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4)C 示踪技术研究了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二年生结果树~(14)C 同化物运转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二年生结果树不同枝位叶片~(14)C 同化物具有不同的输出能力和运转分配特点,在开花期和结果期,顶梢制造的~(14)C同化物很少输出,顶梢输出的~(14)C 同化物主要运向根系和稍下部的短果枝中,顶梢和根系具有很强的营养调节能力;中部枝叶和下部枝叶同化物的分配具有很强的局部性特点,输出后主要运向本枝的花穗、果穗和枝叶生长;在开花期,基生枝强烈竞争母体合成的~(14)C 同化物,在结果期,母体的~(14)C 同化物几乎不向基生枝中输送。  相似文献   

2.
如何种姜     
蔡文 《蔬菜》1990,(3):18-19
姜(也叫生姜)不仅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调味蔬菜,同时还具有除湿、去汗、发汗等药用功效,周年食用需求量都很大。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14~30℃温度下都能生长,17~24℃生长最迅速。萌芽最适温度22~28℃,茎叶生长和姜块分枝要求25~28℃,但其根茎不耐0℃低温。姜喜好疏松肥沃的土壤,过于粘重的土壤或碱地不适宜种姜。  相似文献   

3.
黑穗醋栗幼树^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4)C示踪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了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幼树~(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1.在年周期中,新生枝条上不同部位叶片~(14)C同化物具有不同的运转分配特点。上部叶在生长初期,制造的~(14)C同化物几乎全部用于自身建造,到生长后期,输出率超过中部叶和下部叶水平,并且输出的~(14)C同化物60%以上运向根系;下部叶在整个生长期中输出率呈降低趋势,生长前期输出的~(14)C同化物一半以上供应地上部,生长后期输出的~(14)C同化物96%以上运向根系;中部叶片输出率比较稳定,生长前期输出的~(14)C同化物主要运向地上部,而生长后期则主要运向根系。2.枝条和根系是~(14)C营养贮藏器官,根系尤其是细根贮藏~(14)C营养物质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钟煜 《现代园艺》2009,(2):39-39
<正>立秋前后应结合拔除杂草,拆除姜棚或地膜追施"转折肥"。一般667m2施饼肥75kg、磷酸二铵30kg、硫酸钾25kg或硫酸钾复合肥50kg。追肥方法是:在拔除杂草后于姜沟北侧(东西向沟)或东侧距植株基部15cm左右处开深沟,将肥料施入沟中,而后覆土封沟培垄,使原来生姜植株生长的沟变为垄,而垄变为沟,最后浇透水。9月中旬,植株地上部生长基本稳定,生长中心为根茎。为保证根茎膨大过程中养分充分供应,  相似文献   

5.
乙烯利浸种对生姜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种姜,研究乙烯利对生姜发芽、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250×10-6~500×10-6为生姜浸种的适宜浓度,具有促进发芽、增加分枝、扩大叶面积和提高根茎产量的作用,一般比对照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收获期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根茎产量;其中处理2(生姜与大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生姜的分枝(10.5%),同时处理2、处理3(生姜与大蒜间作)和处理4(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也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株高分别增加了15.0%、11.4%和14.0%),并且这3个处理提高了生姜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苹果幼树秋季^14C同化物贮藏及再利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夏国海  罗新书 《园艺学报》1990,17(2):96-102
本试验研究了苹果幼树不同形态~(14)C同化物的贮备特点、季节变化及再利用特性。结果表明,1.苹果碳素同化物贮藏形式有淀粉、糖、氨基酸和有机酸。淀粉秋季先在根中积累,贮备前期(9月)达到高峰,枝干木质部于休眠前(12月)、韧皮部于萌芽前分别达到高峰;糖和有机酸落叶前枝干中较多、休眠期以根系贮藏为主;氨基酸仲秋(9月)开始在根中积累、而不再上运;落叶回流氮化物主要贮藏在枝干中。2.萌芽展叶主要利用枝干贮藏营养,早春新根生长为根系贮藏营养第一个分配中心,枝叶旺盛生长为其第二分配中心。3.根系贮藏碳素营养春季极少以糖形式直接供应地上部,首先在根中转化成氨基酸,经木质部上运并在其中脱氨形成有机酸,大部分用于能量消耗,一部分再生成糖供新器官结构建造。  相似文献   

