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积温变化的水稻叶形态伸展过程可视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水稻叶片生长过程中的几何形态数据,构建了水稻叶片几何形态参数与有效积温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和水稻叶片空间形态三维模型.结合水稻植株分蘖拓扑结构,利用OpenGL图形接口,在计算机上实现了水稻穗前形态随环境温度动态生长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为构建虚拟水稻生长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形态特征参数的稻穗几何建模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基于形态特征参数的稻穗几何模型,实现稻穗的可视化。【方法】通过对稻穗形态建成过程中关键特征的观测分析,利用三维几何建模技术,构建基于形态特征参数的稻穗几何模型,包括穗曲线、穗轴、次枝梗和小穗几何模型;用Bezier曲线来拟合穗曲线,将二维空间的穗曲线映射到三维空间,构建穗轴几何模型;用一段穗轴及圆柱体模拟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并分别用椭球体及圆柱体模拟小穗的谷粒及小枝梗,最后基于稻穗的拓扑结构,构建稻穗几何模型。模型参数主要有穗长、穗倾角、一次枝梗长、一次枝梗数目、二次枝梗长、二次枝梗数目、谷粒大小等。【结果】在稻穗几何模型基础上,基于OpenGL图形平台,实现了稻穗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 较好地描述了稻穗形态建成过程。【结论】稻穗的可视化为建立可视化水稻生长系统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其它作物的可视化表达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稻穗形态结构较为复杂,为了降低其模型复杂度,快速实现稻穗形态结构模拟,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结构算法的交互式L-系统稻穗建模方法。通过对稻穗形态结构分析,在建立稻穗小穗、枝梗、穗轴几何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子结构算法对模型中的相似结构进行优化,并结合L-系统建模机制构建交互式L-系统稻穗模型,实现了对稻穗几何形态结构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为快速、真实地模拟稻穗形态,对其他作物的建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云辉  吴斌  刘宏伟  曾超  邵延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60-18462
通过对稻穗形态结构分析,在建立稻穗小穗、枝梗、穗轴几何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子结构算法对模型中的相似结构进行了优化,并结合L-系统建模机制构建了交互式L系-统稻穗模型,从而实现了对稻穗几何形态结构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为快速、真实地模拟稻穗形态。  相似文献   

5.
观赏水稻材料的筛选及干花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观察,从1 500份水稻资源中挑选叶片、稻穗颜色或株型特异的适用于观赏水稻栽培的种质20多份;并以稻穗颜色特异的品种为材料,在抽稻期剪取稻穗,初步尝试水稻干花的制作。  相似文献   

6.
水稻穗颈瘟,属于水稻生产过程,最具危害性的稻瘟。其对水稻的生长、生产均会构成严重的影响。为此,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颍上县分校水稻种植情况为例,对水稻穗颈瘟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颍上县水稻穗颈瘟的防治对策,旨在控制水稻穗颈瘟的发生,现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稻表型特征提取和穗质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水稻产量与水稻穗数和穗质量密切相关,精确预测水稻产量可以加快育种速度.以盆栽水稻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可见光图像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特征提取,获取整株水稻的51个表型特征.结合深度学习,运用Faster R-CNN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对水稻穗数进行检测,同时使用SegNet网络框架训练得到的模型对水稻稻穗进行分割,得到水...  相似文献   

