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对綦江赶水草兜萝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量施用化肥将导致萝卜减产减收,适量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可使萝卜增产增收。最适的化肥有机替代处理为80%化肥配方肥+54 kg/667 m2商品有机肥,即每667 m2施用2.94 kg纯氮、1.92 kg有效磷、5.54 kg有效钾和54 kg有机质含量为45%的商品有机肥,最适处理下萝卜鲜质量可达2 920.1 kg/667 m2,较100%化肥配方肥增产6.55%,较100%有机无机复混肥增产10.77%。  相似文献   

2.
花生测土配方施肥秋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广东省雷州市轻粘的黄赤土水稻田,在种植花生中不宜多施N肥,适当增加K肥用量能达到增产的目的,添加一定量的有机肥增产更加显著。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确定了花生的合理施肥品种、数量和基肥、追肥分配比例及最佳的施肥时间与办法。最佳的施肥品种及用量为:尿素(含N46%)22 kg/667 m2,过磷酸钙(含P2O5 16%)38 kg/667 m2,氯化钾(含K2O 60%)15 kg/667 m2,商品有机肥(含有机质30%)100 kg/667 m2。其产投增益最佳。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的安排,狮山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就云南武定生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生命源"牌配方肥进行田间肥效试验,以评价肥料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作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配方肥的依据。据试验,在玉米上施用25%"生命源"牌配方肥处理产量达599 kg/667 m2,较对照(不施肥)产量增加249kg/667 m2,增71%。较施等量现混肥产量增加24 kg/667 m2,增4.1%。较常规施肥产量增加127 kg/667 m2,增26.95%,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同等施肥水平下,按一定比例加入有机肥后对黄瓜及玉米的产量、品质以及对土壤养分结构的影响。在春芽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常规化肥与有机测土配方肥的肥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只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测土配方肥)可使黄瓜增产6.7%,玉米分别增产5.04%和6.37%,两者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0.28%,投入产出比平均提高39.0%,化肥用量减少40.0%。  相似文献   

5.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广东省雷州市东西洋水稻田土壤含有效P量较少,适当增加P肥用量能达到增产的效果,同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确定了玉米(甜玉米)的合理施肥品种、数量和基肥、追肥分配比例及最佳的施肥时间与办法。最佳施肥品种及用量为:尿素(含N 46%)54.3 kg/667 m2,过磷酸钙(含P2O5 16%)140.6 kg/667 m2,氯化钾(含K2O 60%)41.7 kg/667 m2。产量目标800~1 200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19年的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管理:不施肥(CK),施无机肥(N、NP、NK、NPK),施有机肥(OM),有机-无机配施(F、F')下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有显著影响,土壤总有机碳(TOC)变化趋势为有机无机配施(平均12.34g/kg)>单施有机肥(平均12.15 g/kg)>无肥(平均10.56 g/kg)>化肥(平均9.78 g/kg);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土壤徽生物量碳(S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轻组有机碳(LFOC)及SMl3(2/TOC、WSOC/TOC、LFOC/TOC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土壤的.与不施肥相比,化肥、有机肥的施用均显著增加了土壤重组有机碳(HFOC)和HFOC/TOC,其中,化肥的施用更有利于土壤重组有机碳(LFOC)的积累.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显著增加了较大粒级(>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及其TOC含量,而单施化肥则显著增加了较小粒级(<0.25 mm)及其TOC含量.因此,长期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土壤活性碳含量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从而保持和提高了土壤质量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施用秸秆堆腐肥对黑土农田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试验研究表明应用秸秆腐解剂可快速堆腐秸秆 ,黑土农田施用充分腐熟的秸秆肥配施NPK化肥 ,耕层土壤平均年提高有机质 0 .4g/kg ,全N 0 .18g/kg ,速效氮 9.93mg/kg ,速效磷 1.8mg/kg ,速效钾 4mg/kg ,土壤容重年降低0 .0 2g/cm3 ,玉米增产 15 .7%。  相似文献   

8.
