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家致富》2007,(22):54-54
江苏省高邮市马棚镇昊玉珍读者来信说:我孩子今年四岁了.最近经常睡到半夜的时候,突然惊醒.然后就放声大哭,也不让我们抱.只顾自己哭闹.边哭边自言自语.哭闹累了,自己又睡了。有朋友说,孩子夜惊.是因为缺钙.我们给孩子补了钙.好象也没有什么作用?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自由的精神,也离不开自我管理。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是如何偏废了其中一方的。事实上,孩子教育的问题是自我问题的折射。我常常被问道:"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我们努力尊重孩子天性的时候,我们可能忘记了规范他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的尊重"就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用我们自己的"自我"去塑造孩子的"自我"。因为缺少反省与反思,孩子反而  相似文献   

3.
Madison DuPaix 《百姓》2010,(11):42-45
许多成年人至今还和存钱奋斗着,但是大部分的人最终都成为了"月光族"。大人亦是如此,所以教导孩子存钱就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现在的小孩子不仅没有储蓄的习惯,用钱的时候更是大手大脚,想买什么东西就向父母要钱,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节俭"这个词。很多父母也认为孩子们要什么就给什么是爱他最好的体现。但是即使给孩子金山银山,也不如给他创造财富与打理财富的头脑和双手。因为坏的理财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一个人的理财教育,应该从孩童时代便开始做起。为人父母,如何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呢?如何通过对孩子理财教育将学习与情绪相结合,了解子女各方面的情绪问题,从而帮助孩子了解及认识自己,把个人潜能全面发挥出来?你的小财主,由你做主。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以后,假如一味地让孩子忍让,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的性格会越来越懦弱,但教孩子还手又怕孩子性格越来越暴躁。其实,忍让要有度;还手,也要有讲究。一、懂得谦让并不等于忍让我们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是对的,但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地忍让,这就不是谦让了。当孩子大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他打我,我就打他!"这时,我们要蹲下来跟他好好的沟通了解他的感受、想法还有他的情绪,是生气还是委屈。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谦让并不等于忍让。  相似文献   

5.
我和她是在03年亲人的介绍下认识的,半个月之后就在一起了,一年以后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是介绍认识的,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感情,在一  相似文献   

6.
田野 《农家科技》2014,(12):110-110
懂得沟通、善于表达情绪的孩子不仅可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平静、自信地面对挑战。想想我们小时候与父母沟通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没错,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多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哭、尖叫、打滚,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是什么,父母往往并不清楚。妈妈们需要看到孩子表达情绪的需要,并指导孩子平静、正确地说出他此时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18,(11)
正很多家长苦恼: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该怎么办呢?教育专家说:孩子不听话,不是因为性格变坏了,多半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以下几点建议不妨参考。承认孩子的小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绪,孩子也一样。一般情况下,孩子要等到青春期才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越小的孩子,表达能力就越弱。所以,当他们难过或生气的时候,就会通过发脾气  相似文献   

8.
读者邓梅问:我与宋某婚后于1999年生了个女孩,2001年宋某因病去世。由于给丈夫治病欠了不少钱,生活十分困难,我就把孩子送养给了江某,并签订有送养协议。最近,我的经济条件好转,且非常想念孩子,很后悔自己当初的送养行为。我是否可以要求与江某解除送养协议要回孩子?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12,(5):31-32
正人们总在说成功的秘诀,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我认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良好的人脉关系。怎样才算良好?横要广纵要深,你需要的关系应有尽有(当然要靠你自己花心血建立培养),你必要的时候有及时的援手。我们会介绍一些,你最好拥有的人脉关系,因为他们能让你在职场路上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颜士州 《新农村》2014,(8):43-43
孩子到了3岁左右,他们的思维方式已逐渐成熟,此时的孩子对自己的言行有了一定的见解,心理发展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独立的愿望。很多时候大人要这样做,他偏偏要那样做,显得不太听话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这是孩子思维走向成熟,独立性开始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  相似文献   

