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棉16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棉中棉16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培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适于麦棉两熟的短季棉新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抗病性强,生育期短,从播种到吐絮仅114天,霜前花率86%,丰产性能好,在我区最高产量达1680公斤/公顷(112公斤/亩)。1991年,在南阳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16     
中棉所16早熟、抗病、优质,适于黄淮海棉区作麦套夏棉种植。推广麦棉两熟种植制度后,在同一块耕地上,一年每公顷可收小麦4500~6000公斤,皮棉1050~1200公斤,高产田块达1500公斤,均获得了麦棉两熟双丰收。中棉所16棉纤维洁白,绒长、绒细,...  相似文献   

3.
夏棉中棉16的产量由以前的750公斤/公顷提高到现在的1125公斤/公顷,高产田块接近1500公斤/公顷。中棉16较中棉10号普遍增产42%,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涌现出了麦棉双丰收的高产乡、高产村、高产  相似文献   

4.
夏棉生育期短,有效开花、结铃时间比较集中,因此,掌握夏棉花铃期的生育特点,对实现夏棉高产、优质非常重要。夏棉花铃期的生育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陆早 8号是适应北疆等特早熟棉区种植的早熟、丰产、优质、耐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出苗快而整齐 ,前期生长稳健 ,中期发育快 ,后期不早衰 ,株型紧凑 ,开花结铃集中 ,结铃性强 ,铃较大 ,铃壳薄 ,吐絮集中畅快 ,易检摘 ,适宜机械采收。其丰产性指标一般定为每公顷 1 80 0~ 2 2 50 kg。但由于北疆气候条件特殊 ,无霜期短且不稳定 ,春季气温回升慢且多有倒春寒 ,秋季气温下降快且常有早霜出现 ,限制了棉花的生长发育。为充分发挥品种优势 ,达到丰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现结合近年来的试验、示范情况提出丰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1 播…  相似文献   

6.
“棉花公顷 1 50 0 kg优质轻型模式栽培原理与调控技术研究”,采用麦 (油 )后移栽地膜棉方式 ,利用棉花生育期间 ( 7月 2 0日~ 8月 3 1日 )光照足 ,降水适中的条件 ,全面调整肥水运筹 ,促进棉花成铃与温、光、水、肥同步 ,使棉花多结优质桃 (伏桃、早秋桃 ) ,从而提高优质铃率。并通过一系列轻型(简化 )栽培技术 ,将每公顷用工量从 73 5个压缩到50 0个左右 ,下降 3 2 .6 %。该课题 3年平均每公顷产皮棉 1 76 8.1 kg( 1 997~ 1 999三年平均 ) ,较对照增产 2 .4% ,试验表明轻型栽培产量并没有因栽培技术简化而下降 ,相反还稍有增加 (表 1 )…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科技兴汴方针,确保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县、乡的有关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在3.67万公顷的面积上,进行了每公顷定产2250公斤、1875公斤、1500公斤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于1982年试种麦茬水稻旱种1512.2公顷获得成功,1983年扩大到9002.67公顷,平均每公顷单产3847.2公斤,其中每公顷单产达6000公斤的有583.73公顷,每公顷单产7500公斤以上的有2.4公顷;1984年扩大到36813.33公顷,平均每公顷单产4172.25公斤,其中每公顷单产6000公斤以上有2796.67公顷,每公顷单产7500公斤以上的50.27公顷;1985年在大旱情况下扩大到51980公顷,虽有干旱、低温的影响,平均每公顷单产仍达到;5457.25公斤,比全省玉米每公顷平均单产3092.25公斤高345.15公斤,比大豆每公顷单产1069.5公斤高2367.9公斤。有48.4公顷,平均产量达7500公…  相似文献   

9.
绿亿棉8号     
曹结宝 《中国棉花》2008,35(1):18-19
绿亿棉8号(湘杂2008)系安徽省淮南绿亿农业科技研究所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年系统选育稳定后的W3作父本,选育优质、抗病、丰产品种(系)RW3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的优质、高产品种。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湘审棉2007003。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早中熟杂交棉花品种,生育期121天左右。植株中等,茎秆较软,茸毛较少,叶中等大小,铃卵圆形,铃较大,结铃性强,果枝匀称,节间适中,果节多,吐絮畅,絮白色,有丝光。铃重5.95g,衣分42.5%,子指11.4g,衣指8.1g。2产量表现2005年湖南省区试每公顷皮棉1654…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对穴盘育苗移栽棉花吸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苏杂3号为供试品种,设计3个水平的氮肥运筹方式,探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的吸肥特性。结果表明,穴盘育苗移栽棉花在每公顷施纯氮300kg、移栽肥10%、花铃肥65%、桃肥25%的运筹下成铃最多(34.5个.株-1),铃重、子棉产量最高,分别达5.36g、4642.5kg·hm-2。此氮肥运筹下植株体内N、P、K吸收较多,成熟时N、P、K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5.9kg、3.65kg和18.22kg。在优质铃形成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2.8kg、1.93kg和13.97kg,分别占全生育期的76.7%、52.7%和76.7%。试验还表明,产量高的处理,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盛铃期至盛絮期均保持较高的磷、钾吸收比例,盛铃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4∶1.12。  相似文献   

