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比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总结出水稻增产的栽培技术,让农民掌握新的栽培技术,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采用科学的育秧技术、三围立体强化栽培与宽窄行栽培方式、科学的田间管理;结果表明,采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比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的水稻增产约为16%;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能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最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将使水稻生产产量增加,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是水稻栽培上一种新的的理念。2005年应用试验表明,三围立体强化栽培的水稻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增产、省种、节约用水,比习惯栽培667 m2增产稻谷21.60 kg(增加产值23.92元);阐述了适时播种,小苗移栽、定量控苗、精确施肥、浅湿灌溉、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强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表明,水稻"三推两早"技术使中晚熟、晚熟水稻品种在扶余县种植成为可能,而且水稻田间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常规栽培技术,增产幅度达到25.2%~31.7%。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充分挖掘水稻种植产量潜力、促进水稻增产的新型栽培技术。采取嫩秧早栽,"三围"种植,稀行密窝,密中有稀,稀中有密,群体个体结构合理,能够达到增产增收增效。近年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扩大,对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水稻强化栽培的技术路线水稻强化栽培是从国外引进,经国内科研、推广机构多年试种并加以改进后再逐步示范推广的一项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围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种方法配套,水稻才能实现高产。水稻三围立体栽培技术是比较科学且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水稻三围立体栽培是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共同提出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理念,其栽培要点是田间所有栽植秧苗在窄行内呈小三角形分布,宽行内呈大三角形排列。其显著优点是增产幅度极大、节水、优质。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9311不同栽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的栽培方法,探讨培矮64S×9311的高产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两大"及其扯秧留苗的栽培方法,水稻增产871.5~1 245 kg/hm2,但在栽培管理上应抓好"三早".  相似文献   

7.
水稻"三围"强化健身栽培技术,是由马达加斯加神父提出,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提炼总结出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我县于2003年引进试验,同时在我乡各村组部分农户田块进行示范推广,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几年来累积推广面积不到66.67hm2,使该项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徘徊不前,粮食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上不去,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通过水稻强化栽培与宽窄行栽培和旱育稀植栽培的鲜明对比,对水稻强化栽培的增产原理分析及效益比较,说明该项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目前存在推广滞后的现状,挖掘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使该项增产技术尽快普及推广,达到可持续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水气平衡栽培不同畦宽对免耕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畦宽对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水稻性状和产量的影响,2007年早、晚季进行了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不同畦宽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比普通免耕栽培更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增强根系活力,增加有效分蘖,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早季增产4.1%~6.3%,晚季增产14.7%~17.7%;不同畦宽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穗型杂交水稻的特点,分析了大穗型品种单产12.0t/hm2的产量构成特点,提出"稳定穗数,主攻穗重"为超高产栽培目标及"前争蘖、中壮杆、后攻穗"的技术路线,采用"旱育壮秧、适龄移栽、三围立体栽培、适时调控、增施中后期肥、病虫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进行实践。该配套技术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水稻覆膜后在湿润管理条件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品种、旱育早播、配方施肥、大三围稀植栽培等配套技术,使水稻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得到较好地协调,产量较常规栽培增加40%以上。并且覆膜能促使水稻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多,群体上升快,成穗率较高。水稻覆膜湿管能提早成熟,降低病、虫、草害,节省用水。  相似文献   

11.
三围立体栽培对水稻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15,(4):38-39
试验表明,三围立体栽培对水稻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它可实现水稻栽植稀中有密,密中有稀,改善稻田通风透光性,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有利水稻低位分蘖发生,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产物,使个体与群体,"库、源、流"更加协调,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实粒数,最终实现高产。生产上一般增产10.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盘育苗抛秧的增产原理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水稻钵盘育苗及抛秧栽培的优点,从早育苗与早插秧、稀育秧与稀插植等方面总结了其增产原理,并总结了栽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以"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从水稻种植中强化"三围立体"栽培技术的认识、增产机理以及技术的优势等的了解,为农户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施水稻"三定"栽培试验,掌握水稻"三定"栽培的增产效果及技术特点,为今后推广水稻"三定"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三定"栽培和对照两个处理,"三定"栽培处理按"三定"栽培技术进行施肥管理,对照处理按常规栽培法进行。【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栽培技术的共同实施,根据目标产量,"三定"栽培处理比对照处理,早造增产51.0kg/667m~2,增产率9.0%,晚造增产48.8kg/667m~2,增产率8.3%,增产率均达到了8.0%以上,达到了原预定目标,实现了定产、定苗、定氮"三定"目的,水稻"三定"栽培获得了良好收益。【结论】应用"三定"技术栽培水稻比常规栽培具有增产增收、省肥节本、减少环境污染的良好效果,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广大种植农户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两优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栽培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喷施植物酵素"金禾苗"与"环保酵素"对水稻产量及稻米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植物酵素"金禾苗"的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增产8.60%;喷施植物酵素"环保酵素"的稻米中镉含量降低显著,在镉背景值低的情况下,可降低63.08%,在镉背景值高的情况下,可降低47.54%。  相似文献   

16.
对水稻施以控肥、控苗、控病虫"三控"栽培技术,与早稻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栽培水稻生长比较平稳,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平均较习惯施肥增产8.7%。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滦南县优质水稻综合增产配套栽培技术,包括培育旱育壮秧、适时早栽、合理稀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滦南县优质水稻综合增产配套栽培技术,包括培育旱育壮秧、适时早栽、合理稀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35%以上.实践证明,油菜争秋发,夺高产,必须强化"三早"和"四防"的栽培管理措施. 一、"三早"是油菜秋发栽培的核心 秋发栽培的指标为:11月底发棵,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系数1.5以上,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积系数2.5以上.要达到上述指标要求,必须突出"三早".  相似文献   

20.
<正> 水稻半旱式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适宜在山区丘陵地区大力推广。 这项新技术,特别对改造冷浸田,实现低产变高产最为有效。水稻半旱式栽培的主要好处有两点: 一是能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增产效果显著。实行水稻半旱式栽培,改平作为垄作,增厚了活土层,降低了田间水位,提高了土温水温,可促进禾苗早生快发。我县罗溪、石门楼乡去年推广水稻半旱式栽培733.33公顷平均单产667平方米达522.5千克,比常规栽培增产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