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指植物受生物因子的影响,在形态、生理和生化上发生病理变化,使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低下。侵染性病害是植物病害的一种类型,一种植物可以发生多种病害,一种病原生物可使几十种至几百种植物产生病害,现把侵染性病害分析如下。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引起,也叫传染性病害,它在植株间能够相互传染,根据病原物的不同可分为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三类病害。  相似文献   

2.
<正>黄瓜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凡是由气候影响和管理不当及有毒物质污染引起的症状均属生理性病害范畴。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一般情况下,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在黄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则往往难以识别。对生理性病害菜农则是认不准、分不清、胡乱猜、蒙着治,有的造成了重大损失。目前,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生理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主要指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养分、空气等不适而造成的,它没有传染性,但与传染性病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影响,生理性病害可降低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从而诱发加重传染性病害的严重程度;同样,植物发生传染性病害后,也易使生理性病害发生。有的生理性病害的症状类似于传染性病害,易造成误诊,多次喷药后不但症状不会减轻,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为保证蔬菜丰产,有必要识别蔬菜生理性病害并对症防治。下面将番茄生产中多发的常见生理性病害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瓜生理性病害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营养不良、有毒物质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一般情况下,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  相似文献   

5.
草坪病害大体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寄主(病原物)引起的,有明显的传染现象;非侵染性病害则是由物理或化学的非生物因素引起,如土壤中营养元素供给比例失调、土壤pH值、环境污染产生的有毒物质或气体等,不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6.
<正>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营养不良、有毒物质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一般情况下,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一、黄瓜苗"戴帽"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平菇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总结了平菇菌丝体阶段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有效地预防这类病害的发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营养不良、有毒物质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一般情况下,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一、黄瓜苗"戴帽":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1.病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二是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三  相似文献   

9.
<正>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营养不良、有毒物质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一般情况下,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一、黄瓜苗"戴帽":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1.病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二是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三  相似文献   

10.
<正>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营养不良、有毒物质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一般情况下,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一、黄瓜苗"戴帽":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1.病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二是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三是种子竖  相似文献   

11.
<正>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营养不良、有毒物质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一般情况下,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1黄瓜苗"戴帽":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病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二是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三  相似文献   

12.
<正>棉田的病害较多,在防治过程中,有些病虫害反复用药防治不见效果,反而对棉花造成了药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了解病害的类型盲目用药。病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病菌侵染而致病的"病理性病害",用药防治效果较好,另一种是棉花生长生育过程中,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所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称之为"生理性病害"。生理性  相似文献   

13.
番茄生理性病害又称非侵染性病害,是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因为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引起的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这类病害与病理性病害不同,一般无发病中心,且不会传染。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生理性病害经常因错误识别而久治不愈,造成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降低。越夏番茄生产中生理性病害时有发生,因此应注意对其正确识别,并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4.
植物非传染性病害是不良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于植物产生的病害,它不进行传播扩散。而植物传染性病害则由病原物侵染而引起植物病害,这些病原微生物不仅要在侵入的寄生植物体上获取养分生活,而且还要繁殖后代。只有了解、掌握了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与特点,才能针对病害发生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消灭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与危害。  相似文献   

15.
黄瓜是棚室蔬菜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在黄瓜生长期间,如受到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无论在植株或瓜条上,会表现出病害症状,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棚室黄瓜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营养不良、有毒物质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一般情况下,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泽相 《农技服务》2006,(10):25-27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分为生理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后者则是由于采前微生物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这是影响苹果贮藏期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一)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17.
徐毅 《今日农村》2005,(6):40-42
蔬菜的病害按其成因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栽培技术不当引起的,是不会传染的,在田间受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好转可以恢复常态,没有蔓延传播的迹象,这类病又叫生理性病害。如烈日高温引起的日烧病,施肥不当引起的烧根,水分过多引起的沤根,缺钙使番茄得脐腐病,缺硼产生芹菜“茎裂病”、萝卜“褐心病”(不是细菌性黑心病)等。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寄生引起的,是可以传染的,它有由表及里发展的病理变化过程和由点到面的蔓延流行过程。侵染性病害按其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线虫病等。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症状。病害症状是识别病害的重要依据,它包括病状和病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5,(20)
<正>秋季大白菜病害种类较复杂,分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类,其中侵染性病害按照引起发病的病原种类又可分为三种:1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病;2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包括:霜霉病、黑斑病、白斑病、炭疽病和根肿病;3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包括:软腐病、黑腐病和细菌性叶斑病。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大白菜干烧心病。秋白菜的虫害主要是小菜蛾、菜青虫、萝卜地种蝇、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蚜虫和黄条跳甲等。  相似文献   

19.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对病害判断不准确、盲目用药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对病害进行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我们以导致植物病害发生的两种因素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生物,这类病害的特点是可以相互传染,这也是与非侵染性病害最大的区别。侵染性病害有三个特点:一是它有一个不是特别明显的发病中心;二是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发病程度轻重不一;三是在病斑处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