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在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转变思维方式,从传统的单一政府主体治理机制到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养殖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并据此提出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多元化治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26-228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施政重点。新形势下,随着治理政策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政府职能的变革,都突出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政府治理范畴的前沿,而社会组织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为我国政府如何加强乡村治理提供了明确方向。结合政府治理主体、内容与方式的现代化要求,基层政府应理顺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主体间关系,建立公共资源与乡村治理资源的合作机制及完善好相关激励、监测、评估机制,以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出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点在乡镇、社区。城市社区居委会由于自身的行政化,政府干预和居民的消极参与,无法真正实现社区自治。对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从社区自治能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居民的积极参与及完善法律法规角度深入研究居委会管理模式和转型的路径,对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治理是重要的一环,而农村社会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需求多样化进行深度转型的新形势下,实现农村社会治理,更需要村民、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形成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数字乡村的建设占据了核心地位。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重塑了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并推动了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方向转变。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阶段,乡村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力量对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乡村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现代社会组织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对于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治理和推动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公共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不足、乡村数字化治理中的制度尚未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无法形成一个协同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力量。因此,需要从加强政府主导、培育新型农民和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等方面来构建乡村社会组织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环境治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农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还需要农村社会中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尽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来进行研究写作,对P镇存在的三种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治理模式、"新乡贤"治理模式、"网格化"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研究如何结合各种治理力量,使农村环境治理实现最优化,以建设生态宜人的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环保公众参与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参与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环境守法、环境卫生等环境保护公共事务的活动。环保NGO指致力于环保事业的非政府组织,多是没有政府背景由民间自发形成经合法注册的环保组织。环保NGO在专业知识、财力物力、话语权、影响力等方面独具优势,在"推动环境保护最广泛的公众参与,形成全民环保的大氛围,建立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体系、公众参与体系"中,可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环保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改革,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力图打造政府与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共同治理模式。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改革,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的施政途径,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和系统性调整,实现政策理念、政策布局、政策重点和决策机制的深刻转型。治理理念下的公共政策转型,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不断增强公民和社会组织自治能力,破除妨碍治理改革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全面优化公共政策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对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农民参与意愿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制度建设、社会资本与行为表现等对农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教育体系、培育社会资本、扩大公众参与权和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等方式,来提升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17年下半年以来,广西农垦集团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兄弟垦区和先进国企,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深入开展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从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展理念、组织设计、规章制度、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革命性重塑,成功实现转型,构建起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广西农垦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以和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南京市亲见村环境治理为例,采用嵌入性理论和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了社会组织多维嵌入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模式,并从制度脱嵌、能力脱嵌和合作脱嵌3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存在法律制度缺位于公众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滞后于农村环境治理,社会组织脱节于政府、村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外部支持、内部再造和协同再嵌的角度提出制定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能力、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和加强政府、村民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的使用催生了智慧治理这一政府治理模式,将会改变政府的治理理念、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为智慧治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即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和治理方式面临挑战。因此必须对社会治理进行创新,完善大数据运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政府社会治理方式,以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112-113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就地城镇化"的产物,其社会治理必将是下一步社会治理的重心。然而,政府的治理理念尚未完全转变、农民及社会组织的参与不充足、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不尽如人意,新型农村社区的社会治理创新还需要政府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需要农民、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乡村生态环境整治进程缓慢且效果不理想,治理主体和相关参与者问题显著,基层政府作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者",暴露出"角色缺位"、"责任缺失"等问题,企业破坏环境问题严重,农民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有限。促进农村生态宜居需要长期有效的解决模式,不仅政府需要有效治理,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农民也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地方政府切实承担主导责任,地方企业承担生态保护社会责任,农民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非政府组织积极提升相应参与能力。本文主要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依托,梳理农村多元化治理现状,挖掘其存在原因,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手段,由此提出,怎样有效深入贯彻多元治理理论,推动多元治理模式,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提高政府绩效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式,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对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改革。公民在基层政府绩效管理中有最真实的感受、是公共政策的受益人也是主要作用对象,基层政府与之联系密切,因此加强我国基层政府绩效管理、提高绩效评估科学化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这与我国社会目前的基本矛盾变化相适应,与建设使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相一致,要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建立沟通反馈机制,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本文从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对比我国公民参与现状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群体性事件频发,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离不开公众有序、理性地参与,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也是实现乡村社会公共事务有效治理的必然要求。浙江东阳市画溪"4.10"环保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农村环保事件中的典例,通过分析案例,探究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参与无序化、参与滞后、参与法规不健全等普遍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环保知识和治理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回应性、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级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村级治理中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管理组织效率低下、农村人才外流,降低了村级有效治理的程度。基于这些农村问题,在浙江省枫桥镇"枫桥经验"指导下,伴随着政府职能下沉的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得到强化。社会组织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活力,耿集乡贤工作协会作为农村组织在理论创新、文化引领和实践探索方面为我国村级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升贫困治理效能是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当前我国贫困治理机制多为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治理,未能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贫困治理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复合系统,本质上是要解决不同利益主体的集体行动问题,在借鉴集体行动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个方面去建立和完善贫困治理机制,通过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和行为,完善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治理的视角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治理主体,以一个合作的网络推进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政府与公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为实现农民参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同时它又作为一个独立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在农村地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在贵州、四川、重庆三省市对13个专业合作社展开实地调研,总结了4个方面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69-27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重效率,轻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尤为严峻。农村环境治理存在主体职能、价值理念、资源共享等碎片化现象,整体性治理正是解决地方政府治理社会实践中的碎片化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治理模式。借此,本文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范式解决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构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共治、创新治理价值观念,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综合长效机制、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农村环境治理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