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汀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如何巩固现有成效,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一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课题。本文结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的观点,例举了一些小流域生态经济的模式:立体生态经济、循环生态经济、崩岗经济、河道生态经济、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经济等,为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国家启动实施首批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一年多来,试点地区出色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仍面临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快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理清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着力把握和重点处理好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重点治理与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维护这五个关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前期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建设管理、搞好后续维护、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红安县自2006年被列入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县后,着力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经过6年的实施,全面完成了7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任务,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9 km2,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6 65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并推广"梯—畜—沼—果"立体种养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各项措施的特点,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为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奠定了基础。介绍了红安县实施世行贷款项目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闽江上游沙溪流域清流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实施流失斑治理、造水保林和封禁管护,达到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通过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巡查步道和亲水平台,提升河道生态景观,增加河道亲水性,以水美乡村助推乡村振兴。本文从闽江上游沙溪流域清流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选址、设计和组织实施取得的经验成效入手,总结小流域实施的做法,剖析了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性建议意见,为今后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北漫岗丘陵黑土侵蚀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导致地力衰退、生态经济恶化。拜泉县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入手,实行生物与工程结合,治理与开发同步,在不同类型区创立了岗坡洼综合治理开发、农林牧协调发展、基塘农业、庭院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四种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漫岗丘陵黑土侵蚀区的治理开发,展现出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取得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降低的显著效果,新时期对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水源涵养、改善生态、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等多项重要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贵州省水土流失及治理概况、存在问题及治理难点,在深入研究总结传统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实践,从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出发,探讨提出贵州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重点阐述了生态、清洁、经济、生活4种类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石漠化区坡耕地综合治理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途径、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情    聂小飞    谢颂华  胡启武  莫明浩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54-61+74
为识别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适宜模式关键因素和分区针对性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基于生态与生产功能权衡的赣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22项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成功将赣南18县(市、区)划分为偏生态防护型、偏高效开发型和生态防护型与高效开发型皆可3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分区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土壤侵蚀现状、主体功能定位、地方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地形、农业人口是生态防护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区域开发利用现状、土壤肥力状况、区域便捷程度、地形、农业人口与农业发展状况是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权衡生态与生产功能可遴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各行政区适宜治理模式,为针对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雅安市雨城区"长治"工程从1997~2005年实施了3期,共治理小流域5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7.81km2,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就雅安市雨城区"长治"工程实施的效果及经验作一总结,以期能为华西雨屏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庆市政府针对全市水土流失实际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总方针。通过加强库区消落带整治、开展库周绿化带建设、强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加大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重庆市“长治”工程实施17年来,在治理思路上不断创新机制,坚持生态优先,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完善了法规、规章体系,加强了预防监督,规范了项目建设管理,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生态治理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征:潜力大、面蚀为主、差异性明显。在详细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突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地位、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支撑点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成因、危害以及近50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红壤考察区土地面积的15.06%。近50年来,南方8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在1985年前呈增加趋势,1985年以后呈现递减趋势。针对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治理对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重大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大方县金鸡小流域作为大方县2013—201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通过开展金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和经济均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分析总结出了前期调查、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全过程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驱动因素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06%。水土流失呈零星的斑点状分布,隐蔽性强,崩岗侵蚀剧烈,林下水土流失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认为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实施以自然修复为主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助催剂。  相似文献   

15.
安远县在官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坚持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强化质量管理,狠抓措施落实,因地制宜,精准布局,有效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脱贫人口达500余人,是新形势下同类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是珠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有水土流失面积13003.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4%。试点工程自2003年底开展以来,共实施了85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做法有:分类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集中多渠道资金,实施县域治理;尊重群众意愿,实施群众参与式治理;实施人工措施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注重工程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强化预防监督,保障综合治理成效;加强水土保持监测。  相似文献   

17.
阳泉市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境内开矿、冶炼等人为破坏地表活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毁坏、生态失调。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有效改善水资源恶化状况,有利于走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路子。介绍了典型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所取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宁夏多年来不断探索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不仅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成效显著。按照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特点、功能和效果,将宁夏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工程归纳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淤地坝建设和生态修复四大类,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效果。宁夏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经验是: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整合资源,规模治理;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因地制宜,分类防治;治理与修复相结合;坚持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综合治理提速增效。  相似文献   

19.
诏安县是全省重点水土流失区之一,历年来按照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技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并根据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建立综合防护体系,把治理开发,脱贫致富、近、中、远期效益与治山治水紧密地结合起来,走生态经济同步提高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是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的影响很大。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对于综合治理的工作需要以小流域作为基础单元,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因此,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