的发展,笔者对过去尚未充分利用的野生鳗种进行驯养试验,取得了较好养成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浙一带养鳗业发展迅速,成鳗产量成倍增长,养殖方式也从粗放型向精养型过渡,逐渐形成了以温室培育鳗种,利用室外土池配套养殖成鳗的生产结构。即在春末把大规格鳗种从温室移至室外土池进行养殖,深秋把不能达商品规格的鳗种再行移进温室养殖,既利用了廉价的土池设施,又避免了鳗鱼冬眠,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年产量。如东县鳗鱼养殖场从1980年开始进行土池养鳗,实践证明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1.养鳗土池水源及池塘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初期,梅州市丰顺、大埔两县开始发展养鳗业,养殖面积120多亩,通过多年生产,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丰顺县温水养鳗联合公司为改造鳗苗中会食不长膘的“老鳗丁”于1991年进行了在成鱼池混养鳗鱼的试验,经255天后,清池验收,鳗鱼生长良好,效益显着,为山区走出一条科技兴渔的新路子。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钱平 《水产科技情报》1989,16(5):156-156
我国鳗苗资源较为丰富,1988年生产鳗苗约50吨左右,如按生长率换算,可生产成鳗5万吨左右。但由于鳗苗价格昂贵,养殖工艺复杂(需有热源和优良水质),以及养鳗土建设施投资庞大等多种原因,致使我国养鳗业发展极为缓慢,成鳗产量很低,据外贸部门1988年统计约在5000吨左右,长期以来,均以出口鳗苗为主。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在努力开拓外向型经济中,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是全国养鳗业重点省之一。目前全省批准建立的养鳗场共有160个,鳗鱼养殖面积3000亩,另外还有擅自发展的养鳗面积约300亩。当前一些地方“养鳗热”仍未降温。由于发展失控,造成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