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RS与GIS的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南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3年2期TM遥感图像,对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得到南平市2000-2003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表明:2000-2003年南平市耕地面积与居民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与园地面积减少.最后对南平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南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化对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清区作为济南市发展的"后花园",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对长清区2000—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清区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从时间维度看,耕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地呈现明显的数量变化,其中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从空间维度看,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地范围不断扩大,耕地、未利用地逐步缩小,耕地为其他用地类型的重要补给来源.由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变化量显著,单独对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做进一步分析,增强人们对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的客观认识,从而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做出合理布局和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结合数理统计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1986~2006年韩江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特征.结果表明,韩江流域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和耕地的急剧减少,未利用地的迅速减少导致后备用地压力很大,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属于快速变化型.研究结果对制定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RS与GIS的攀枝花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研究区域1989年的TM影像、1999年的ETM(影像和2005年的ASTER影像进行分析,在ERDAS8.6和ArcGIS 9.2的支持下处理、解译及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最后利用统计方法总结出研究区域15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5年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年变化率达到1.08%,发生了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图斑占总面积的33%;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经济增长及城市化、人口、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遥感软件Erda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1986-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增加了111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0.7 km2,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破碎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与不利干扰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景观整体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2降低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89降低到0.72,表明优势组分林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景观稳定性和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RS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2003年2期TM遥感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得到浙江省淳安县1991~2003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结果表明:12年间,淳安县耕地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与水域面积减少,年均变化率为0.57%,区域土地利用总动态度为2.59%。土地变化格局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的新泰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泰市1980年、1995年、2000年三期TM影像和专题地图、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在Erdas、ArcView等软件的支持下,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新泰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80~2000年期间,新泰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大,在耕地大量减少的同时,居民和工矿用地大量增加,林地面积大量增加,而草地面积大量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大量增加、政策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及城市化的推动等等.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获取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近22年的四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ENVI、ARCGIS软件,结合统计年鉴、文献资料,研究了五峰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变化最明显的是建设用地和林地,草地、水域变化不大。1993—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了7 557hm2,林地减少了9 836hm2。(2)1993—2001年,耕地增加46%,林地减少9.88%,未利用地增加了10.23%。(3)2001—2015年,耕地面积减少29%,林地总量增加5.3%,未利用地减少44%。(4)五峰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入境旅游人数、财政总收入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丽  高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7-6900,6908
利用2002、2009年抚顺市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和分类后比较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分析了抚顺市2002~2009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并简要分析了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山西省20世纪90年代末1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省土地变化以城镇、果园变化最大;草地、耕地被城镇大量占用;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大主要受人口压力的影响;从偏离度等看,土地利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与GIS的黄冈市植被覆盖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处理黄冈市2000-2013年共14年的同时相的MODIS影像,获得其植被覆盖度,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同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地形统计和分区统计,较清晰地反映了黄冈市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三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8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处于上升趋势,从2008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则处于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黄冈市的植被覆盖度良好;从2000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中变化不明显、上升所占比例较大,下降、急剧下降和快速上升的比例很低;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县市主要有英山县、罗田县、麻城市,植被覆盖较低的县市主要有黄州区、武穴市、黄梅县。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和RS的郑州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1992,2001年的TM影像和2006年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采用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和转移矩阵分析了郑州市城区18 a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郑州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减少与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和工矿及交通用地面积的增加.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有经济发展、政策因素、城市化和人口增加等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阜康市为例,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分形模型,计算了阜康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阜康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面积-周长双对数关系显著,即阜康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形结构客观存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图斑的分维数存在差异,分维数最大的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1.4096,最小的是耕地,为1.0986;在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指数中,耕地的稳定性指数最高,为0.4014,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稳定性指数最低,为0.090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分维数为1.2403,偏离随机运动值较大,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总的趋势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单勇兵  于法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72-5074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TM影像进行处理与分类,得到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利用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的地形进行了分维估算,并对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分维值进行处理、分析,总结了地形分维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刘美  彭文甫  李蕙君  白雲  罗晶  熊林华  唐云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53-15156,15160
应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成为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手段。利用2000和200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的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与目视解译结合提取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2000-2008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6 105.92 hm2,园地增加3 236.89 hm2,林地减少3 568.78hm2,建设用地增加6 555.42 hm2,水域减少571.25 hm2,未利用地增加453.64 hm2。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导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导致龙泉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用AHP方法和综合评分法将GIS技术应用到集约利用评价中对黄冈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黄冈市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黄冈市的集约利用水平值在空间尺度上不平衡,黄州区的集约利用度很高,其次是武穴市,其他县市的集约利用度接近平均值或处于低于平均集约水平。为了促进区域集约用地,应建立经常性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利用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插件扩展功能,能快捷、较好地完成不同区域间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太原市市区及其边缘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Erdas及ArcGIS软件,采用1980、1990、2000及2010年的太原遥感图像数据,结合1∶10万土地利用图研究了太原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并着重分析了市区建筑用地的扩展情况。首先经过诸项处理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和空间分析工具得出不同时期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建筑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以及扩展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所研究区域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98.06%,水体和未利用土地相对很少,仅占1.94%;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都有所减少,而水域和建筑用地的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尤以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最为显著,其减少面积和增加面积分别为22.68km~2和27.24km~2。  相似文献   

18.
利用Landsat的TM和ETM+数据,对五陵原1988、200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7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果园面积增幅较大。在过去1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1.14%,土地利用程度偏高且有增加趋势,这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阶段仍处于发展期,土地利用方式受人为活动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快速城市化和果业经济发展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