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生育各期间的管理包括:苗期的管理,花期的管理,结荚鼓粒期的管理以及大豆收获期的确定。做好整个期间的管理,是大豆高产稳产的基本保证。1大豆生育期的分期与影响因素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是指自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期是大豆的主要性状之一。它关系着品种的选育、选用和适应区域等。根据大豆生育期的长短可  相似文献   

2.
大豆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基础,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农业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豆种植过程中需加强对种植技术的管理与控制,比如大豆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大豆的生长水平。本文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元素、淀粉、卵磷脂等,能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充足营养。近些年随着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大豆需求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目前要想全面提升大豆种植质量与产量,需要对大豆种植栽培技术与管理技术进行探析,强化种植管理,为大豆生长创造稳定的生长环境,能确保大豆正常生长发育,提升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大豆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需求量和质量越来越高。在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同时,研究推广大豆田间管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豆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包括苗木管理、结荚管理和开花管理。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大豆是我国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作物。当人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时,应加强大豆的田间管理与推广。1苗木管理1.1中耕除草大豆苗木出苗后,应进行苗木检查、缺苗和苗木修复,保证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不仅能满足我国居民的需求量,粮食出口也是我国经济的来 源之一,大豆在粮食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大豆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扩大大豆种植 面积的同时,研究并推广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也十分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田间管理的技术 要点,包括苗期管理、结荚期管理和花期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行间覆膜技术是针对目前大豆种植区域逐年干旱与东北主产区低温冷凉而提出的大豆抗旱综合配套高产技术。以杆强品种为突破口与覆膜提墒精华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可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垄上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大豆行间覆膜技术采取平播(或起垄)覆膜,膜外侧播种的栽培措施,苗带为单行精量点播,膜内施肥。大豆苗期机械中耕管理,只采取播后苗前苗带封闭洒药除草措施和苗期人工锄草措施进行苗期管理。覆膜大豆具有保墒、提墒、抗旱等特点,解决了黑龙江  相似文献   

7.
在大豆的管理种植方面,不但要对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推广,组装水平要进行提高,更要加强对新配套的技术的研究、示范和实验,提高大豆种植的产业水平。本文对大豆出苗的除草剂的使用、大豆的花期防治管理、大豆的吸肥特点和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等等各方面对于大豆的管理种植的技术进行相关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不仅能满足我国居民的需求量,粮食出口也是我国经济的来源之一,大豆在粮食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大豆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同时,研究并推广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也十分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包括苗期管理、结荚期管理和花期管理。  相似文献   

9.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播种前后的技术与管理,适用于山东省夏大豆生产区。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农业部在东北地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把东北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大豆优势产区,大力发展高油大豆生产.在高油大豆生产中,一些农户往往片面注重高油大豆品种选择,忽视其配套栽培技术尤其是中后期栽培管理,播种后粗放管理,往往会造成质量上去了,产量和效益不见提高.因而,生产上需要不断加强中后期栽培管理,最终实现高油、高产与高效.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大豆要高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加强田间管理,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大豆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高产。大豆整个生育期管理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苗期管理,开花结荚期管理,鼓粒成熟期管理。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皖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科学种植大豆、发展大豆产业对提高大豆质量与产量、提升农民经济效益、保障我国食用油的安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皖北地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其他自然因素,因地制宜,从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精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与存储等方面介绍了皖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提升皖北地区夏大豆种植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夏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大豆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梅  陈颜  赵英 《农业与技术》2013,(10):138-138
大豆的种植过程,除了要抓好播种管理、中耕除草、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施肥管理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因为营养物质的充分供应才能保证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长,才能促进结荚长粒,达到丰产高产的目的,本文在分析大豆需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的施肥技术,为大豆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豆苗管理、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面介绍大豆苗期栽培技术,为大豆的优质高产打下基础,给广大大豆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是一种玉米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玉米大豆的一季双收。山东省作为国家重点推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的试点区域,承担着推广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的重任。基于此,本文以山东聊城为研究对象,探讨聊城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以期提升聊城地区玉米大豆的种植效益,促进山东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6.
山东气候条件和土质土壤为优质大豆生产提供了天然环境,是我国黄淮夏大豆主产区之一。本文作者从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加工企业和进口现状分析了山东大豆产业现状,然后对山东省优质大豆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缩小与进口大豆的成本差距、优化种植条件和管理方法、扶持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和延长成产业链条等对策,以期推动山东优质大豆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深根作物并具有固氮能力,本地生产上往往不重视大豆的水肥需求,栽培管理粗放。事实上,大豆固氮量是有限的,而且其作用主要在开花至鼓粒期。一般的,大豆固氮作用提供的氮,仅占大豆生长所需氮量的1/3~1/2,高产栽培大豆对水肥的要求仍较严格。笔者结合承担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对参试的12个大豆品种和本地主栽品种的生育进程、生理特性和需肥规律进行观察,并以节本增效为目标,对本地生产条件下,大豆水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产业为例,提出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绿色供应链协同模式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界定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绿色供应链协同的利益相关者,构建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绿色供应链协同模式的结构模型,并分别从战略协同、管理协同、操作协同三个维度探析了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绿色供应链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为全面解决夏播大豆生产中出现的植保技术问题,实现大豆优质高产,通过对新乡市夏播大豆生产中出现的萎蔫死棵、杂草为害严重、药害、大豆倒伏、落花落荚、有荚无籽、秕籽等问题的系统诊断与分析,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新乡市夏播大豆精准植保管理技术。1新乡市夏播大豆生产中常见植保问题与原因1.1大豆萎蔫、死棵1.1.1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可染病。初期茎基部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变红褐色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大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我国的传统出口物资。在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和地区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的情况下,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前景十分看好。为了我国大豆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各国市场,了解和研究进口市场对大豆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保证大豆中农药残留控制在进口国允许的范围之内就至为重要。本文在收集与整理国内外大豆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旨在为大豆生产和修订我国大豆相关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