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设施可控条件下作物生活因素全方位调控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作物生产潜力、产量的关系。基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机理,探讨了设施农业中节水灌溉对作物生活因素全方位调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环境中,在人工可控条件下的水分调控,将能提高作物生产潜力和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2.
高效设施农业中的水分调控与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高效设施农业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中的水分环境调控要求和措施。认为设施农业中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应以水分环境调控要求为依据。并简介了当前我国高效设施农业中应合理选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高效设施农业中的水分调控与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高效设施农业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中的水分环境调控要求和措施。认为设施农业中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应以水分环境调控要求为依据。并简介了当前我国高效设施农业中应合理选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分类和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的理论基础;3种水分条件下(干旱胁迫、花后胁迫、正常灌水),WUE和△分别与产量相关性的研究进展;WUE和△在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利用生理遗传育种方法研究作物WUE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生理遗传育种将是今后研究的熟点,将推动生物节水和农业节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水分不足是限制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生物节水是实现进一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键环节和潜力所在.就作物WUE的内涵和不同品种间WUE差异的生理生态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WU的研究方向.目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机理和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与指标体系,为培育高WUE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物种间和品种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作物种间和品种间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对于发展节水农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概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表达、测定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影响作物WUE的内部因素包括作物种和品种、解剖结构及生理学特征及各自的作用机理, 并提出了今后提高作物WUE尚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短缺,生物节水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数量性状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对调控水分利用效率等复杂数量性状的位点进行作图和定位的研究很多.综述了鉴定小麦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常用指标以及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在QTL定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4种不同水分梯度下18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养条件下,农大108、丹玉86、中玉9号、东单60号、沈玉18号5个基因型品种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WUE)高,经济系数亦高;在补灌60,100,160 mm条件下,先玉335号和郑单958两个基因型品种在各种补灌条件下均表现高产,而且WUE和经济系数均高;从补灌水增产值的WUE角度看,随补灌水量的增加,增产值的WUE在下降,说明实行节水灌溉(非充分灌溉)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补灌水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每穗结实粒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作物水分利用率的研究进展。在探讨水分利用率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作物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如作物,环境因素,化学制剂,栽培措施和耕作制度等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土壤因素和化学制剂对作物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探讨了作物水分利用率的提高途径,包括优化种植结构;选用节水高产型品种;农田覆盖保水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化学调控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水分胁迫对枣园间作条件下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阿拉尔垦区幼龄枣园不同间作模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棉花生产力动态.[结果](1)轻度水分胁迫、适宜水分处理下土壤含水量较高,紧实度适中,具有较强的保墒蓄水能力.(2)同一水分处理下,产量表现为M3>M2>M1.同一种植模式下,产量表现为W2> W3> W4> W1.(3)W1水分处理和M3模式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4)适宜间作枣园的灌水量为300 m3/667m2.[结论]阿拉尔垦区1~2龄枣园中,红枣与棉花间距保持0.5m距离,对提高棉花产量较为有益,且对枣树影响较小;第3年,红枣与棉花间距应调整为1.0m,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枣棉间作复合系统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明确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C4作物高粱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其水分利用效率对充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高粱水分利用效率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对影响高粱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从作物种类、光照、温度、相对湿度、C02浓度、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在现有高粱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近10年的研究状况,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估算调控途径和措施进行了综述,以工矿企业 水分有效利用和作物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农田水分盈亏状况,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率,农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认为宁夏半湿润偏旱地区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干旱缺水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物水分利用率低影响了降水生产潜力的发挥,因而开发本地区降水生产潜力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掌握水分调控方式对于农田的有效耕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物水分的消耗主要用于叶片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把握这2个重点对于节水模式和灌溉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农田土壤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植物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并展望了作物根系吸水作用和耐旱植物的培育,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植物不同种属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水分利用效率的进化、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水分利用效率的转基因和基因克隆、水分利用效率的育种改良及生物节水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说明水分利用效率遗传育种改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将在生物节水、节水农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的技术依据、作物吸水的土壤有效水分含量范围、水分对作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作物和品种耗水特性差异、作物亏水后的补偿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与耗水量非同步性等理论领域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生物节水和管理节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分和营养均限制旱地作物生产力的发挥。施肥可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对土壤水分利用,改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本试验用盆栽模拟干旱条件,研究施肥对水分胁迫下冬小麦植株水分状况和蒸腾作用等的影响,对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转及利用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不同苜蓿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筛选出节水品种,在宁夏中部半干旱地区选择试验地,采用灌溉和品种2因素裂区试验,主裂区为灌溉量,副裂区为苜蓿品种。对3种灌溉量下10个苜蓿品种(包括5个国外引进品种和5个国内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处理、刈割茬次、品种对苜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株高、茎叶比有显著影响。2012年第1茬各苜蓿品种产量最高,其次为2012年第2茬,2012年第3茬最低;2011年产量略高于2012年第3茬产量。在控水条件下,固原紫花和宁苜1号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而CW400和柏拉图在充分灌水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3种灌溉量下,中苜1号和宁苜1号的耗水量较低,属于节水品种,三得利和宁苜2号耗水量较高,属于耗水品种。因此,中苜1号和宁苜1号可以作为节水抗旱品种,用于宁夏中部干旱带苜蓿人工草地的建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田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作物和气象资料,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研究了冬小麦农田水分循环规律及其节水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间需水量远小于降雨量,必须通过灌溉才能获得较好产量;在冬小麦需水量为586~661mm,生育期内降水量为33~89mm 的条件下,需灌溉210~240mm,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降雨,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达1.50~1.71kg·m~(-3)。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肥组合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肥水组合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肥低水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经济效益差;高肥中水、低肥高水组合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其中低肥高水经济效益最高;中肥中水条件下可获得较低投入的最佳效益,但产量较低;高肥中水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是高产节水的最佳组合,经济效益大,是实现玉米节水高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