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反刍反刍异常的病例主要是反刍出现迟而少,短而无力,时时中止,不愿咀嚼或咀嚼不充分即行咽下,严重时反刍停止。常见于发热病,口腔、食道及胃肠道疾病等。在反刍中逆呕和吞咽不自然,若非咽和食道疾病,便为创伤性网胃炎。假性反刍是病理现象,其特点是空口咀嚼,并发出含嗽音,用手插入口腔,有大量黄褐色酸臭的瘤胃液流出,或混有大量饲料,常见于前胃疾病。  相似文献   

2.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WOAH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对全球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FAO和WOAH联合制定了小反刍兽疫全球控制与根除战略。本文对小反刍兽疫全球控制与根除战略的内容和可行性进行了解读,并对我国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小反刍兽疫的控制与根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怎样识别病羊1.1看反刍 健康的羊每采食30min反刍30—40min,一昼夜反刍6—8次。病羊反刍减少或停止。  相似文献   

4.
《兽医导刊》2014,(3):13-14
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疫情多发,呈地方性流行。2007年.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2013年12月份以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先后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和羊肉市场供给,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我们就大家关注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小反刍兽疫防控专家、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总兽医师王志亮。  相似文献   

5.
王云  芦娜  王洋  马毅 《中国饲料》2021,1(7):3-6
奶牛养殖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传统养殖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养殖需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细化养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奶牛的反刍行为与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应激反应以及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监测奶牛个体反刍行为能够及时掌握其健康状况,对于提高奶牛养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奶牛反刍行为的定义、反刍行为监测内容、智能化监测方法及其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反刍行为监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奶牛|反刍|智能化|监测  相似文献   

6.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类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文章拟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等作出综述,初步探讨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病毒引起的羊的高致病性传染病。近年来羊小反刍兽疫病时有发生,所以做好该病的综合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羊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易感羊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对肉羊养殖产业危害大。文章作者结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从小反刍兽疫的危害、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四方面阐述保靖县防控小反刍兽疫的经验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7年春季在内蒙古乌盟察右前旗测定了二郎山白山羊的牧食行为,包括昼夜行为活动节律,采食和饮水、反刍、排泄行为等。测定结果表明:二郎山白山羊的适应性较强,昼夜行为活动以卧息时间最长,其次为采食和反刍时间。采食量亩136公斤干草。昼夜反刍时间为276.22分,反刍周期数为19.50个,重天食团数为255个,每个食团咀嚼的平均次数和时间分别为46.83次和40.34秒,夜间的反刍周期数和反刍时间均多于白天,昼夜排粪次数为6.17次,排粪量0.80公斤,排尿次数为5.17次。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牛是草食动物。牛吃草后分解、合成乳蛋白和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给人们提供牛奶或肉。为了将植物蛋白转换成动物蛋白,牛具有与单胃动物不同的消化器官。象上述图1一样,牛具有4个胃。所以消化过程也和单胃动物明显不同,要经过特殊的过程,其中第一胃(瘤胃、反刍胃)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为了提高对反刍家畜奶牛的生产性能,需要提供合适的反刍胃环境。对反刍家畜来说,反刍胃负担消化过程的90%以上。肉和牛奶的生产是从反刍胃开始的。奶牛为了维持生命、生产牛奶、体内储存和利用的能量和蛋白质中,75%由反刍…  相似文献   

11.
季节对山羊反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只中卫山羊母羊的青草期和枯草期反刍行为进行观察表明,山羊在青草期,每天(24hrs)有10个反刍周期,反刍持续总时间为304.2分,共反刍425.3次,每个食丸在口腔中咀嚼43.0秒,共咀嚼46.4次,在枯草期上述指标分别为11个,420.0分,472.0次,53.4秒和59.6次,季节对山羊反刍行为的影响,本质上决定于羊采食牧草的品质和数量,优质牧草(青草期)能够缩短反刍持续总时间(P〉0  相似文献   

12.
李洁 《动物保健》2012,(2):38-40
1.引种引起反刍兽运动协调障碍,精神不振或沉郁,被毛粗乱。2.消化紊乱。引进后的反刍兽表现出系列消化紊乱的病理现象,食欲下降或废绝,反刍次数减少或停止,嗳气障碍,出现拉稀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急性、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该病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一旦暴发往往给当地养羊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郭书军 《草业科学》1996,13(6):58-59
放牧绵羊牧食行为程控遥测记录装置,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对放牧绵羊牧食行为的六面主要指标:采食时间,采食咀嚼次数,采食顿数,反刍时间,反刍食团数和反刍周期数进行空遥测和记录。  相似文献   

15.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山东省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分布和免疫效果,按照《山东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分别于2018年 和2019年,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在全省开展了小反刍兽疫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8—2019年山东省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80%以上,达到了国家和省级的要求,抗体水平平稳(χ2=0.003,P=0.956 32,P>0.05);病原学检测均未发现阳性样品。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疫病方面,目前养羊场以细菌性疾病感染为主,没有发现小反刍兽疫疫情;饲养场(户)基本能够做到调入羊只的隔离、检疫,以及养殖场的定期消毒。结果表明,山东省羊群的小反刍兽疫免疫保护水平较高,防控措施执行较为到位,防控形势比较理想。今后需持续开展小反刍兽疫专项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为今后小反刍兽疫免疫政策的制定和强制免疫退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通报:2013年12月21日,新疆哈密地区哈密市五堡镇卡日耶尔养殖小区的部分羊只出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症状,发病羊176只,死亡34只;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26日,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小反刍兽疫疫情。  相似文献   

18.
《新疆畜牧业》2014,(2):35-35
为贯彻农业部和自治区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1月,我区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各地认真做好小反刍兽疫各项防控工作。塔城地区高度重视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对各项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近日,塔城地区对沙湾县安集海镇检疫人员未按规定出具检疫证明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做出“通报批评、取消检疫员资格,取消2014年度评优资格后备干部推荐资格”的处理决定。  相似文献   

19.
犊牛不反刍是犊头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多见于高热和瘤胃臌气、瘤胃弛缓、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等前胃疾病。此外,其它脏腑受病亦可累及胃而发生不反刍。据1990年~1992年门诊统计,犊牛不反刍症占犊牛疾病的27%。笔者自拟槟榔散并根据犊牛不反刍的不同病因...  相似文献   

20.
反刍家畜饲喂尿素技术陈震林反刍家畜瘤胃中有大量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进入真胃和小肠,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这些菌体蛋白和天然蛋白质一样被宿主消化吸收。因此,对反刍家畜来说,可用非蛋白氮代替动植物蛋白质饲料作为蛋白质来源。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