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经济的柑橘绿斑病防治药剂,2016年-2017年在重庆永川区吉安镇黄沙村柑橘园采用生石灰粉、99.5%冰醋酸液、29%石硫合剂水剂和硫酸铜4种药剂对柑橘绿斑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的各处理对柑橘绿斑病均有防治效果,其中生石灰粉50倍液和80倍液与99.5%冰醋酸液100倍液和15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是84.40%、79.49%、84.44%和79.53%,经方差分析,4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其它处理防治效果较差,综合考虑,建议生产上使用生石灰粉80倍液防治柑橘绿斑病。  相似文献   

2.
黑点病在柑橘上的发生日益严重,代森锰锌是防治该病害的最佳药剂,但是目前市场上代森锰锌产品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通过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明确不同代森锰锌对黑点病防效。结果表明,不同代森锰锌对柑橘黑点病防效有差异,2016年的试验中蒙特森防效低于大生,差异极显著,与护庄差异不显著;2017年的试验中大生、喷克、山德生防效最佳,其次为大一生、森象,美尔-80、络合纯防效相近,代森锰锌(安德瑞普)、代森锰锌(恒田化工)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3.
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敌克松可溶粉剂5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25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及消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再播种蓖麻,蓖麻发芽后,每隔7天调查一次蓖麻枯萎病的发病情况,直到连续一个月未发现新的枯萎病株后停止调查,比较各处理对蓖麻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敌克松处理的发病率为20.67%、消石灰处理的发病率为24.00%,和对照发病率36.67%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防治蓖麻枯萎病的效果最佳.代森锰锌处理的发病率为26.00%、多菌灵处理的发病率为24.67%,和对照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百菌清处理的发病率30.67%、恶霉灵处理的发病率29.33%,和对照差异不显著,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柑橘轮斑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分离自重庆的WZ1菌株及分离自陕西的DS3菌株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9种药剂中25%咪鲜胺悬浮剂、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400g/L氟硅唑乳油、42%双胍.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个药剂对WZ1、DS3菌株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0.1mg/L;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g/L氟啶胺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等16种药剂的EC50<1mg/L,对WZ1、DS3菌株抑制作用强。WZ1菌株和DS3菌株对500g/L氟啶胺悬浮剂、10%抑霉唑水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可能存在抗药性差异。其中柑橘轮斑病菌DS3菌株β-tubulin基因第20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可能导致该菌株对甲基硫菌灵和苯菌灵等苯并咪唑类药剂产生抗药性。本研究为柑橘轮斑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药剂选择,为柑橘轮斑病抗性菌株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温州蜜柑上进行试验,设78%科博可湿性粉剂400、600、800倍液,77%可杀得(1000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每处理4株树,重复4次。分别在春消芽长3mm左右(3月上旬)和初幼果期(4月26日,因雨喷药偏迟)各喷1次,6月及日随机调查果实发病情况。试验结果:科博400、600、800倍液处理对疮痴病的防效分别为90.56%、88.77%、81.27%,对照药剂77%可杀得500倍液处理为89.08%。78%科博是有机铜类和代森锰锌类杀菌剂复配的一种新型杀菌剂,柑桔生产上值得选用。78%科博防治柑桔疮痂病田间药效…  相似文献   

6.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生产的危害,我们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WP)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进行了防治试验,桑椹采摘前25 d停止用药.结果表明: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和50%腐霉利WP的防效达90%以上,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和50%多菌灵WP、使用50%多菌灵WP的防治效果次之,且所用药剂对桑叶和桑椹均未产生药害症状.  相似文献   

7.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选择5种常用杀菌剂,采用单一施用或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方法,在前2年发病较严重的桑园于桑树开花期间进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防治的小区试验,单一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以及二者交替施用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1.48%~99.03%。在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大面积田间防治试验中,采用上述2种药剂交替防治以及药剂防治+地膜覆盖防治的方法,防治效果在80.07%~82.48%,显著优于只用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法,其中采用药剂防治+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案,可减少1次施药。试验结果表明:交替施用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稀释液和5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可有效防治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增加薄膜覆盖可减少总施药量,有利于保证桑果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药效试验、田间防效试验、有效药剂的残留期测试等,测试了几种药剂对桑树断枝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药效试验中对桑小粒型菌核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达到80%以上的药剂是70%戊唑·菌核净水分散颗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田间防效试验中以桑树盛花期喷药防治效果最佳,对桑小粒型菌核病和桑树断枝病的防效达到90%以上的药剂是70%戊唑·菌核净水分散颗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三种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期分别为7 d、5 d和5 d;田间施用2%的甲醛溶液,病原子实体第2 d便完全死亡,子囊孢子4 h便畸形破裂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9.
桑赤锈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赤锈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潜育期短,病菌侵染力强,传播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形成病害大暴发,影响养蚕生产,桑叶损失率可达20%左右。为探求有效药剂和防治方法,在总结国内外药剂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对20多种杀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得出粉锈宁和拌种灵两种有效药剂。通过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85—99%;用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77—95%。并根据药剂特性和桑赤锈病侵染循环的规律,提出了防治方法。经在山东省病区进行较大面积的中间试验表明,防治效果显著。粉锈宁具内吸、内疗和保护作用,对家蚕无毒害影响;拌种灵具同样作用,对家蚕残毒期为7—10天。  相似文献   

10.
虽然波尔多液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较好,但配药比较麻烦。近年来,国内已生产了多种保护性杀菌剂,以期替代波尔多液,杀菌得即为其中之一。1998年在辽宁省以巨峰葡萄1年生苗和结果树为试材进行了本试验,药剂杀菌得为77%氢氧化铜粉剂(湖南省怀化兴华化工厂产)。设:杀菌得700、900、1100倍液,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对照(空白)。于发病初期的7月24-26日喷第1次药,以后分别于8月9-11日,8月24日喷,共喷3次,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力求均匀一致。各处理在第1次喷药前均无发病,在第3次喷后调查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在葡萄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