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州21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一般亩产300~45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500公斤以上,比当地推广的泰山1号、济南13、郑州741、宝丰7228等品种增产1~2成,深受干群欢迎。经江苏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黄淮平原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作中晚茬种植,并在小麦吸浆虫发生地区试验、试种推广。据1986年秋播统计,在苏北、皖北、河南、鲁南等地区,徐州21的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不仅可以一季两收,提高种粮效益.而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本的优点。我县再生稻栽培已有10多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约2.6万亩。再生季亩产200-300公斤。2003年以来,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504亩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头季稻平均亩产742公斤,其中1.2亩高产田亩产达883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05.5公斤。全年稻谷平均亩产1147.5公斤。将我县再生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Ⅱ优航1号再生稻丰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再生稻栽培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种方式,我国明代的《农政全书》就有记载。再生稻在调节农忙季节,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和成本,以及提早冬作的播种期上都有着一定意义。但因品种、栽培方法与气候的影响,产量不稳,以致过去各地种植较少。近年来随着品种选育的进展,出现了一些具有较高产量与再生能力强的品种,从而在省内外再生稻种植面积正逐渐扩大。我省自七十年代后期,分别在湘南、湘中与湘北各地开始试种,采用品种主要是中籼“盐籼203”。该品种在我省作再生稻栽培,头季较稳产,一般亩产为800斤左右;二季亩产高的600斤以上,低的仅100多斤。二季产量变幅大,关键是再生芽萌发数量,因此掌握再生芽特性与其萌发条件是二季稳产的关键。为此,我们于1980—1981年对“盐籼203”的再生芽特性与萌发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凤3-08F1甜玉米(简称金凤8号甜玉米),是广州市种子公司用美国亲本三交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1999年冬至2000年引进我县试种。均表现适应性强,高产、高抗、优质,商品性好。2001年秋冬大面积搞丰产示范片推广种植,以后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至2003年,全县推广种植面积1万多亩,一般亩产1250~1400kg,高产田超过1500kg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好,是我县目前重点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5.
《河北农业》2007,(9):41-42
1.石家庄8号 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2001年河北省审定,2003年国家审定。适宜在冀中南麦区水地、半干旱地及肥力较好的旱地种植。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公斤,最高亩产598公斤;国家区试平均亩产498.7公斤,最高亩产605.59公斤。2004年在沧州吴桥高产示范,春浇2水亩产648.2公斤。2001—2006年在河北辛集市马兰农场,全生育期一水不浇,干旱年亩产380-430公斤,平水年亩产440—500公斤,丰雨年500公斤以上。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干热风、熟相好、籽粒饱满、光泽好等特点。具体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6.
王宾 《福建农业》2011,(4):10-11,17
丰优22系粤丰Ax扬恢22杂交育成的釉型三系稻,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漳平市于2008,2009年连续在中、晚稻进行示范,表现抗性中等、优质、高产,种植面积达1800亩,一般中稻亩产600公斤,烟后稻和连作晚稻亩产500公斤左右,适合漳平市作中、晚季栽培.现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  相似文献   

7.
将乐县地处闽北山区,水田面积近20万亩,是省级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也是三明市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县推广烤烟——超级稻优质高产栽培模式面积在5万亩以上,一般亩产优质烤烟150公斤,亩产稻谷65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3200元以上,比种植双季稻亩增产值2000元以上,增产增收显著。现将烤烟——超级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浙优1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适宜在长江以南稻作区域作单季稻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2005年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引进该品种进行了约200亩的试验示范,并小面积培育了再生稻。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强,生长优势明显,再生能力强,产量较高,适合在本县中稻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02,(5):15-15
<正> 两系杂交稻两优363是我所选育的香型籼稻新组合,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内进行大面积推广。 该组合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可达600公斤。在贵州省内作一季中籼利  相似文献   

10.
我所从1973年开始进行再生稻的试验研究工作。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再生栽培的品种观察试验,头造收割高度、收割期、播植方式与再生关系的试验,以及再生栽培的肥水管理试验等。从试验结果看,再生稻亩产一般都达到或接近同品种、同地力、同肥料水平的插植晚稻产量。1973年,试种品种为“广二矮5711”,面积0.36亩,头造亩产636.4斤,  相似文献   