11.
一夏棉密矮早栽培的优点1、棉花早熟丰产稳产。运用密矮早栽培法,夏棉亩产皮棉50~75公斤。比麦套春棉增产10公斤左右。霜前皮棉产量比常规密度的增产10~15公斤,霜前花率90%以上。2、纤维品质好。1986~1988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纤维室测试,麦克隆值4.5,比  相似文献   

12.
夏棉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密度的高产栽培技术刘存田山东省安邱市景芝镇农技站262119为了探讨在本地气候条件下,实现麦棉两熟,公顷产皮棉1125公斤以上,霜前花80%以上,公顷产小麦3750公斤以上的最佳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特进行了本...  相似文献   

13.
杂交棉新品种开棉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棉5号是河南开封农科所用开16-1×HR32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高衣分杂交棉花品种。该品种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102 5cm,生育期132天,第一果枝节位6 6节,果枝数15 5台,单株成铃23 23个,单铃重5 7克,衣分41%,子指10 3克,生长势强。上中下结铃均匀。抗枯萎,抗黄萎,一般每公顷皮棉1650公斤。  相似文献   

14.
1 在赣北湖口试种示范概况。棉花多头叶枝栽培法是利用主茎下部潜伏腋芽发育成营养枝而结桃的一种新式栽培方式。湖口县农业局于2003年在武山、文桥、付垅等乡镇进行了15公顷的简优1号试种示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10月中旬,对其中的6块棉田(面积0.4公顷)进行了一厘地法测产,共测12点,平均每株桃数63.0个,密度每公顷17520株,平均铃重4.2克,每公顷总桃数110.4万个,子棉产量4635公斤。12月中旬,调查了植棉水平中上等的10家农户,多头叶枝棉种植面积2.2公顷,共收子棉9075公斤,每公顷子棉产量4125公斤。比同等地力和施肥水平而采用常规栽培法的棉田增产15%~20%。  相似文献   

15.
“爱斯缔乐”为1982年延边州种子公司从比利时引进的优质高产亚麻品种。该品种当年在海南岛南繁,1983年在安图县亮兴乡种植11亩,原茎产量5340~5617.5公斤/公顷。在敦化市韩障乡种植60亩,原茎产量3708公斤/公顷,为了进一步鉴定该品种在不同自然区域中的适应性和丰产  相似文献   

16.
病虫名称药剂种类及用t使用方法喷雾I,,,50%甲胺磷乳油每公顷1500毫升(100奄升/亩)40%乐果乳油每公顷9。。毫升(90奄升/亩》5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2.25~3。00公斤(150~200克/亩》柿叶蝉户.,....月..‘...‘..r…l.es.es.一…卜喷多,,。,,50%甲胺礴乳油1000倍2.5%敌杀死乳油2500倍8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2.25公斤(150克/亩)80%敌敌妥乳油1000倍5。%辛硫磷乳油1000倍50%甲胺磷乳油1000倍50%甲胺磷乳油每公颐750~1500奄升(50~100奄升/亩)3%吠喃丹颗粒每公顷15公斤(1。O公斤/亩)80%品体敌百虫每公顷7·50公斤(500克/亩)灌克,,,,小地老虎诱杀I,,,卜…  相似文献   

17.
延津县是个典型的夏棉生产县。十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发展夏棉生产有效地缓解了粮棉争地矛盾,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实现了粮棉油同步增长。1、夏棉产量与经济效益。夏棉亩产一般低于春棉。1982~1989年夏棉平均亩产45.7公斤;春棉平均亩产53.8公斤。夏棉比  相似文献   

18.
一、棉花N化肥全部基施的生理依据试验设3个处理:(1)全基施,每公顷施210公斤N和150公斤P_2O_5;(2)分次追肥,每公顷施210公斤N,67%用作基肥,33%作追肥(追肥中现蕾期追施33%,开花期追施  相似文献   

19.
中棉所4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大铃、优质、高产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4-2005年在安徽、江西、江苏、湖南、湖北等地试种示范,综合表现优异,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厚爱。1中棉所48突出特点1.1桃大。一般中部铃重为7.5 g左右,在水肥条件充足情况下,越往上部铃重越大。农民朋友形象地说:“两朵花,一大把”。2004年湖北沙洋县试种,中部50铃平均铃重7.6 g。1.2种子大,苗壮。子指11.0 g左右,种子发芽成苗率高达95%,可节省种子20%左右。前期发育搭架快,移栽后能迅速返青,恢复生长,后劲足,上桃快,丰产性强。江西九江地区试种,公顷用种量一般…  相似文献   

20.
麦后夏棉移栽有利双高产袁振平,徐淑梅,刘永隶,李敬江苏铜山县棉办通过1992~1993年试验和大面积种植,中棉16麦后移栽有利粮棉双增产。小麦平均每公顷4500kg,皮棉每公顷1308kg,霜前花75%,霜前皮棉每公顷981kg。同时摸索出适于当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