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种植于云南省孟连县的桃花心木与思茅松混交幼林的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定植1.5年后,桃花心木与思茅松1∶1及1∶22种混交比例的混交幼林内,桃花心木的高径生长率均高于思茅松。桃花心木种植初期具有极快的生长速度,是值得云南热区大力推广种植的一个珍贵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2.
以营造在建德市寿昌林场五年生刨花楠与杉木不同混交模式林及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刨花楠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差异以及与杉木混交后不同模式林分的生长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刨花楠幼林生长量差异明显;刨花楠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刨花楠幼林的生长,其中以楠∶杉=2∶1混交模式刨花楠的生长量较高,与刨花楠纯林相比,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0.45%和12.71%,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刨花楠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降香黄檀混交造林效果,于2009年开展了降香黄檀和山桂花、灰木莲、非州桃花心木及粗皮桉混交试验。6a生的试验结果表明,4种混交林中,降香黄檀与山桂花混交胸径生长最快,与灰木莲混交树高生长最快,与粗皮桉混交胸径和树高生长最慢;不同混交林中降香黄檀高径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思茅松栽松留阔模式幼林期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思茅松人工幼林栽松留阔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思茅松,在前3 a不会引起土壤养分下降.与常规抚育相比,栽松留阔模式回归土壤的养分较少,但不影响思茅松生长,而且比常规抚育省工省钱,还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因此,栽松留阔模式在生产中是可以采用的.  相似文献   

5.
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毛红椿不同混交比例及杉木纯林(CK)的生长效应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造林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其10年生林木无论是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均比杉木纯林生长更好。在不同混交比例中毛红椿混交比例减少而杉木平均胸径呈增加趋势;树高以3∶1带状混交、4∶1带状混交为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年生林木的林分蓄积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CK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2∶1带状混交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加上对树冠生长的分析结果认为,杉木毛红椿混交,以杉木毛红椿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与南酸枣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58-160
对福建柏与南酸枣混交林的生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树冠呈层分布,林分结构合理,林分生长较好。无论是福建柏还是南酸枣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从大到小依次都为:南酸枣、福建柏8∶1星状混交南酸枣、福建柏15∶1星状混交福建柏纯林。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南酸枣、福建柏8∶1星状混交和南酸枣、福建柏15∶1星状混交与福建柏纯林处理林分蓄积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南酸枣、福建柏8∶1星状混交处理与南酸枣纯林处理林分蓄积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南酸枣、福建柏15∶1星状混交处理与南酸枣纯林处理林分蓄积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南酸枣、福建柏8∶1星状混交与南酸枣、福建柏15∶1星状混交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福建柏、南酸枣混交林林分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生长效应。其中,南酸枣、福建柏混交林以8∶1星状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7.
土壤化学性质对思茅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调查不同立地条件下思茅松人工幼林的树高、地径及其土壤化学性质,并运用灰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思茅松人工幼林树高、地径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化学性质对思茅松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水解酸和pH值,其次是有机质、全P、全N和全K,影响相对较小的肥力指标是盐基饱和度、速效N和速效K。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阔叶树与杉木人工混交造林,幼林期各林分杉木生长差异不明显,而阔叶树生长差异较大.11年生时蓄积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为:杉木南酸枣混交>杉木拟赤杨混交>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杉木火力楠混交.杉木纯林处于中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马尾松+红椎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派阳山林场试验性种植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马尾松+红椎混交模式,并与同时营造的纯林进行比较。[结果]7年生混交林4种造林模式马尾松和红椎两者生长效果均好于纯林,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9∶1时,马尾松生长效果最好,而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7∶3时,红椎生长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对指导混交林经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饶伟 《北京农业》2014,(27):76-77
在云南省镇沅县勐大镇西山村100 hm2原采伐迹地上进行思茅松模拟飞播造林,由于在幼林期间,疏于管理,管护力度不够,再加之周边地区牲畜等的践踏和病虫害危害严重,导致了杂草较多,影响了思茅松林木的正常生长,林相稀疏,生长速度滞缓。镇沅县林业局于2002年投入了一大批人力、物力和资金,对此地块进行思茅松丰产栽培试验,本基地位于海拔1 300~1 400 m,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为思茅松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基于此,重点来分析一下思茅松丰产栽培试验,探讨思茅松丰产栽培技术以及林木相关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思茅松林树高与土壤因子关系的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思茅松3代林分高生长与土壤因子关系的估测模型.结果为:原始林林分的回归模型为Y=0.141519X1 0.040696X5-0.04748X6 91.40769;第2代林林分的回归模型为Y=0.0392409X1 0.010129X5-0.04748X6 83.80179;人工林林分的回归模型为Y=0.23225X1 0.006735X5-0.00658X6 3.60846.思茅松高生长与土层厚度(X5)具有紧密的相关关系;其次是海拔高度(X6)和有效N的含量(X1),林分树高生长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该模型可作为3代相应林龄的思茅松高生长的估测模型,可对思茅松林立地退化进行评价.思茅松轮栽后,立地生产力是先衰退后增强.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林分土壤养分衰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茅松林集中分布的云南省景谷县选择不同栽植代数的思茅松林,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选择土壤养分状态因子,进行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现实养分还是潜在养分都证实思茅松轮栽后土壤肥力发生了衰退现象,且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现实肥力和潜在养分下降速度增快.  相似文献   