11.
丰两优香一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两优香一号是安徽丰乐种业有限公司用广占63S与丰香恢一号配制而成的中、晚籼两系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建阳市回龙乡从2007年引进在西瓯浦村示范种植,平均亩产达565.2公斤.最高亩产达679.8公斤,表现农艺性状好、米质优、产量高、抗性较强等特点。2008年全乡推广种植2000余亩,农户反应该品种长势好、适应性广、易种植。现将丰两优香一号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揭西县五云镇坡苏、保新、宝石等行政村的耕地大多为沙壤土质,土壤肥力差,水稻产量较低,每造亩产在300公斤左右,属中低产田。1998年早造,在揭阳市科委和揭西县科技局的支持帮助下,开始引种两系杂交稻,取得明显效益。2003年试种培杂双七、培杂茂选等两系杂交稻共400亩,经过认真组织实施和加强栽培管理,试种获得了成功,最高亩产达到432公斤。两系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早造种植面积近万亩。试种结果表明,在引种的这些品种中,以培杂双七的田间表现最好,实割验收高、中、t63块田共199.8平方米,平均亩产427公斤。现将种植示范结果与栽培技术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宇德市蕉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781.4毫米,目照时数1700-1800小时。蕉城区的气象条件决定了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中稻区和单双混作区适宜种植再生稻。2011年,蕉城区种植再生稻2万多亩,喜获丰收;2012年,继续在赤溪、金涵等8个乡镇种植,头季稻平均亩产553公斤,再生季亩产340公斤。其高产栽培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黔育三号是以X-4作母本,用N-2作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经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示范鉴定,亩产1820.6kg以上,最高的可达4000kg,含糖量在10%左右,比对照增产10.81%。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生育期90 ̄130天。1995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予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张杂谷包括春播、夏播、旱地、水地栽培系列品种7个,其中1号、3号品种通过国家审定,2号品种通过省审定,其它品种通过张家口市审定。张杂谷5号2007年创平均亩产400公斤、最高亩产810公斤的世界谷子单产记录。张杂谷小米全部被国家评为优质米,张  相似文献   

16.
“桂淮2号”山药定向结薯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向结薯技术是根据山药生物学特性,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的新技术。该技术将山药纵向生长改变为横向生长.在山药栽培中采用无架栽培,改变了过去传统栽培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生产状况。2006年我区引进山药新品种“桂淮2号”,采用定向结薯新技术试种,平均亩产1853公斤,最高亩产3128公斤,产量高,且薯条整齐、光滑、商品价值高。我区采用该技术连续种植该品种3年。其生物学特性表现稳定性好,很适合我区栽培。为我区今后大面积推广山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87年同安区农业局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种植的美国南方水蜜桃品种——玛丽维娜,经多年试种研究,并在大同镇过溪、顶溪头等地推广栽培,已成为同安桃树主栽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该品种表现适应性强、丰产性高、不易发生病虫害、成熟期早、果实品质上等,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鲜食早熟品种;三年生单株产量达28.5公斤,亩产1425公斤。亩产值上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庆元县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其中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合计增产13.7%~21.2%.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840.0kg,示范方平均亩产908.0kg.  相似文献   

19.
张佩 《河北农业》2014,(8):12-13
张杂谷8号是夏播杂交谷子新品种。经过在邢台市巨鹿县几年试验示范推广,表现出了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省工的特点。张杂谷8号一般亩产稳定在500公斤左右,最高产量可达700公斤以上,该品种米质金黄,清香可口,效益与棉花等同,但比棉花省工、省力、省水、省肥,是发展旱作农业适选的粮食作物。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吕志刚  王斌 《河北农业》2004,(10):26-26
石新733由石家庄市小麦新技术研究所选育,2001年9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1006号)。2000年冀中南水地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32.01公斤,居17个参试品种首位,200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28公斤,是目前河省推广的8个优质专用麦品种之一,其突出优点是抗倒、丰产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