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0年来 ,河南省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 ,坚持综合治理与预防监督两手抓 ,累计完成治理保存面积 9915km2 ,建成一大批精品治理工程 ,建设经济林基地 40 0余处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由 2 33亿t降至 1 2亿t ,监督执法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扭转。  相似文献   

2.
靠小流域治理开发奔小康途径初探曹丽玫(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通过治理开发,建设小流域经济,从而加快山区农村奔小康的步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同类型区、不同面积、不同社经情况和不同自然环境的小流域,治理策略不同,主导产业与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大农村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就,走完了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一步。目前,广大山区,户包治理小流域迅速发展,出现了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开发荒山、荒坡(包括荒沟、荒滩、荒沙、荒水)的生动局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迈开了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的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二步。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治理荒山、荒坡与农村经济改革的关系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四荒”(包括荒山、荒沟、荒滩、荒水等)使用权拍卖及开发治理,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治理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实现山区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已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同时...  相似文献   

5.
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十几年来,经过治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有水土流失面积上百万亩。面对新的形势,紧迫的治理任务,本提出实施“大封育小治理”模式,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摆正了生态建设过程中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自然力与人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必奎  穆如发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299-300,312
通过对龙泉河小流域进行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连续5年整治和验收后10年巩固、提高,使昔日沟壑纵横,生态环境恶劣的小流域,变成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的新农村。农业总产值比治理前的1987年,增加了24倍。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吕天宇  赵微  李娜  曾晨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6):137-145,152
[目的] 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研究,为优化农村水环境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湖北省嘉鱼县、天门市、公安县的551份样本为例,通过农民满意度调查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有效测度。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定量分析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并运用代理变量法和工具变量法解决计量模型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 ①受访者对当前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中,认为治理"一般"的农民最多,占比36.30%,认为治理"非常满意"的农民最少,占比3.27%;②"过程"维度中,生活垃圾集中收运、村庄旱厕改造、农作物秸秆处理、生活污水管网整修、生活垃圾设施整修、河道整修、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水环境治理宣传、公众参与程度对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显著;③"结果"维度中,沟渠水质洁净度、坑塘水质洁净度对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显著。[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加大河流生态整治力度、加快铺设农村污水管网,并加强专业化人员队伍建设,畅通让农民参与治理的渠道是提升农村水环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既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的有效途径。晋中市在“四荒”治理开发实践中,经历了民营大户开发、股份合作制开发、公司化开发三种模式。“四荒”治理开发,有利于扩大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大农业投入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为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验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生态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劳动力转移现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再以长汀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路及对策,包括优化、培育水土流失治理主体、创新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机制和构建良好的人才回流环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以来 ,攀枝花市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广泛宣传 ,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大户等社会力量投入 1.2亿元参与“四荒”地的治理开发 ,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治理开发“四荒”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 (分流 )人员提供了就业门路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介绍了引导大户参与治理开发“四荒”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确定了2018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黔江区、九龙坡区等14个区县入选。加上前两批确定的梁平区、巴南区、永川区,重庆市目前共有17个国家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进这项改革对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国家对农村经济利益分配和农村工作的又一次重大调整,目的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无疑将对农村经济和农村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以积累工和义务工为主要投劳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而言。也必将有深远影响。辽宁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之一,水土保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量和所需建设资金来看,仅靠国家投资远不能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社会成长出一批对传统文化和当地乡村情况比较熟悉,又具有新知识、新眼界的"新乡贤",并成为当地农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建立健全新乡贤参与下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具体要求。近年来,浙江省临海市岭根村积极引导、鼓励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治理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需要厘清乡村多元化治理主体关系,多举措并进,充分发挥新乡贤群体在"三治融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治理与商品经济曹步山(山东省泰安市水利水产局,21100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订的农村经济政策,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也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是多山之国,贫困山区一直处于封闭自给或半封闭半自给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束缚下,生产...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农村合作社又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推动农村的长足进步。从政治、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对合作社作用下农村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对合作社作用下的乡村治理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1980年开始小流域治理试点和在全国推广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以来,迄今已有13年了。在此期间,无论是试点、国家重点治理还是面上小流域治理,都经历了一个完善、发展的过程,由单纯防护型治理转向开发型治理,在全国产生了一批优质、高效小流域。小流域治理,使昔日水土流失严重、默默无闻的荒沟。变成了环境优美,种、养、加全面发展的小流域经济。下面就小流域经济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云南省沾益县洞上河项目区大德小流域自然概况、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成因,对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状进行分析,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针对小流域特点,提出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整治方案,同时提出植被建设、封禁治理等措施,以有效推进岩溶区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年来,内蒙古乌审旗把国家八片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无定河流域治理项目作为全旗最大的基础二程,科学编制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成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精品二程,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二期重点治理实施的28条小流域,治理程度达到85.5%,植被覆盖率达到70%,年土壤侵蚀模数从6400t/km^2减少到3000t/km^2,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387元。  相似文献   

20.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地处京津风沙源区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加强经济区建设,是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区建设中,首先要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建设,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开发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专业队治理为主的治理组织形式,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向水土保持转变,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