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作物育种选择的精确性和效率,应用小麦亲本杂交后代F1(或F2)代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经激素诱导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胚及植株,加倍单倍体(DH)育种结合分子标记和性状表达,达到了单代纯化培育小麦新品系的生产能力;本文阐述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发展进程,分析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较孤雄生殖、球茎大麦技术等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肉桂酸对豌豆、大豆、小麦、玉米的化感效应,以其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下的肉桂酸对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化感效应。分析表明:肉桂酸对2种豆科和禾本科作物化感作用不尽相同。在肉桂酸浓度为0~1 000 mg/L时,(1)抑制豌豆的发芽率,促进豌豆芽的生长,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豌豆根的生长,抑制豌豆的根冠比。尤其在50 mg/L时,显著促进芽的生长(p0.01),其化感效应值为0.5,促进根的生长作用显著(p0.01),其化感效应值为0.19;(2)抑制大豆的发芽率、根的生长和根冠比,促进其芽的生长,尤其在1 000 mg/L时抑制大豆根的生长作用显著(p0.01),其化感效应值为-0.21。(3)促进小麦、玉米的发芽率,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小麦、玉米芽的生长,但对小麦促进、抑制作用都不显著,对玉米而言,在500~1 000 mg/L,促进芽的生长作用显著(p0.01),其化感效应值分别为0.35、0.24,促进小麦根的生长以及根冠比,促进作用不显著。(4)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玉米根的生长,但其化感效应不显著,抑制玉米的根冠比。  相似文献   

3.
籽粒苋的营养成分及其应用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4个籽粒苋品种(其中10个引自美国、4个为国内品种)的种子、叶、茎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子中的蛋白质、赖氨酸及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一般谷类作物,特别是赖氨酸含量为小麦的2倍,小米的3倍,而亮氨酸含量则低于一般谷类作物。故籽粒苋与玉米、小麦等谷类作物的种子相混合时,将在营养成分上起互补作用,使氨基酸配比  相似文献   

4.
不同作物与玉米间套作对玉米产量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设置蒜苗、甘蓝、豌豆、大豆、胡麻、小麦与玉米间套作,研究不同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产量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外,其他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不同作物与玉米的共生期越短,其模式的LER越大;相对于单作玉米,与蒜苗、甘蓝、豌豆间作的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提高;与大豆间作的玉米百粒重虽显著提高,但穗粒数提高不显著,与胡麻和小麦间作的玉米各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提高,但不显著.玉米的生物量累积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相比单作玉米,与蒜苗、甘蓝间作的玉米在播后66~ 86d后生物量累积高于单作,与大豆间作,共生期玉米生物积累量始终低于单作;与豌豆、小麦、胡麻间作,间作玉米的生物积累量转折点分别为玉米播后106、86、75d.  相似文献   

5.
90 6小麦 ,是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 ,采取远缘杂交方法 ,历时近 1 8年培育而成。它集高产 (6 0 0~ 75 0 kg/亩 )、优质 (含蛋白质 1 7.46 %、湿面筋 43% )抗病于一身 ,是我国唯一能与加拿大“红冬、红春”小麦相媲美 ,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小麦良种  相似文献   

6.
选用21个小麦F1杂交组合与4个玉米基因型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结果表明,不同小麦F1杂交组合的得胚率存在明显差异,最高组合D026/D035为11.6%,最低组合Ta01/C98仅为1.2%;二者相差10%以上;不同玉米基因型的得胚率趋势表现为:甜玉米(35.7%)>普通玉米(11.6%)>爆裂玉米(8.7%)>糯玉米(7.3%);玉米扬花期间,不同阶段授粉对得胚率具有显著影响,以开花当日授粉最佳,越往后得胚率越低。  相似文献   

7.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新产  赵文明 《种子》1994,(6):13-15
对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累积量、单粒含氮量都随开花后日数增加而增加。其中开花第3天出现LMW蛋白质组分,第6天出现HMW蛋白质组分;第15天出现豌豆球蛋白、第18天出现豆球蛋白,第21天出现伴豌豆球蛋白,第27天各种蛋白质组分累积达最大值。其累积的顺序是:豌豆球蛋白——豆球蛋白—伴豌豆球蛋白。  相似文献   

8.
在小麦的远缘杂交中,亲本间的杂交不亲和性是导致远缘杂交不能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广泛的测交筛选杂交亲和性较高的小麦亲本是获得远缘杂交成功的有效途径。中国春是在小麦远缘杂交中筛选出来的杂交亲和性较高的普通小麦之一。研究表明,中国春带有隐性的k_(r1)和k_(r2)基因,但是  相似文献   

9.
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小麦与天兰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远缘杂交时,类型的形成十分丰富。本文是作者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廿余年来的总结。文中从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角度探讨了类型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关于中间类型能否稳定和类型形成的形式;如何加速和控制类型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食用豆类种子蛋白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鸿秋  安静  吴显荣 《作物学报》1988,14(2):117-123
为比较食用豆类种子蛋白的品质,我们对红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绿豆(Phaseolus aureus)、豌豆(Pissum sativum)、蚕豆(Vicia faba)的种子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生化分析,并分别提取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谷蛋白和谷蛋白,测定其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豆类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禾谷类的高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