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壤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连作条件下,施肥各处理作物产量高于不施肥处理,且有机肥优于化肥,化肥优于秸秆还田.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施有机肥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显著.在小麦、玉米、大豆作物中,小麦连作条件下,施肥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长期定点施肥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白浆土不同施肥处理(单施厩肥,OM;单施化肥,NP;秸秆还田,TS;施肥对照,CK)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效果明显,长期轮作施肥的有机质、全磷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TS>OM>NP>CK,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为OM>TS>NP>CK;长期连作因作物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表现也不一致,但对于速效磷来说,连作与轮作均表现同样趋势即:OM>NP>TS>CK。施肥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厩肥效果最为明显,连作下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8.7%~175.8%,轮作下增产129.7%;其次是化肥与秸秆,且二者增产的效果相当。长期不施肥则导致作物产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总体看来,厩肥的作用最大,化肥与秸秆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3.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利用10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进行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探究不同施肥方式针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效果十分理想。针对土壤养分,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的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的提高土壤中有机质与速效钾的含量。土壤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土壤肥力指标在短期几年内有所下降,同时土地所种植小麦产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稻-菜轮作下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 a的耕地地力监测试验,总结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大头菜轮作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和大头菜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长期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基础地力。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掠夺式生产严重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施肥能有效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营养,但钾素仍缺乏;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测土配方+有机肥区水稻和大头菜产量增加最明显。因此,施肥能保障水稻和蔬菜的产量,且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物产量和肥力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七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进而引起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及Kos值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同时其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增量N、P、K化肥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对难氧化有机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长期定位施肥对湖南水稻土有效态微量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的理论依据,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长期不施肥、单施化肥、施30%有机肥、施60%有机肥共4个处理)对湖南主要水稻土微量养分(有效硼、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影响不同水稻土的微量养分含量,其含量变动趋势及机理因不同土壤而异.相对于长期不施肥处理,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含量的增加是因施肥增加的土壤有机物料使土壤固定态硼、铜、锌活化所致,也因为施肥将硼、铜、锌带入了土壤;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含量的减少是因在单施化肥处理下作物生物量的增加加强了对它们的吸收.有效铁、有效锰含量的增加主要是因施用有机肥降低了土壤Eh,也因施用有机肥将铁、锰带入了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含量的减少主要是因土壤pH上升及有机质固定所致.  相似文献   

7.
归纳总结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中根系、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及土壤结构等的影响。综合认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改善作物根系以及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长期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土壤养分和结构亦受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影响,其中土壤养分氮、磷、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体通过长期有机肥的持续添加和投入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有机肥的过多施用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亦探讨了未来在长期定位施肥方面应重点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长期定位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全量养分影响顺序为OM>TS>NP>CK,对土壤pH的影响顺序为OM>CK >TS>NP,对土壤速效养分影响顺序OM>NP>TS>CK;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OM>NP>TS>CK.  相似文献   

9.
在黏壤土背景下分析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减量对设施黏壤土有机蔬菜生长和盐渍化改良的影响,为改良土壤和提高产量提供依据。以黄瓜为供试材料,设置有机肥减量和有机肥减量情况下配施微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剂的处理,分析有机肥减量和不同土壤调理剂及用量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减量处理的黄瓜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无显著差异,同等用量下微生物菌剂处理与土壤改良剂处理黄瓜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土壤改良剂用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且达显著水平。有机肥减量施肥并配施调理剂可显著增加黄瓜的可溶性蛋白水平,但对黄瓜的硝态氮和还原性VC无显著影响。减量施肥不能降低土壤全盐水平,配施调理剂后全盐含量显著降低,微生物菌剂和土壤改良剂处理土壤全盐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肥减量及配施土壤调理剂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在土壤质地为黏壤土时,土壤调理剂的添加可改变表层土壤盐分、增加蔬菜产量,但对土壤养分影响较小,需建立长期定位试验进行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掌握宁南山区旱作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当地旱作农田生产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择谷子连作施肥的5个处理,分析对比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中,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3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总体呈缓慢升高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呈现出"S"形曲线变化,不同生育期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变化呈现出双峰值("M"形)曲线。同一处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随着生育期的变化,速效钾含量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经过5年长期试验,各年份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有所升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在不同生育期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长期施肥对于维持土壤肥力、调节土壤团聚体各级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于2005—2015年进行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6%,效果显著。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用鸡粪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采样调查,分析比较了海安县长期施用鸡粪和化肥的稻田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长期施用化肥的稻田相比,长期施用鸡粪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最大;长期大量施用鸡粪还造成氮、磷养分向土壤下层迁移累积,使耕层以下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施用化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8个处理,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了30 a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较CK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与CK相比,施用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除NM处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提高。