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径流调控理论是水土保持的精髓——四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 ,径流聚散工程体系是径流调控理论的具体运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解决坡面径流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问题 ,不论是坡面措施还是沟道措施 ,都是依据径流调控理论 ,在径流聚散工程体系中各自起着处理不同地段坡面径流的作用 ,各项措施相互依存和互补。径流调控理论是成功防治水土流失的科学指南 ,是水土保持学科和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永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构建了生态修复,营造水土保持林,坡耕地治理,坡面径流调控,裸露面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溪沟治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对已实施工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马龙区大龙井小流域综合治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云南省马龙区大龙井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以经济果木林、坡面水系工程、封育等为手段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建设及周边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苏赣榆县怀仁山小流域 1984年被列为试点小流域后 ,对 2 0°以上坡面实施退耕还林和封禁治理 ,2 0°以下坡面修水平梯田并开挖环山截洪沟 ,在沟道中建拦蓄工程和提 (引 )水工程 ,发展节水灌溉 ,取得显著成效 ,于 2 0 0 0年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措施保存情况,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依据,促进黑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以2019年以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对象,选取52个小流域的坡面治理工程和8个小流域(项目区)的侵蚀沟治理工程开展调研,共抽核325个坡面图斑和32条侵蚀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全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中的治沟措施保存情况明显优于坡面措施,平均保存率分别为95.00%和56.51%。坡面治理措施的保存率存在明显的类别和空间分异,侵蚀沟治理措施普遍保存完好,生态节地型措施保存率较高,个别措施在部分地区需提质增效和加强管护。[结论]今后应加强东北黑土区梯田、地埂植物带等传统措施的优化和管护,研发适应现代农业的生态节地型水土保持新措施,并探索建设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中试基地;定期开展重点工程成效评估,提出分区分类措施推荐名录,打造不同类型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6.
汉源县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制度创新,尤其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介绍了双溪乡石漠化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桂贤小流域红岩子片区坡面水系综合治理、大田乡建设村坡改梯重点片倒虹管喷灌节水措施、桂贤小流域松林五组小流域生态家园试验示范等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建管联动就是在建设初期就将治理主体和管护主体有机结合,即在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初期,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对外公开招标、制定优惠政策等,将坡耕地改造后栽植的经果林及配套的坡面水系工程确定给农户、大户、公司等业主进行管理,并让他们参与建设的全过程,可使建设主体和管护主体得到有机统一,能有效解决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重建轻管的弊端,从而实现小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四川省遂宁市百佛寺支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了该支流域在土地利用、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支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设计。设计中,将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应用作为重要目标,发展立体农业,建立和完善坡面水系,开发绿色产业和近郊旅游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此项设计力图为川中丘陵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示范。  相似文献   

9.
以三峡库区、川中丘陵区、云贵高原区、横断山区、秦巴山区为重点区域,通过对坡改梯工程的结构、功能、造价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各小流域"坡式梯田+坡面水系"治理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显示:坡式梯田具有截短坡长、减缓坡度、动土量少、提高治理速度、节约工程投资等特点,能有效控制坡面水土流失,并且增产作用明显;坡式梯田离不开池、渠、凼配套和蓄、排、灌结合的坡面水系措施,合理布设坡面水系是发挥梯田蓄水保土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坡式梯田+水系配套"治理模式是适合长江上游陡坡耕地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明水县赵家小流域属典型东北黑土区,在系统工程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针对流域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运用参与式方法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坡面拦蓄工程、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防护措施体系,详细论述了参与式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原理和过程。可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坑下山坑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依据《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提出离村庄较近,坡度<25°的土层较厚的坡耕地采用坡改梯治理措施,对坡面荒草地、疏林地和火烧迹地等采用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治理措施,离村庄较近,坡度<25°产粮区和树下裸露经果林区等采用坡面水系工程进行治理,建议下阶段需加强对沟道的治理。同时,对治理效果进行初步估算,旨在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水土保持工程坡面水系沟道断面设计中计算洪水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公式,或同一公式应用不同的参数,导致结果差别较大。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与实际,提出坡面水系工程沟道断面设计中洪水计算的两种方法:较大面积的修正推理公式法和较小流域雨洪计算公式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总体规划与布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规划基本涵盖了全省所有地类、流域及水土流失类型,也覆盖了辽河、大凌河、浑太河等大流域.监测点类型包括坡面径流场和小流域卡口站,以及水文站点等.这些监测站能够监测当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的成因及侵蚀模数.通过所设置的水文站提供的泥沙、流量及降雨量等数据,能够监测流域内的总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14.
晋西黄土残塬区坡面的日蒸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蒸发的物理机制,分析晋西黄土残塬区影响坡面蒸发的主导因子,提出了可以在不饱和土壤水分情况下应用的坡面土壤蒸发模型。认为坡度、坡向、土壤含水量、最高气温及植被盖度是影响坡面蒸发的主导因子。该模型对精确定量黄土残塬区小流域的生态需水及指导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雨水资源化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吉林省水资源特点分析入手,提出了雨水资源的有效集蓄利用是补充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在吉林省雨水资源主要利用途径是首先在小流域规划中作好雨水资源利用规划;其次是建设以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为主的沟道坝系,强化坡面集雨工程和林草植被建设,增大贮水空间;第三是充分利用田间工程和水利工程集雨蓄水,使降雨就地就近被拦蓄,最终使水环境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16.
土壤侵蚀是一个多尺度的时空过程,不同尺度的土壤侵蚀具有不同的主制过程及主导因素,监测点的布局应考虑土壤侵蚀的空间尺度效应.提出三级控制的分层抽样监测点布局方案,即采用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作为区域尺度上的一级控制因素;采用降雨量、沟壑密度、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结构作为小流域尺度上的二级控制因素,筛选典型小流域;采用坡度、植被盖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作为坡面尺度上的三级控制因素,筛选典型坡面地块单元.逐层筛选监测点位置,在典型小流域出口处布设控制站,在典型坡面地块内布设径流小区.基于空间尺度效应的分层抽样监测点布局方法以GIS为主要技术手段,以RS为主要数据源,充分结合水土保持工作现状,能提高监测点布局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屏山县鸭旦沟小流域是典型的西南山区,坡耕地面积大,粮食单产低,但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人口密度小,适宜大力发展种茶、造竹。水土保持治理方案以种茶、造竹和封禁管护为主要措施,并配套坡面水保工程和耕作道路等设施,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增产增收,小流域生态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减少土壤侵蚀面积、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分析是评价工程实施效益的重要方面。以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重点监测小流域-盆古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理前后的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eCognition、Arcgis软件,对盆古小流域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盆古小流域旱地、水田等面积减少,有林地和梯田等面积增加;小流域轻度侵蚀在有林地中分布最多,而轻度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旱地中;另外,小流域土壤侵蚀这一期间整体呈现由强转弱的趋势,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是造成偏远山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汉源县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坡面径流的排、引、蓄和开发利用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在小流域合理布设沟、凼、池、渠、窑、塘、坊、坝等坡面水系工程,布设倒虹管节水喷灌、抽槽换土陡改缓、植物篱固氮挡土、经果林宽行密植,既防止地表径流对坡面的严重冲刷,控制水土流失,又合理利用引蓄水源。科技创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增强农业后劲,让偏远山区群众治穷致富。  相似文献   

20.
地处淮河上游暴雨中心区的鲁山县清水河小流域,1986年被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确定为试点小流域后,在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同时,注重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通过连续治理,形成了从坡面到沟道较完整的水土保持生态防护体系和农业生态系统,为淮河流域暴雨中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途径和示范模式,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