8.
水稻穗颈瘟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生产。介绍水稻穗颈瘟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水稻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穗颈瘟是一种由稻梨孢诱发的感染性疾病。水稻在穗期染病后,穗茎节坏死,输送到稻穗的养分通道被阻断,从而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水稻穗颈瘟流行时会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绝收。8月份是水稻穗颈瘟发病的高发季。目前防治穗颈瘟的方法主要是依靠药剂防治。为提高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确保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0.
水稻理想株形与超高产育种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水稻的理想株形,分析了与提高生物产量、增加光俣效率有关的株高、茎蘖姿态、叶片、稻穗姿态、稻穗谷粒、根系生长等农艺性状,从中找出有利于提高产量的形态特征。通过籼粳稻亚种间杂交育种途径,产生理想株形,旨为籼粳杂种优势利用选育超高产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稻穗重与叶片茎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系数分析法,研究了十三个粳稻品种的叶片和茎秆性状与穗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稳重与茎秆粗、穗颈粗和单位茎秆重有明显的正相关,与株高的相关不显著。这表明只要(?)秆粗壮,矮秆亦有可能形成大穗。2.抽穗后上部外片的面积和比叶重对穗重均有较大的直接作用。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通过叶面积对穗重的正间接作用亦很大。叶面积对穗重的影响与这两个性状密切相关。3.抽穗后剑叶和第2叶相对较小的“下位叫优势型”品种,穗重与各叶面积呈正相关;剑叶和第2叶相对较大的“上位叶优势型”品种,穗重与各叶比叶重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2.
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数量关系的分析表明:(1)提高成穗率即可提高产量及其组成因子;(2)群体穗数与产量多呈负相关,单株穗数与产量多呈正相关;(3)群体的苗、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负相关,单株的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株型性状与稻曲病发病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4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3种穗型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田间稻曲病自然发病情况进 .行调查,计算发病率、严重度和损失率.分析稻曲病与株高、剑叶长、剑叶角等株型性状及穗长、颈穗弯曲度、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曲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直立穗型品种的发病率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弯曲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弯曲穗型品种的发病率略高于半直立穗型,但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稻曲病的发生与株型特点并无必然的联系,而与穗部性状有较密切的关系,相关性大小为每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二次粒率.同时还与单位面积穗数有一定联系.每穗粒数较多,尤其是二次枝梗上粒数较多是稻曲病发病率高的根本原因,穗型的直弯并不是影响稻曲病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越光和武香粳 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穗肥施用时期施氮对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倒 1 5叶 ,倒 2 5和 0 5叶 ,倒 3 5、 2 5和 1 5叶施肥提高了花后高效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含氮率。穗肥施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倒3 5、 2 5和 1 5叶 ,倒 3 5和 1 5叶 ,倒 2 5叶施肥对增加两品种产量 ,提高穗肥利用率和生产力作用显著。施用穗肥增产的机制两品种表现不一致 :越光主要表现在结实率的提高 ,武香粳 9号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的增加。生育期较短的越光穗肥利用率略低于生育期较长的武香粳 9号。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穗增重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分期播种分析了两系法杂交籼稻两优培九的穗增重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两优培九的穗终极质量为 5.17~5.64 g,为重穗型杂交稻;4月30日和5月10日播种,穗增重速率由快变慢出现的时间较迟,穗重的快速增加期长达19.1~25.5 d,比其他播期长8.3~10.6 d.穗增重需要的总天数与生长期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穗生长期平均温度低,则总生长时间缩短.穗重周增量与平均温度及最低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温度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以4月30日至5月10日播种对两优培九穗重较有利,穗增重速率下降时间较迟,能保持较长的活跃增重期,最终能达到较高的穗重.对于迟播的两优培九,在栽培管理上尤其要注意延迟后期的生理衰老,以延长活跃增重期.  相似文献   

16.
粳稻小粒穗的症状及其籽粒性状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系统介绍江苏省近两年来大面积发生的小粒穗异常生长现象,从稻穗、籽粒、糙米等方面对发生症状给出详细的图文说明。【方法】以武育粳3号为分析对象,对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小粒穗进行取样,分析了正常籽粒和小粒穗籽粒的形态分布和粒重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在正常籽粒中,籽粒的长、宽和粒重均呈较为规律的单峰连续分布,且分布呈一定程度的右偏趋势;小粒穗籽粒的形态分布和粒重分布则较不规则,总体上均呈双峰分布态势。两个峰累计分布的比例与小粒穗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在分析发生症状的基础上,对小粒穗现象的名称、症状以及诊断的指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穗型群体冠层光分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根据颈穗弯曲度将水稻划分为直立、半直立和弯曲三种穗型,并将弯曲穗型进一步分为穗弯曲型和颈穗弯曲型。穗型主要影响群体中上部的光分布。直立穗型群体中上部光照条件好,光的分布比较均匀;半直立和弯曲穗型群体穗位以下的光照条件远不如直立穗型群体。不同穗型群体下部光分布的差异不大。弯曲穗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穗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有利于上层叶片的光合作用,因而可能优于半直立穗型。穗型也是影响消光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比较不同穗型品种的冠层特征时,以消光系数作为综合指标有一定局限性。此外,还讨论了株形与光能利用的关系和直立穗型的利弊。  相似文献   

18.
通过7个晚籼品种的通径分析和60个稳定株系材料在光照不已受遮荫与互有遮荫状态下的两种取样分析,证明稳重是影响单株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而稳重又决定于源、库、流三能力的大小及三者关系的协调。阐明了水稻丰产性的选择拟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重的提高,并注重源、库、流结构的改善,培育具有源足、库大、流强基础结构和多产、快运、满存产量形成机制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