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微生物量C∶N显著低于CK处理,等量施磷处理(P、NP、PM、NPM)的微生物量C∶P、N∶P均低于CK和其余施肥处理,而NM处理的微生物量C∶P、N∶P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氮(F=13.9,P=0.00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大,解释了微生物量变化的5.3%,各理化性质的影响顺序为全氮全磷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酸碱度发生改变,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增强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宁夏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1985年和2005年两次土壤调查结果,发现宁夏引黄灌区20年来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趋于增加,速效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14.18g/kg,年增幅平均为0.4%.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趋于增加,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0.945g/kg,增幅为0.9%.耕地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变化不大,平均为54.48~65.77 mg/kg.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为34.86 mg/kg,增幅为8.6%.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50.1 mg/kg,平均年降幅为1.8%.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空间变异以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异系数最大,反映出灌区耕地磷肥施用量不均衡.从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的各种因素方面,阐明了其变异趋势的原因,提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开展以增施有机肥为中心沃土工程等培肥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探明淮北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淮北砂姜黑土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杨柳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小麦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并以此评判施肥的合理性。【结果】淮北砂姜黑土区长期不施肥的小麦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量为5.81 kg•hm-2;而长期施肥的小麦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并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处理(HMNPK)的产量趋势线最高,但其增产优势逐年减弱,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处理(MNPK)以9.75 kg•hm-2的年增长量缩短与其的差距;单施化肥处理(NPK)的小麦产量趋势线在试验前期高于单施有机肥(M),但在22年后有被M处理赶超的趋势。从32年小麦平均产量来看,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与等氮)的增产幅度最大,平均产量分别达5 544.3和5 200.6 kg•hm-2;NPK次之,比当年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614.6%,M增产幅度最低,但与NPK差异并不明显。砂姜黑土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10年持续降低,降至10%左右趋于稳定,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则是在前10年持续增加至80%-90%便维持动态平衡。长期不施肥易导致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可持续性产量指数(SYI)偏低,产量稳定性最低;施肥处理中HMNPK和MNPK处理的CV最低、SYI最高,产量稳定性最高,而M处理的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及NPK。与长期不施肥相比,施肥可明显提高淮北砂姜黑土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机肥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而有效磷含量与化肥的投入相关,处理M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但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小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肥可有效提高淮北小麦产量,且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和等氮)的增产效果最佳,但高氮与等氮水平间的产量差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逐渐缩短;在试验开始前一阶段单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但在22年后有被赶超的趋势。与长期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施肥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小麦产量稳定性和生产可持续性的提高,其次为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最低。施肥可有效提高砂姜黑土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肥对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的提高作用较强,而化肥则对有效磷含量提高作用较强,且小麦产量与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为最佳施肥模式,土壤养分供应较均衡,小麦产量幅度最大且稳定性最佳,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黑土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80~2006年黑龙江省农科院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比较了不同施肥制度对黑土区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全面提高黑土区土壤肥力,其中以有机肥+氮钾化肥效果最佳;速效磷受施肥制度影响最大。有机肥+磷化肥提高有机质含量效果最佳;有机肥+氮化肥提高碱解氮含量效果最佳;有机肥+磷钾化肥提高速效磷含量效果最佳;有机肥+氮钾化肥提高速效钾含量效果最佳。在有机肥+氮磷钾化肥处理下,有机质和碱解氮在1980~2006年年纪波动显著;磷钾化肥处理下,速效磷在1980~2006年年纪变化显著;在磷化肥处理下,速效钾在1980~2006年年纪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7.
屠伟杰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6):71-73,84
对北仑区各乡镇(街道)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北仑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速效养分有效磷总体过量,区域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全区土壤酸化程度严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普遍偏低,保肥能力差。同时,笔者提出了实施酸性土壤改良,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轮作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减氮施肥对水稻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显著性提高。20%氮肥减施(T2)后有机质、pH、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上升,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显著性升高,各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苗期,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数量明显提升。在水稻分蘖期,100%氮肥施肥(T1)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性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水稻生长期间可培养木霉菌数量差异都不显著。说明在稻菜轮作土壤中实施合理减氮施肥是减少养分累积、保持土壤养分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达州白肋烟产区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达州白肋烟产区宣汉县采集有代表性烟田样品,分析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达州白肋烟产区大部分植烟土壤pH适宜;有机质含量适中,部分区域偏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偏低;土壤碱解氮含量适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不足。[结论]在该区白肋烟平衡施肥工作中,应稳施有机肥与氮肥,加大磷肥、钾肥的用量,并根据各植烟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新疆东部灌漠土养分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东部吐鲁番肥力长期监测点的黄土状灌漠土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期施用有机肥(M)、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1/2M、1/4NP+1/3M)、撂荒(CK0)5种典型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措施下,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