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农业科技》2009,(2):10-10
经国家农业部批准,安溪县将在虎邱镇建设近46.7hm^2安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将对安溪县良种场现有的1.3hm^2生产茶园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名优品种园,按要求种植名优品种20个。对虎邱镇双格茶场现有的茶园进行综合改造,建设采穗母本园16.7hm^2。建设标准化茶树苗木繁育示范基地26.7hm^2,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茶树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云南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考察、收集与保存研究的状况,并通过分析茶树无性系新品种选育研究、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和茶树良种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茶树良种繁育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无性系良种茶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丹阳市现有茶树种植面积超过800hm^2,但无性系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左右。为了提高无性系良种茶覆盖率,加大无性系茶树推广力度,解决外地茶苗栽种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我们于2002~2003年在江苏省丹阳市杏虎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建立无性系良种茶育苗基地,采用短穗扦插和遮阳网覆盖技术,进行茶苗繁育试验,扦插的茶苗成活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茶树无性系引进良种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江苏省茶园良种率,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对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4省引进的19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树幼龄期和试采期的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萌发期、定型修剪物重量、早期鲜叶产量、抗旱性、抗寒性等性状进行了大田试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黔方、汝城早芽、蒿绿细芽、云桂大叶、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9201、乌牛早、浙农113、白毫早、日铸茶、浙农139等品种的生长势、物候期、抗旱性、抗寒性和早期鲜叶产量等性状表现较好,适合江苏传统茶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优质大豆良种大豆巨人、中黄13与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进行春播和夏播比较试验表明:大豆巨人、中黄13春播比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分别增产1038kg/hm^2、972kg/hm^2,夏播比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分别增产775kg/hm^2、655kg/hm^2;主要农艺性状、生长势及抗性均优于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为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树良种的种植和推广,主要采用无性繁育的方式。在茶园使用科学有效的穗扦插方法,主要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良种茶苗的繁育成活率,从而每平方米可以多产出良种茶苗。为进一步扩展良种茶苗的扦插繁育技术和无公害良种茶园的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针对良种茶苗的繁育技术展开探讨,以便于提高产量和种茶的经济效益。以期给有关良种茶苗繁育技术的改进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花生的生产作用与用量都比较大,而且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具有经济、营养等价值。由于花生籽粒大,每667 m2用种子量也较大,但是繁育系数低,因此,为增加花生产量,提高花生良种繁育系数,建立花生良种繁育基地,需要掌握花生良种快速繁育的技术,从而提高种子的质量和良种普及率。花生良种快速繁育技术对提高农业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究江西省引种省外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适应性与特征特性,从中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茶树良种.[方法]以25份省外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为材料,测定其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含量、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等15项性状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性状指标的贡献度与相关性,最终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引种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15项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08%~57.20%,其中13项在10%以上,表明所引进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在江西省的适应性差异性较大,其中生长势、EGC、耐旱性、耐旱性最大,发芽密度、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一芽一叶期、总游离氨基酸、EC、ECG、EGCG次之,水浸出物和绿茶品质得分最小;因子分析提取的5个主因子能够解释引种品种适应性的79.19%的信息,各性状对主因子均有相应的贡献,性状指标中生长势、发芽密度、耐寒性和耐旱性之间相关性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EGCG、EGC和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之间相关性较大,EGC、EC、咖啡碱和一芽一叶期之间相关性较大;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显示有11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在0.7以上,综合评价最好,依次为浙农117、福鼎大白茶、浙农113、鄂茶1号、迎霜、湘波绿2号、浙农902、白毫早、名山白毫、玉笋和春雨1号,这些品种的制茶品质优良,生长势较强、产量较大,物候期早,化学成分含量优异和抗逆性较强;11份品种评价为中等;3份评价较差.[结论]灰色关联度法可应用于茶树引种品种的适应性评价,综合评价最好的11份茶树良种可以在实际生产中进一步推广种植,也可以作为茶树品种选育时的遗传亲本材料,评价中等和较差的应谨慎引种.  相似文献   