以24年(1981-200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增施秸秆外,增施化肥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同时增施化肥和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提高有机质复合量方面,施用化肥的效果好于施用秸秆,而有机无机结合效果较单一施用秸秆或化肥都要高;随秸秆或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的复合度逐渐降低,但有机无机结合施用可以提高有机质的复合度。有机无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单施秸秆肥和单施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秸秆肥,有机无机结合的增产幅度在同等施肥量下较单独施用秸秆或化肥的产量都要高。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结合较单一施用秸秆肥或化肥能更有效的提高潮土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对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土配方施肥也叫平衡施肥,简单概括: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营养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肥料。当前,头塘镇农业生产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化肥施用盲目、混乱,耕地重用轻养,导致耕地土壤脊薄,肥力下降,农产品质量下降和农业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特别是有些农户因施肥不合理造成产量下降、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通知精神及田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头塘镇的实际,2013年下半年我镇农业服务中心以晚稻为材料,进行全区统一的"3414"肥效小区试验,以探索我镇晚稻栽培的最佳施肥量及肥料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通过土壤测试结果表明,供试田块的整体地力中等,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为中等,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8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 kg/667m2、氧化钾:10 kg/667 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680.34 kg/667 m2,可作为田阳县头塘镇晚稻生产的最佳施肥参考配方。  相似文献   

10.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8,他引:46  
以24年(19812~00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增施秸秆外,增施化肥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同时增施化肥和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提高有机质复合量方面,施用化肥的效果好于施用秸秆,而有机-无机肥结合效果较单一施用秸秆或化肥都要高;随秸秆或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的复合度逐渐降低,但有机-无机肥结合施用可以提高有机质的复合度。有机-无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单施秸秆肥和单施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秸秆肥,有机-无机结合的增产幅度在同等施肥量下较单独施用秸秆或化肥的产量都要高。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结合较单一施用秸秆肥或化肥能更有效地提高潮土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 NPK化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耕层的有机质、腐殖质和活性腐殖质含量 ,其中胡敏酸、富里酸也相应地增加 ,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胡 /富比值。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耕层 (0~ 2 0 m) ,而且影响耕层以下层次 ,但以 0~ 6 0 cm土层的效果显著 ,且以潮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改良盐碱耕地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促进盐碱耕地的快速改良和高效利用,研究了鲁西北内陆盐碱耕地在等氮量投入条件下施用有机物配施化肥对盐碱耕地的改良作用和效果,试验设置了对照(不施肥),单施化肥,牛粪与化肥配施,麦秸与化肥配施共4个处理,各施肥处理按等氮量投入。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牛粪75 m~3配施化肥、麦秸75 000 kg与化肥配施的改良作用明显优于单施化肥和对照处理。(1)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变化:施用牛粪加化肥处理由8.07 g/kg提高到11.18 g/kg,增加了3.11 g/kg;麦秸加化肥处理由8.26 g/kg提高到10.16 g/kg,增加了1.90 g/kg;而单施化肥处理由8.16 g/kg提高到8.52 g/kg,增加了0.36 g/kg,与不施肥(对照)无显著差异;(2)耕层EC值改变:施用牛粪加化肥处理由1.08 dS/m降低到0.43 dS/m,减少60.8%,盐渍化等级由中度改良为轻度;麦秸与化肥配施由1.05 dS/m降低到0.68 dS/m,减少35.5%,盐渍化等级由中度改良接近为轻度;单施化肥由1.07 dS/m降低到0.88dS/m,降幅为17.8%;盐渍化等级无明显变化;(3)土壤物理性状:牛粪与化肥配施和麦秸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38.5%和23.0%,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大幅度增加,土壤转化酶活性有显著提高;(4)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冬小麦季,对照为738 kg/hm~2,单施化肥为3 832 kg/hm~2,牛粪配施化肥达到6 386kg/hm~2,麦秸配施化肥达到4 418 kg/hm~2,与单施化肥产量相比,牛粪与化肥配施增产65%,麦秸与化肥配施增产15%;夏玉米季,对照为1 528 kg/hm~2,单施化肥为4 263 kg/hm~2,牛粪配施化肥达到7 616 kg/hm~2,麦秸配施化肥达到6 352 kg/hm~2,与单施化肥产量相比,牛粪与化肥配施增产79%,麦秸与化肥配施增产49%。因此,盐碱地采取牛粪或麦秸与化肥配合施用,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分,大幅提高作物产量,是快速、绿色、高效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盈江县开展冬马铃薯田间肥效试验,探讨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推荐化肥施用量减少10%~20%,同时增施微生物肥或选用缓释氮肥等不同肥料配比对冬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化肥配方与推荐化肥配方+微生物肥处理的产量达到显著差异,其他处理的产量有差异,但达不到显著水平;产量最高的是推荐化肥配方+微生物肥处理,达2 992.50 kg/667 m~2,最低的是推荐化肥配方,为2 499.92 kg/667 m~2;比较收益最高的是推荐化肥配方+微生物肥处理,达6 411.90元/667 m~2;综合来看,化肥投入量减少10%~20%,同时增施微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商品薯率、增加马铃薯产量、促进增产增效的作用,可以作为本地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强推广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NPK化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耕层的有机质、腐殖质和活性腐殖质含量,其中胡敏酸、富里酸也相应地增加,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胡/富比值。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耕层(0-20m),而且影响耕层地下层次,但以0-60cm土层的效果显著,且以潮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灌淤土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寻求合理利用畜禽粪便资源与改善玉米氮素利用的有效措施,通过3a连续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较,施用有机肥土壤pH值下降了0.59~0.86,土壤容重下降了8.05%~10.74%。