13.
张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36-7737,7740
以40块思茅松幼、中龄人工林样地资料为依据,利用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对林分的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卡方检验表明,正态分布的适合率为95.0%,Weibull分布的适合率为97.5%;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都可以用来描述思茅松幼、中龄林林分直径分布。林木竞争、分化激烈的林分,用Weibull分布来描述其林分直径分布较正态分布适合;而竞争、分化不太剧烈的林分,尤其是自疏开始前的幼龄林,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其林分直径分布较Weibull分布适合。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思茅松林分的立地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菊  石亮  苏静霞  张馨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62-10363
在思茅松林集中分布的云南省景谷县选择不同栽植代数(原始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的思茅松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土壤养分状态因子,进行立地质量退化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连栽后立地质量出现了逐渐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思茅松嫩枝扦插繁殖技术。[方法]采用不同育苗方式、外源激素和扦插时间进行思茅嫩枝扦插,统计生根率。[结果]采用地床扦插穗条的生根率比采用营养袋扦插穗条的生根率高;激素以ABT11000mg/L速蘸方式处理插穗的生根效果较理想,生根率为67.53%;思茅松扦插时间以10月~次年2月较好。[结论]不同育苗方式、外源激素和扦插时间的思茅嫩枝扦插生根率有差异,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6.
景东地区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组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形态鉴定之外的方法进行活体云南松和思茅松的区分,对生长于云南省景东山区的云南松、思茅松活体枝叶的挥发物进行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加以检测.结果表明,思茅松挥发物中含有1%左右的长叶松烯而云南松挥发物中未发现该成分;云南松和思茅松的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成分为主,其中β-蒎烯相对含量(云南松14.44%,思茅松41.68%)均高于α-蒎烯(云南松3.68%,思茅松9.72%),与云南松松脂和思茅松脂松节油中的含量相反.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中均检测到约10%的苯系物对繖花烃,云南松挥发物中还检出其少量异构体邻繖花烃.  相似文献   

17.
岳锋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33-3435
通过调查未经防治、经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正常思茅松林分,测算了林木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含碳量,并估算了4种思茅松林的BEF、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结果表明,景谷县思茅松人工林林木生物量、林木碳储量、土壤碳储量、林分总碳储量分别为1.51×107、7.83×105、1.42×106、2.28×106t,表现出巨大的碳汇;4种林分思茅松的BEF在0.94~1.00;思茅松不同组分生物量、碳储量的分配为干〉根〉枝〉叶;林分有机碳的分配为土壤层〉林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松毛虫危害后,每株总生物量、每株碳储量、林分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分别降低15.80 kg、8.10 kg、47.04 t/hm2、32.66 t/hm2,通过化学/物理机械防治后分别提高9.70 kg/6.90 kg、5.00 kg/3.62 kg、25.93 t/hm2/19.50 t/hm2、17.93 t/hm2/13.09 t/hm2。  相似文献   

18.
计划烧除对思茅松天然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云南省景谷县思茅松天然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的分析,揭示计划烧除对云思茅松天然林的影响,以期对其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计划烧除显著影响到思茅松天然林各群落层次的物种组成,计划烧除后乔木层物种丰富度由42种减少为24种,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变化,但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由23种增加到35种,计划烧除后紫茎泽兰重要值降低,蕨菜重要值明显增加。计划烧除显著降低了思茅松天然林的物种丰富度,物种随面积增长受到显著影响,物种累积率下降,思茅松天然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Pielou指数增加。计划烧除显著提高了小径级乔木物种多度。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省林科院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调查了16个无性系161株母树的生长状况及花量,结果分析表明:在树高、胸径、冠幅和花量方面,各优树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雌雄球花产量方面变异异幅度更大,存在偏雌偏雄现象;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结果为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