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根据荔城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分析了荔城区中低产耕地障碍因素和土壤综合环境质量状况。全区中低产耕地面积2293.39hm^2,占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25.49%,以旱限制、缺钙限制、瘠瘦限制和酸限制型为主,占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79.21%:全区耕地土壤综合环境质量以清洁和尚清洁为主,占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85.72%,土壤污染物主要为汞、铅等;在分析耕地障碍因素和土壤综合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中低产耕地改良利用和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地市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5,(4):810-815
为了更好地反映市级耕地地力状况,在Arc GIS9.3软件平台下,将吉安市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为1:10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与土壤图进行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根据实地情况,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状况、障碍因素和土壤管理5个评价因素13个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对吉安市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吉安市的耕地地力水平分为七等,一等地占4.17%,二等地占7.02%,三等地占9.83%,四等地占12.72%,五等地占22.38%,六等地占22.91%,七等地占2096%,摸清了吉安市耕地基础地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8年秋收后 ,我们对全市稻田进行了取样化验 ,共采集土壤农化样 35 36个 ,经化验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养分状况相比较 ,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全氮呈上升趋势 ,土壤速效磷无明显变化、速效钾略有下降 ;p H值呈下降趋势。本文对这些化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为今后桂林市稻田培肥地力和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水稻土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秋收后,我们对全市稻田进行了取样化验,共采集土壤农化样3536个,经经验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养分状况相比较,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磷无明显变化、速效钿略有下降;pH值呈下降趋势。本文对这些化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桂林市稻田培肥地力和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以永济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山西省永济市为例 ,运用GIS技术建立了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MapGis管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FoxPro管理数据录入、应用模型分析与统计数据库 ;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和土壤图 ,形成 6 782个图斑 ,组成空间数据库的基本管理与评价单元 ,使得每个评价单元上土地利用方式一致、土壤类型一致。采用VisualC 语言开发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应用模型。针对永济市的实际情况 ,经过专家组研究从 6 4个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指标中筛选出 15项指标进行评价。对 6 782个评价单元中的每一个评价单元 ,用 15项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计算其综合评价指数 ,并以该指数作为耕地质量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反映出该市耕地中低产田面积大、施肥结构不合理、忽视盐碱地改造和垆土地改良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并针对耕地的不同等级所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该系统可掌握全市耕地地力及质量状况 ,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稻田是广西河池市最重要的耕地资源,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河池市水稻栽培中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有机肥料施用量的减少,稻田土壤地力退化、种粮效益下降。为培育高产稳产农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河池市农业部门围绕"促增产、提质量、保安全"三大目标,分析了冬种绿肥改土、稻草还田培肥、增施有机肥养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的主要模式和实施效果,并提出了"稻草还田仍需扶持、培肥地力应强化宣传、稻草焚烧应当禁止、农艺农机相结合"等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分析了我省低产果园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土保水增肥措施,以供保持果园水土,培肥地力,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克苏市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掌握阿克苏市耕地地力基本情况和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运用GIS技术和综合指数法对阿克苏市耕地土壤进行了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分区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市1,2,3级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3.81%,绝大部分耕地处于中上等水平,耕地生产潜力总体较高.地力等级相对较低的耕地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其次是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锌和有效锰的含量相对较低.利用评价结果对阿克苏市现有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实现了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通报》2017,(6):1530-1536
