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疾病。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文章综述了口蹄疫疫苗的研究概况,以期对口蹄疫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动物疫病不但危害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口蹄疫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和高度接触性流行性疾病,属于国家一类动物疫病.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生猪口蹄疫病理特征、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疫病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生猪口蹄疫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牛、羊、猪、骆驼等偶蹄兽的急形、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流行后较易从1种动物传染给其他动物。一般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幼龄动物多因急性心肌炎、出血性肠炎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疾病。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文章综述了口蹄疫疫苗的研究概况,以期对口蹄疫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其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口蹄疫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一旦有动物发病,若控制不好,会迅速传染和爆发,从而给发病地区和周围的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因此,科学防控该病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牛羊口蹄疫的病原特点、流行性状以及临床表现等,同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诊断与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黄”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动物病毒。口蹄疫在全球许多地区都有发生。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专门侵害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以发病,并易引起大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将其列为众多动物疫病之首,在中国大多数农户养殖方式较落后,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  相似文献   

7.
1 口蹄疫病毒特征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牛、猪、骆驼、羊、鹿等,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较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该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口腔、蹄部和乳房形成水泡,溃烂。此病也能传染给人。动物患病的死亡率一般不高,但发病率很高,传染性极强,广泛流行。在欧洲曾有波及数百万牲畜的记载。五十年代发生的一次大流行,给欧洲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四亿美元。印度每年因口蹄疫带来的损失约四千万卢比。由于  相似文献   

10.
4种ELISA检测奶牛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感染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我国奶牛口蹄疫的防控,以免疫接种措施为核心,实行强制免疫政策,要求O型和Asia Ⅰ型疫苗免疫密度必须达100%,通过牛群整体免疫水平的提高来预防口蹄疫的感染和流行[1].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该病常使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国际贸易受到限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故一直以来为各国政府和国际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对口蹄疫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口蹄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口蹄疫的流行及危害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牛、羊、猪等偶蹄类家畜及野生偶蹄动物。根据动物交叉保护和血清学试验,口蹄疫病毒可分为O、A、C、SAT1、SAT2、SAT3和亚洲I共7种血清型,血清型问无交叉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口蹄疫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都有发生和流行,对各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发达国家控制口蹄疫主要采取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我国采取以疫苗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措施来防控口蹄疫,主要是通过疫苗免疫使动物产生抵抗该病的有效抗体,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该病常使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国际贸易受到限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故一直以来为各国政府和国际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对口蹄疫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口蹄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一类传染病,是影响肉牛养殖业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本文从其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平时预防措施、发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肉牛养殖户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病的传染和流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都有发生和流行,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我国实行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疫苗免疫使动物产生抵抗口蹄疫病毒的有效抗体,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以前在国内猪的口蹄疫防疫主要使用传统的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进行免疫,近5年一种新型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在国内也得到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FMD)是由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感染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往往造成大流行,由于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对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国内、国际贸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动物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主要感染对象为牛、羊、猪等偶蹄类家畜及野生偶蹄动物,发病率极高。口蹄疫的爆发和大面积的流行经常容易造成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对口蹄疫的病原学进行研究,以期对口蹄疫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的流行与发生,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是患病动物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泡、溃疡或烂斑。该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广、病原复杂多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1.流行特点。患病动物及带毒动物是本病最主要传染源,病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