11.
<正>你有没有午休的习惯?如果有的话,我恭喜你;如果没有,我强烈建议你中午睡一会儿。因为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午睡可以增强大脑活力,从而促进儿童学习。尽管我们已经是初中生了,但是每天半小时左右的小睡肯定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40名儿童参加了由Massachusetts Amherst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试验。研究人员发现:午休的孩子明显要比不午休的孩子表现要好——不只是当天下午,第二天的情况也是如此。午睡的孩子要比不午睡的伙  相似文献   

12.
正编辑荐语:这是一本专门教父母用食疗和心理学方法对症调理孩子常见疾病的书。孩子生病了,什么时候该自己调理,用什么简单、安全的方法调理?什么时候该送医院?如何让孩子疾病不再复发?此书除了对上述内容有介绍之外,还把孩子发烧、咳嗽、积食各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与宋某婚后于1999年生了个女孩,2001年宋某因病去世.由于生活十分困难,我就把孩子送给江某养育,并签订有送养协议.现在我很后悔自己当初的送养行为.请问,我是否可以要求与江某解除送养协议要回孩子?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学年初,总会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这里,讲述自己的孩子的状况如何地糟糕,以至于已经不再去学校读书。厌学、逃课、休学等等,几乎成了心理辅导老师工作的最主要的目标对象。然而,在用心感受一个有厌学情绪的孩子以及他的家庭的时候,却又令人情不自禁地去问,是什么样的原因,又是什么样的情绪,使得我们一定要用诸如逃学、厌学此类的行为方式来表达呢?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无比的丰富。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忘记许许多多具体的事情,却仍然可以记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到了3岁左右,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对自己的言行也有了一定的见解,可是心理发展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独立的愿望。很多时候大人要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显得不太听话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这是孩子思维走向成熟、独立性开始发展的一个标志,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表现突出的就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喜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 :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且是指身体、心理和包括适应社会的内在的健全状态。如果一个人不能适应自我、适应社会 ,那么 ,他 (她 )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 ,或者说就不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因此 ,他们的适应问题也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一、大学生的自我适应与对策个体的自我适应主要与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有关。良好的自我适应表现为个体自我觉察的敏锐性、自我评价的恰当性和情感体验的积极性 ,也就是个体对自己内部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有清楚的觉察 ,…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最近我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视力,不但发现孩子有三四百度的近视,而且还有散光。我和我的爱人都近视,我想了解孩子的近视是我们遗传的吗?从现在开始戴眼镜要多久才能校正视力呢?能矫正到正常状态吗?平时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人到四十     
闻燕 《中国农资》2014,(13):27-27
<正>二十岁以前从未想过有天变老会怎样,那时只想着快快长大,可以摆脱父母、老师的约束,自由自在地生活。年轻那会,觉得三十岁是很可怕的坎,如今不经意间却到了四十不惑。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发觉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这个年纪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哪些是自己做得到的,哪些是超出能力范围的,对自己、朋友、周围的人或事,都有了明晰的认识,不像年轻时那么绝对、急躁和情绪化。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尿素也跳汨罗江》中,我们这样写道:"该厂前期的上窜下跳还算是小幅微调,只是太密集太频繁而已。偶与几位朋友共同追踪了几家擅于调价的尿素厂家,什么时候找机会单独堆成文字聊聊这事,"有人说,有些事不是你答应了别人,其实是你许诺了自己,我想是我一直在用我的想法在自己的世界里折腾,其实无人挂念。许诺了自己,今儿就得折腾自己,聊聊这事了,因为就在暴风雨中的7月份,又见这些工厂动辄百儿八十地在调价,孩子放暑假,这几天正醉心于阅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炎炎夏日中偶首先问候高温中汗如雨下的生产厂家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相似文献   

20.
柯菲菲 《当代农业》2009,(12):59-59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热切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