水稻土是我国主要农业土壤类型之一。水稻土的发生发育过程在"土壤-微生物-水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生态系统功能很大程度上受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功能等特征所影响。施肥可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和土壤质量,同时也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群落多样性。有机肥肥效持久,可增加土壤地力,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机肥代替化肥已逐步成为国家需求之一。其中,秸秆是稻田重要的有机资源,直接还田是最经济可行,易于推广操作的综合利用方式。鉴于土壤微生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地力可持续性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国内外在有机肥料施用,特别是秸杆还田对水稻土中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影响以及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的进展,并进一步展望了水稻土中主导秸秆降解的微生物群落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异性,为今后水稻土中有机肥的添加和农田资源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苏州古典园林绿地土壤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志明 《土壤》1998,30(3):156-157,142
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古典园林绿地土壤保护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古典园林土壤存在有机质含量低,速效性钾缺少,肥力水平不高,建筑废弃物较多等影响园林古树名木及花草生存、生长的障碍因素。在初步分析古园林绿地土壤一般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培肥地力的措施,建议建立园林土壤档案和长期监测点,为今后改良和培肥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东北风沙土农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玉米收获期,在位于东北风沙土区的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域内,调查采集了53个样点耕层土壤,测定了21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和玉米产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建立了东北风沙土农田耕层质量诊断最小数据集(MDS),利用全量数据集(TDS)、土壤质量指数(SQI-TDS)、玉米产量、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MDS)对风沙土耕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SQI-TDS、玉米产量与SQI-MDS呈极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451 5,0.557 9),这表明MDS适合替代TDS对风沙土农田耕层土壤质量进行评价。调查区域东北风沙土平均土壤质量指数为0.46,基于MDS,根据土壤质量评价指数土壤地力划分为5级,野外调查53个点中34.0%样点土壤属于地力Ⅳ级,52.8%样点土壤属于地力Ⅲ级,11.2%样点土壤属于地力Ⅱ级,研究区域没有Ⅰ级和Ⅴ级地力分布。调查区域平均玉米产量7.6 Mg/hm~2,根据玉米产量土壤地力划分5级,野外调查53个点中1.9%样点属于地力Ⅴ级,35.8%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Ⅳ级,41.5%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Ⅲ级,18.9%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Ⅱ级,1.9%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Ⅰ级。利用最小数据集SQI-MDS能够较准确地定量描述风沙土农田耕层质量,为东北风沙土农田耕层土壤质量诊断、合理耕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评价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该区耕地地力特点和分布状况,提出了保护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潜育化水稻土存在渍、冷、烂、闭(气)、毒及缺素等障碍因素。开沟排水是改良潜育化稻田最有效的方法,而垄作、湿润灌溉及冬季晒阀等栽培管理措施也具有调控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和氧化还原状况的作用。本文研究开沟排水与农业措施相结合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效果,旨在为湖区潜育化水稻土改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2012 2013年在鄱阳湖区潜育化双季稻田以工程排水(Ditching Drainage,D-D)为主处理,持续淹水(对照,Continuously Flooded,CF)、垄作(Ridge Culture,RC)、湿润灌溉(Wet Irrigation,WI)、冬季晒阀(Winter Plough,WP)4个农业措施为副处理,通过2年4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工程排水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对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工程排水及农业措施相结合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潜力。【结果】工程排水及优化农业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工程排水条件下持续淹水、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比对应的无工程排水处理增加12.8%、10.1%、13.3%和13.3%,农业措施中垄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中工程排水与垄作相结合增产效果最明显,每季增产1.11-1.89 t/hm2。受排水造成田内养分流失等因素影响工程排水和农业措施对水稻收获期秸秆和籽粒中的养分含量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工程排水显著降低了潜育化稻田0—15 cm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冬季晒阀和垄作处理也显著降低了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工程排水与优化栽培模式相结合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的作用更明显,其中也以工程排水与垄作相结合作用最好,可减少1.11 1.87 cmol/kg。潜育化稻田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高。工程排水显著提高了潜育化稻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速效磷、全氮含量,农业措施中垄作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改善养分供应状况的作用最明显。工程排水还提高了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等农业措施土壤腐殖质碳和富里酸碳含量。【结论】工程排水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速效磷、土壤全氮含量,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等农业措施也可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改善养分供应状况,其中垄作的作用最明显。因此,在采用工程排水措施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GIS与RS并结合农业行业标准(NY/T309-1996)和样区实际情况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自然地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根据耕地资源特点及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在分析了多种耕地等级评价因子类型基础上,确定了每个评价因子的指数,并将层次分析(AHP)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耕地地力评价以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通过这些模型方法与GIS和RS结合,快速准确地完成耕地地力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成图输出。