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近日,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会上提出,2018年三亚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争实现119人脱贫退出,新启动31个美丽乡村建设等发展目标。据了解,三亚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今年三亚要实现119人脱贫退出,新启动31个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三亚豇豆"品牌,争取新建5家共享农庄试点,并用好农民闲置房发展特色民宿,当好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2.
张建锋  吴灏  陈光才 《农学学报》2015,5(11):126-129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已有阐述,但是缺乏反映和数量化评价美丽乡村发展程度的研究,不能实现不同地区美丽乡村间的比较。基于此,笔者提出美丽指数的概念,以数量化地反映乡村的美丽程度,具体是通过村庄规划、卫生状况、绿化情况、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共5 项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基于德尔菲法、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计算出乡村美丽指数,反映出不同美丽乡村的美丽度及其特征。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直观的、数量化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广大的乡村地区是人类最初的精神家园,在当前浙江省内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的背景下,如何激活乡村的历史文化,使之得以留存、传承,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富阳市蒋家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在梳理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分析历史文化风貌现状的基础上,以留住历史文化的记忆、注入有机更新的活力、激发村民参与的动力为理念对美丽乡村历史文化特色的激活进行探讨,并从村庄布局规划、街巷空间、遗存保护、节点构建、产业发展五方面提出具体策略,以期对相关美丽乡村规划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有效措施,包括建设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构建乡村人文景观、组织特色民俗活动和发挥村民建设主体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乡土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的同质化建设、公共文化空间的使用程度有待开发、民俗文化与商业化开发间缺乏有机融合等问题,并结合调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5,(9)
<正>浙江省淳安县自2010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坚持以"乡土气息、景观风貌、美丽元素"为方向,以"建设风格乡土化、基础设施生态化、环境提升多绿化、特色培育重文化、服务设施景点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县景区化相融合,体现村庄与山水的有机交融、乡村特色、文化韵味,较好地推进了"秀水家园、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工  相似文献   

6.
广大农村地区是涵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条件。受传统宗族观念、家国情怀和邻里互助文化影响,乡村社会中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在基层社会构建公共空间、培育场所精神,需借助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有机融合,加快乡村治理政策的落实。公共空间培育能够化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纠纷和难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延续、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党中央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其目标是农村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村民文化素养提升、产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健全、农民生活幸福。本文从保护乡村原生态自然资源、乡村旅游、乡村养老服务、生态生产等方面论述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措施,以期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化的运用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调查分析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发展现状,提出对策,对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以六盘水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和乡村文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六盘水乡村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探讨,并提出构建美丽乡村的乡村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胶东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也在加速前进,从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同时发现人才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产业转型急需的懂技术、知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技能人才。基于胶东特色的产学研创新模式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助力胶东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乡村原有的产业项目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媒体,同时对胶东特色产业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产学研创的协同效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障。南宁市“美丽南方”在紧紧围绕当地的土改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知青文化等,成功打造出一个优秀的文化村,是南宁市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之一。以“美丽南方”的乡村文化为例,在“美丽南方”文化建设的现状基础上,分析其文化建设的成果,发现目前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既有景观功能、服务功能,又是乡村地域文化的载体,挖掘其规律与特征,对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村容风貌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方法】在解读公共空间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功能变化,以及传统公共空间的布局特点,归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当前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结果、结论】得出当前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的原则,也要继承与运用传统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将公共空间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采取一定的文化传承措施。希望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运用,可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发扬与继承地方传统文化,并对以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燕  殷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4-4746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有效的扶贫方式。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对贵州省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村寨建设模式研究。共建设6种典型旅游村寨建设模式,包括典型民族文化村、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商品专业村、户外运动服务村和红色旅游村。贵州省可以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所提出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乡村景观规划无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难点.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通过实例研究分析乡村景观规划现状特征,探析未来我国农村景观规划优化途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石岭村在以“党建+”为抓手的“美丽乡村”活动建设实践中取得了一 定成就: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并结合乡村特色产业与“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 推动乡村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红色资源利用不到位,市场秩序不健全,旅游业 发展不完善,党建工作执行不彻底等等。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研究相关对策,以确保大石岭村“美丽 乡村”建设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顶层设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市郊区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更具有涵养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供应、承接城市资源和要素的重要意义。基于对北京市郊区密云县的蔡家洼村和古北口村进行的实地调研,总结了两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是农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就利用农村基层组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发挥乡村精英在基层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实行村民自治,推动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剖析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将对安徽省其他地市起到示范性的带动作用。在文献综述基础上,介绍了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剖析了制约二者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升金湖湿地周边区域的村落为调查范围,走访调查村落居民得到村落基本情况,调查该湿地周边村落的美丽乡村建设影响条件,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影响因子。结果发现:基础设施因子在升金湖周边村落美丽乡村建设支撑条件中的影响比重较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支撑条件是重视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利用优势产业带动村落整体发展,以此实现振兴乡村战略。  相似文献   

18.
探究乡土产业结构优化与乡村景观品质提升有机融合的美丽乡村发展路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景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乡村问题的根源是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的失衡。本文以惠州市大良村为例,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从景观规划设计视角提出了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策略,以期为化解乡村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提供新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美丽乡村是我国当前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政策和举措.而”产村相融”的乡村建设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产村相融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明确发展目标、创造良好区位、完善服务配套和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环境四大路径进行乡村综合规划整治,从而推进”以村带产,以产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