9.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6):F0002-F0002,I0001,I0002
2004年4月组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是由恩施州红庙农科所、天池山农科所(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3个单位整合而成。全院占地306.6hm^2(含科研用地、山林、水面),良种生产基地800hm^2,茶叶基地近134hm^2,拥有20多栋共20000m^2的科研办公用房。建有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恩施分中心、湖北省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广西水果生产现状 ,概述广西名特优稀水果良种繁育基地的社会职能。提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的主要内容及切合实际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林木良种繁育要根据区域的整体规模和布局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的良种繁育基地。该举措有助于优化现阶段的林业整体结构,对综合性的林业效益也能予以优化和提升。因此,在创建繁育基地的全过程中,针对林木良种的繁育基地应当探明其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给出可行性较强的技术对策。基于此,文章对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78-9879
以青海省同德高寒牧草良种繁育基地的4种牧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多叶老芒麦、短芒老芒麦、中华羊茅和冷地早熟禾在高寒地区的幼苗建成、越冬率、平均株高和种子前3年的种子产量。结果表明,作为高寒地区的种子繁育牧草种,多叶老芒麦和短芒老芒麦比其他2个草种具有更大的优势。最后,讨论了在高寒地区建设牧草良种繁育基地的意义,并对以后该区的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青海省湟中县2003—2006年良种燕麦繁育基地建设程序,提出了以“原种繁殖基地-大田良种繁殖-生产推广用种”三级繁育推广体系及其相关规程的制定、种植区域化布局、种子清选加工机械化和“科研单位+基地(农户)+企业”的良种生产经营模式为主的技术体系,以便指导良种燕麦基地建设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2005,(11):48-48
山东花生良种示范繁育基地,地处青岛腹地的即墨、平度、胶州交界的大沽河故道,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裕,交通发达,是山东省高效农业的最发达地区之一,该区常年种植花生数百万亩,是山东省花生良种示范繁育的最大基地,本基地向全国年均供国标花生良种数百万公斤,已成为山东省花生原种、良种示范、繁育推广的主要源地。  相似文献   

15.
《福建农业科技》2005,(2):60-60
2005年4月11日,闽台两岸农业专家共同创建的“东山岛台湾农业良种实验园”又引来了一批台湾春蕾、小圣女香茄、黑珍珠等蔬菜、果树良种。至今,该实验园共已引进台湾蔬菜、果树、花卉等品种120多个,并已有30多个品种推广种植267hm^2,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上世纪90年代,两岸农业专家已在东山岛开辟闽台农业实验基地,有关部门又选择在陈城镇白埕村创建首期面积20hm^2的“台湾农业良种实验园”,积极开展引进农业良种和实验活动,至目前共已引进台湾春蕾、小圣女香茄等蔬菜良种45个,引进台湾青苹枣、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彭阳县林木良种基地种子园、采穗圃、良种繁育圃的综合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张春梅  赵恒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64-9367,9494
通过试验田、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优质饲草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对青海省湟中地区种植的燕麦和饲用玉米品种、优质饲草良种繁育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适合湟中地区的包括饲草品种、良种繁育、饲草生产加工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枣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作为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于万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改善万山区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贵州省万山区的枣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刚刚起步,一些相关的措施并不十分完善,基地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是对万山区枣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了解万山区枣树良种繁育的产业化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9.
枣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作为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于万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改善万山区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贵州省万山区的枣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刚刚起步,一些相关的措施并不十分完善,基地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是对万山区枣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了解万山区枣树良种繁育的产业化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20.
《四川农业科技》2004,(11):40-40
四川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果茶产业已经成为重点地区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截止2004年8月底,我省果树、茶树繁殖基地项目,崇州、龙泉、南充、名山、峨眉山项目建设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果茶良种苗木繁育项目的建设,对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