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以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分子育种技术已成为植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在推动植物育种科学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经验育种"正逐步向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转化。分子育种技术作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更是解决我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以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分子育种技术已成为植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在推动植物育种科学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经验育种"正逐步向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转化。分子育种技术作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更是解决我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控制植物遗传性状的理想可获实现。控制性状遗传主要是发展分子育种,而分子育种的首要技术是基因转移。我国设计的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技术,即花粉管通道技术,近五年来在我国已有16个省市25个实验室,集中了稻、麦、棉、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可喜成绩,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达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入了应用阶段。本文还指出我国分子育种将进入常规育种轨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克服了常规育种方法周期长、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的局限性,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优良基因重组和聚合,能够对农作物新品种定向选育,使得分子育种成为育种研究的热点。在介绍植物分子育种的发展、研究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以通过精准选择目标性状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在主要农作物育种中广泛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有望推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的更快发展。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及在农作物中的应用进展,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方法、优势以及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并对作物分子选择育种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项目成果: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良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应用承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等亚瑟·C·克拉克说:"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等同于魔术。"在农作物育种领域,达到分子水平的育种技术绝对可以称之为"魔术"。在今年1月9日举办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建生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的  相似文献   

7.
①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优先支持抗病虫害、抗逆、优质高产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林木新品种的培育,尤其强调超级优质水稻、优质小麦、特种玉米,以及杂交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本项研究强调生物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培育出目标品种为目的,并最终实现商业化操作。涉及的技术包括:植物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和染色体工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尤其是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核辐射突变和空间育种技术;等离子体突变育种和转基困技术。  相似文献   

8.
航天育种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并占据一定优势地位的新兴农作物育种技术,是加快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促进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粮食综合丰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国办发[2009]55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国家将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天水发展科技创新和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航天育种,推动科技兴农事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和高空气球先后进行了21次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的空间搭载试验,共涉及70多种植物的1 00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的地面种植筛选,已育成60多个农作物优异新品种(系),包括水稻15个、小麦4个和番茄、青椒、芝麻各2个,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特别是国家"十五"期间"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航天育种在新品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以及航天育种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加强作物空间环境诱变的响应机理研究,破解航天诱变育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荣誉…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以下简称"育种专项")首批项目自立项以来推进有力、实施顺利。为进一步加强交流,推进专项和项目的一体化实施,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农村中心")的协调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牵头"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和"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项目先后在各自的育种基地召开了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业》2010,(6):36-36
在国家“863”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植物分子育种取得长足进步,已建立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并正由传统的“经验育种”逐步跨入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以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大幅提升了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常规育种需要7~8代才能选出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抗病育种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李明福现代技术进步使人们已能从分子水平上对植物病害进行研宪,分子植物病理学因此成为植物病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抗病育种的认识和意义进一步加深了。特别是目前分子水平上的寄主病原相互作用的研...  相似文献   

14.
<正>在国家"863"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植物分子育种取得长足进步,已建立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并正由传统的"经验育种"逐步跨入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这是从近日闭幕的首届中国(博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上了解到的。  相似文献   

15.
加强品种权保护推进育种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农作物优良品种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作物育种已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农业植物新品种具备极强的可垄断性,它在国际农业竞争中将逐步取代农产品竞争,成为国际农业经济竞争的新焦点,因此实行品种保护变得尤其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品种权不受侵犯,使育种成果的回报超过了通常的投入。一、品种权保护已成为推进育种创新的基础1.品种权保护为科研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动力和激励机制。品种权保护首先从法律…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分子育种就是利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应用于作物品种改良或资源创新,其最大特点是所获产品不需要安全性鉴定,因此该领域备受瞩目。日前,随着省科委“九五”攻关重大项目“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通过专家鉴定,随着省农科院育成的我国首例利用外源总DNA直接导入技术研究成功的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黑生101”的推广应用,我省农作物分子育种取得可喜进展,专家认为此项研究已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植物育种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国际种业的发展方向。分析美国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布局,可以为中国的植物育种研究方向的确定和研究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美国两项重要的植物育种研究计划的目标、研究重点、特点与影响,发现其育种正从单纯地关注技术向关注粮食安全、环境和可持续性转变,植物育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多学科融合将催生育种领域突破性技术的产生。为此提出中国应重视基因资源的保存和信息化管理及共享,加强作物遗传改良的新方法与新工具的研发,注重作物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研究以及信息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孙永成2012年12月14日在上海举行的"农业创意与种质创新"研讨会上透露,"航天育种"已成为中国特色的新兴高科技研究领域。目前,已有200多新品种农作物培育成功。孙永成介绍,现有试验证实,航天育种的农作物变异率高、稳定快、有益变异多、遗传性好。利用空间诱变育种,不仅是中国特色的新兴高技术研究领域,也是一项具有国际先  相似文献   

19.
番茄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迅速,目前已建立了多种植物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应用于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开辟了作物育种的新途径。国际上番茄基因图谱的构建及分子标记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已筛选出一些与重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育种工作中利用这些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加快选择速度,增强选择的准确性,从而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家Bostein于1980年提出了利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标记构建遗传图谱的设想,随后人们开始利用分子水平上…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我国863计划优质超高产农作物培育专项超级稻育种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我国863计划优质超高产农作物培育专项在超级稻育种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包括:1、利用籼粳中间型亲本、形态指数和籼粳特异分子标记检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