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宜人的气候条件,对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可以发展6种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模式、8种乡村旅游产业联动建设模式.以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  相似文献   

2.
徐燕  殷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4-4746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有效的扶贫方式。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对贵州省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村寨建设模式研究。共建设6种典型旅游村寨建设模式,包括典型民族文化村、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商品专业村、户外运动服务村和红色旅游村。贵州省可以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效率,令我国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相比于城市来讲,农村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依托于现有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可打造出旅游经济产业园区,为农村体系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缩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基于此,文章以农村旅游扶贫为出发点,对扶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扶贫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扶贫重在以旅游解决乡村之困,以旅游再造乡村之美、以旅游促进乡风文明。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扶贫已经成为吉林省最有效的脱贫方式之一。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广,因此,乡村旅游扶贫效率的测度也应从单一的经济效益转向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元化的综合效益体系,如何更为精准地提高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效率已成为吉林省精准扶贫面临的关键问题。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以吉林省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2014—2018年近5年乡村旅游扶贫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其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影响变量后,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综合效率上升,纯技术效率变化不大,规模效率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最后,针对不同的旅游扶贫效率形态划分,提出符合吉林省精准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转变农村的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考虑到乡村旅游环境、绿化环境、扶贫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以保障精准扶贫效果,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对此,笔者以山西省五寨县梁家坪乡为例,对乡村旅游绿化方面涉及到的精准扶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是推进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需创新发展模式。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更好地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基于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的调研,分析乡村旅游扶贫3种模式(特色产业旅游+精准扶贫、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特点;指出乡村旅游中存在基础建设落后、旅游品牌同质化严重、贫困家庭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整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在旅游地理学研究过程中,乡村旅游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根据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及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如何开发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1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1.1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社会福利待遇也在不断增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从而带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和城郊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农业环境资源等为基础发展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充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同时乡村旅游可向游客提供住宿等服务。新时期下,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创新旅游服务方式和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效益。本文主要对"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的相关内容和联系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旅游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经济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伴随着电商发展的成熟,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电商发展中的新动力和新业态。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契机,也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回顾,介绍了农村电商的概念以及农产品电商和乡村旅游电商的相关研究,电商扶贫的概念、问题及对策、扶贫模式及路径等方面的内容,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指出不足之处,希望研究结论能为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和农村扶贫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在发展速度、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但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因此如何强化有利影响,避免消极影响,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可持续生计的乡村旅游扶贫绩效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加权平均综合标准模型对长沙市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生计资本是长沙市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的核心评价指标;长沙市乡村旅游扶贫绩效成果显著,但脱贫农户返贫的风险性较大;望城区、宁乡市与浏阳市的生计资本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为彻底防止脱贫农户返贫,提出了多渠道加大对脱贫农户金融资本的投入,多方位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支持,多途径扩大脱贫农户累积社会资本的能力,多层次健全农村社保体系等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笑寒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228-230+233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我国进入“后扶贫时代”。“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旅游对于治理农村地区人口贫困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产业融合程度低、旅游扶贫规划滞后、产品同质化、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偏低、旅游扶贫精准度不高等诸多困境。因此,“后扶贫时代”应当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区域旅游扶贫规划布局,通过旅游与文化融合实施差异化开发,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陕西沿黄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活力,提高乡村旅游扶贫效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对陕西沿黄公路旅游带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的基本上,提出要从政府、市场、农户3个方面实现机制创新,即建立政府主导的组织机制、社会工商资本参与机制、乡村旅游农户参与及利益分享机制,进而提升陕西沿黄公路旅游带乡村旅游扶贫效能。要从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智能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反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谋洲 《农业考古》2007,(6):347-350
乡村旅游因意味着资源由城镇向农村流动而在农村反贫困实践中被寄予厚望。但我国的很多旅游扶贫活动实际上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并不会必然、自动地产生反贫困的效果。相反,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来反贫困具有很多限制条件,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从实际出发,在遵循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寻找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村反贫困的结合点,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才能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一支新生力量,异军突起。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但是乡村旅游也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笔者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提出了解决乡村旅游与农村环境之间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在农村旅游业方面发展比较迅速,这对于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地区就业,以及引领农民群众走向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彰显乡村旅游的精准扶贫功能,现以福安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前期成果总结为例,提出未来工作路径探索原则及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分别针对定位不清、模式单一、营销不强情况展开。结果表明乡村旅游是达到精准扶贫目标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可通过丰富模式、加强营销等做法优化旅游扶贫,但现行旅游扶贫方式如何定位,如何保证扶贫的精准性与广覆盖,仍然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自2015年全国开展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以来,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势头良好,成效显著,潜力巨大,大有作为。从观测情况来看,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一试点贫困村旅游扶贫概况2015年度,全国在25个省市区建立了111个建档立卡的试点贫困村。观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三空"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旅游对乡村问题治理潜力巨大,但目前旅游扶贫效果不显著且缺乏持续性。为了对贫困农户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评价与分析从而实现精准帮扶,在对我国旅游扶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三空"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分析框架,从生计角度剖析"三空"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同时以河北省涞源县留家庄乡作为案例区域,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案例区域可持续生计进行分析;找出案例区域旅游精准扶贫困境,并因地制宜地提出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以期为我国"三空"地区旅游扶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民脱贫减贫的一种重要途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庄村,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当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提出了"以房养老+民宿旅游"的精准扶贫思路,推动农旅融合、多元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以东庄村的成功转型为例,分析"以房养老+民宿旅游"在助力脱贫攻坚共同富裕和美丽乡村建设上的作用,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