有机无机配施(N1M1、N2M2)处理定位施肥3a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分别增加0.86,0.44g/kg,土壤全氮含量年均分别增加0.09,0.06g/kg,土壤碱解氮含量年均分别增加4.74,3.68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分别增加6.62,5.35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年均分别增加8.46,6.66mg/kg。与常规N1处理比较,第3年N1M1、N2M2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2.38%和13.43%,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98%和16.20%,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65,10.50kg/kg,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65,21.02kg/kg。因此,配施有机肥可降低土壤pH值和容重,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对促进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其中N2M2处理是协调作物产量和环境安全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总结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对玉米、油菜产量的影响,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白驹镇选择当地主推品种为供试玉米、油菜品种,设置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对比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产量、肥料效益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油菜籽平均单产173.4 kg/667 m2(比上年提高20.1 kg),比农民常规施肥每667 m2增产18.1kg,增产率11%左右。玉米籽平均单产673.6 kg/667 m2,比农民常规施肥每667 m2增产86.7 kg,增产率11%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对油菜、玉米单产提高、总产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淮海平原广泛分布的砂姜黑土结构性差、有机质含量偏低的特征,通过中国科学院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试验站2年砂姜黑土不同外源有机物料施用处理盆栽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空白(CK)、施秸秆(S)、施有机肥(M)、施1/2秸秆+1/2有机肥(SM)、施生物炭(C)、施1/2生物炭+1/2秸秆(CS)、施1/2生物炭+1/2有机肥(CM)和施1/3生物炭+1/3有机肥+1/3秸秆(CSM)],研究了等C、N输入下不同稳定性有机物料(生物炭、秸秆、有机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用外源有机物料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9.60%~32.23%,增加饱和含水量7.91%~28.99%、田间持水量10.47%~30.76%,提高耕层土壤总孔隙度10.36%~28.21%,提升全量有机质11.00%~37.00%;并对活性有机质组分(低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高活性有机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高活性有机质增加幅度高达39.22%~83.83%。从有机物料的配比效果来看,CSM处理土壤容重最低,为1.28 g?cm?1,C、S处理土壤容重分别为1.30 g?cm?1、1.36 g?cm?1。CSM处理土壤总孔隙度最大,为58.53%;S、CS、SM处理次之,分别为55.62%、56.90%、54.38%;C、M处理最小,分别为53.18%、50.38%。CS、CM、CSM处理土壤总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别为30.76 g?kg?1、32.99 g?kg?1、31.45 g?kg?1;C、S处理相对较低,分别为25.36 g?kg?1、26.16 g?kg?1。CS、SM、CSM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分别为463.67 g?盆?1、376.31 g?盆?1、471.77 g?盆?1,且差异性显著。可见不同稳定性有机物料施入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玉米产量,生物炭配合秸秆、有机肥还田处理改良土壤及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房山)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用田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方法,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2年的长期定位施肥后,NPK配施有机废弃物肥和NPK配施秸秆可以降低土壤pH值,NPKWN处理降低pH效果最为明显,pH值相较基础土样降低了0.18,而单施化肥的处理土壤pH值均有所增加,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地的EC值在11.7~14.5 mS/m之间,各施肥处理与CK处理相比,施肥增加了土壤EC值,差异显著,并且配施有机废弃物肥和秸秆处理的土壤EC值又较NPK处理偏高;长期施用有机废弃物肥和秸秆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变化规律:NPK配施有机废弃物肥NPK配施秸秆化肥CK;土壤中的三大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单施化肥与CK相比,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有所提高,化肥与有机废物肥或者与秸秆配合施用的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比单施化肥的增幅效果明显;NPKJG处理土壤中真菌数量最高,达到4.53×10~4个/g,与CK处理相比,增加了67.7%;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介于24.7~44.6 mg/kg之间,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规律为NPKWNNPKLJNPKJGNPKJFNPKMGNPKNPKHSFCK,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0.7%、80.4%、77.2%、72.1%、61.2%、35.7%、23.7%;土壤微生物量氮、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海藻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花生生长发育性状、产量、土壤理化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肥能显著提高花生茎高、枝长、分枝数和产量,花生百仁质量和每667 m~2产量分别为83.2 g和469.3 kg;施用海藻肥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延缓土壤酸化进程和土壤有机质的消耗速度;施用海藻肥的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显著高于施用掺混肥的土壤,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有机肥对涂园土壤的改良效果及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户调查、田间调查、取土分析和定位试验,认为涂园土壤退化主要是由农民不施有机肥、大量施用化肥、复种指数高和种植掠夺性作物等人为因素引起的;涂园土壤退化的本质是土壤结构差,土壤板结,通气性差,保肥供肥能力差,使作物根系生长困难,抑制作物生长;涂园土壤退化也与土壤酸化有关。针对涂园土壤退化原因采用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轮作、季节性休耕等措施,其中增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主要表现在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退化的涂园土壤第一茬施用商品有机肥的适宜用量是15.00 t/hm2,后茬作物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可选择3.75~7.50 t/hm2;涂园葱在施用商品有机肥15.00 t/hm2的基础上,氮素的最佳施用量是0.32 t/hm2,相当于施用尿素0.71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