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后湖地区的耕地地力可分为一、二、三、四等,其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0.99%、47.43%、19.38%、12.2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水平,说明该地区的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比较高;利用GIS和RS技术可以建立耕地资源数据库,快速准确地获取评价数据和确定评价单元,提高评价工作效率;通过分析不同等级地力水平可找出障碍因素,从而确定土壤改良方向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是指土壤自身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程度,是一个广泛适用于反映稻田基础地力的指标。为明确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在中国知网搜集197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整理水稻不施肥处理和氮磷钾肥处理的产量数据,计算基础地力贡献率。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地力等级以及不同水稻类型对基础地力贡献率数据进行分类,研究我国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的平均基础地力贡献率为71.92%,基础地力贡献率数据分布在70%~80%的样本数最多,为33.61%。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不同种植区域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的基础地力贡献率随着基础地力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不同水稻类型的基础地力贡献率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早稻>中稻>晚稻、杂交稻>常规稻、籼稻>粳稻。综上所述,水稻是一种对基础地力依赖程度较高的作物,且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受时间、区域、地力和水稻类型的影响。培肥土壤、提升土壤的基础地力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低产红壤稻田种植粮食和三熟制条件下,连续进行了15年肥料效应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提高稻麦产量。但不同种类肥料配施的增产和培肥效果不相同。施用有机肥料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长期单施化肥,土壤物理性质变差,增施钾肥可缓解红壤稻田缺钾现象。  相似文献   

17.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稻田土壤质量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杨志辉  黄璜  王华 《土壤通报》2004,35(2):117-121
通过田间试验对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的稻田土壤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稻田相比,实行稻-鸭生态复合种养,其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都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11.3~29.3%、3.0~15.1%、5.9~9.6%、3.8~9.7%、23.4~27.3%;土壤物理性状也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土壤容重降低0.01gcm-3,>0 25mm团聚体增加2.65~3.12%,土壤结构系数增加2.56~6.63%;同时,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由于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及土壤通气状况的改善,也促进了水稻对N、P、K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严重侵蚀退化黑土农田地力快速提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一块平均坡度为4.1°顺坡垄作严重侵蚀破皮黄黑土农田上,通过集成等高改垄、秋深耕、增施牛粪和种植高产大豆品种等技术,构建严重侵蚀退化黑土农田地力快速提升技术.结果表明:治理后.水土流失得以有效遏止,大豆产量由治理前的平均1 335 kg/hm2增加到2 518 kg/hm2,全坡面平均增产89.7%,变幅19.7%~172.4%,当年实现南低产田一举上升为中高产田.土壤水分胁迫是导致严重侵蚀坡耕地地力低的主要障碍因素,严重侵蚀黑土坡耕地保水措施是地力提升的关键.实施等高种植和深耕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提高土壤耕层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地力快速提升技术可为黑土区域水土保持和粮食增产提供一定支撑.  相似文献   

19.
稻田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及其环境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廷梅  杨林章  单艳红 《土壤学报》2008,45(6):1189-1193
我国几乎所有大的湖泊均面临富营养化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氮、磷的过量输入,而P又是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1~4]。有关资料表明[5],在排除工业点源污染后,太湖流域各种面源污染中每年从农田进入水体的磷素相对贡献率不足10%,而生活污水、人畜排泄物及淡水养殖业等的磷素相对贡献率达90%左右。稻田土壤是水网地区一种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农田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周围水体的环境状况,因此有关稻田土壤的农田排水和径流损失方面也一直是环境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有关稻田土壤磷素损失机制,磷素在稻田土壤中向下迁移的可能性及渗漏通量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定论。本试验通过模拟高强度集中供磷状况下,稻田土壤氮、磷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土晒干措施的增产效果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华东地区5种不同类型水稻土干土作用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凡经过干燥处理的水稻士,对水稻的植株高度、有效分蘖数以及单穗重量一般都有良好影响,因此水稻产量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配施磷、钾肥料,增产尤为显著。从本文试验的结果看来,虽然干土作用与有机质的矿化有很大关系,但土壤pH值、交换性阳离子及其他矿质营养元素均有影响。磷、钾的关系尤为密切。土壤的干干湿湿是稻田耕作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讨论了干湿过程对灌水期间各类水稻土的铵态氮素、氧化还原电位、酸度、亚铁离子的影响,指出稻田初灌以后的前期是土壤中生物化学作用最为旺盛的一个时期,而稻田耕作上的干干湿湿,是影响土壤中氧化还原平衡体系的一项有力措施。在水稻栽培期间,这种平衡体系的破坏与建立是促进水稻土有机物的矿化和发挥稻田潜在地力的必要过程。本篇着重讨论了渍水土壤酸度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同时指出土壤酸度变化与发挥水稻土潜在地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