8.
秋季喂饲~(14)CO_2,翌年生长初期矮砧红星苹果幼树地上部和根系间~(14)C 同化物质含量差距大于乔砧树.矮砧树砧穗组织构造差异较大,对~(14)C 同化物质有较大的滞阻作用.生长初期限制根系内贮藏的~(14)C 同化物质上运,从而抑制了地上部的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14)CO_2研究了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14)C同化物日输出分配动态,结果表明,在新梢速长期,一天中新生枝中部叶片碳素同化物有两次输出高峰,下午1点30分到4点30分输出缓慢;叶片中合成的碳素同化物于第三天在体内达到稳定的分配值;叶片中的碳素同化物输出后随即向上、向下双向运输。  相似文献   

10.
从栽培措施角度研究了生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不同生姜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芜大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比普通栽培模式产量提高60%,莱芜小姜提高40%。地温24℃和在地温24℃下加热层与姜种距离5 cm处理的生姜生长均优于其他间距(15 cm和10 cm)和不同地温,该条件下生姜产量高,且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品质良好,生姜株高、有效叶数、根茎鲜质量、茎粗、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明显增加;周年3茬次栽培的产量最高。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主要是为生姜提供适宜的生长因子尤其是地温条件,从而打破生姜自然休眠障碍,提高长势,实现周年生产,且对不同品种增产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14)C示踪技术探讨人工脱叶、植物激素对枳砧宫川温州蜜柑同化产物运转分配的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整体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以及源—库关系中植物激素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脱叶后~(14)C—同化产物大量向脱叶区域运转,摘除植株下部叶片,同化产物不仅向植株下部运输,而且向根部运转,脱叶还可提高源叶输出率。向果实内注入GA_2,促进源叶同化产物向同枝与源叶呈直线的果实内不同区域运转,但源叶与果实的距离延长时,GA_2这种促进作用消失。ABA有抑制GA_2促进同化产物运转的作用。PP333和调节膦对叶片向根系输送~(14)C—同化产物的量相似,但两者对地上部同化产物分配的作用相反,PP333促进同化产物向其他施用部位运转,调节膦抑制这一过程,两者混用,PP333的作用被调节膦掩盖,表现抑制同化产物运转,但同时有可能促进同化产物向根系运转。  相似文献   

12.
塑料大棚栽培生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棚和大棚加地膜覆盖对生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棚内地膜覆盖和大棚栽培生姜可提早播种和延后收获 ,具有早出苗 ,生长量大 ,叶面积扩展快 ,增加株高、茎粗和分枝数以及促进养分充分运输到根茎中的作用 ,产量大幅度提高 ,大棚内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赖佳 《长江蔬菜》2014,(10):41-43
以不同浓度的生姜根茎浸提液为供体,以早佳8424西瓜和大白苦瓜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生姜根茎浸提液对西瓜和苦瓜的化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当生姜根茎浸提液在2.5~20 g/L的浓度范围内,对西瓜和苦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在低浓度时促进作用较为明显,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当生姜浸提液浓度为2.5 g/L时,西瓜幼苗生长最好;浸提液浓度为5~10 g/L时,苦瓜幼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4.
种姜处理和催芽是生姜栽培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水网地区防病、齐苗和获得高产的关键之一。因此探索合理且简便易行的种姜处理与催芽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种姜处理 姜的地上茎叶生长量与根茎生长量有密切的正相关,而且种姜可以回收,因此宜用较大的种姜,可使发芽早而壮,地上茎叶生长良好,根茎肥大,产量高。挑选种姜应严格选用块大肉厚、皮色黄亮、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及无病虫危害的健壮姜块作种姜。凡种姜肉质变色、有水渍状、表皮容易脱落的不能催芽播种定植,否则会引起姜瘟。催芽前晒姜,以提高姜块温度并减少其含水量。据试验,晒姜时间以2天为宜,晒姜后保湿催芽,壮芽多,发芽率达100%;晒姜 4天的水分丧失过多,导致干缩,催芽时间比晒姜2天的长一个星期,且壮芽比率低,出芽率只有94%。  相似文献   

15.
用 14 C示踪方法研究大白菜种株不同生育时期同化产物分配及其对种荚形成的作用 ,结果表明 :叶片是主要同化器官 ;生育前期同化产物主要向茎枝和根系分配 ;后期主要向角果输送 ;种株开花前同化产物可通过再次分配进入角果 ,开花后同化产物对种子形成贡献更大。种株不同生育时期同化产物对角果皮和籽粒发育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生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市场需求量大,是近年来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早熟子姜供应我国早春市场,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生姜的生长特性、产地的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及处理、大棚设施、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入手,总结了赣南大棚生姜早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田可损失产量15%50%,甚至绝收。1症状识别姜瘟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生姜茎叶和根茎,地上茎部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只残留纤维。绝大多数叶片先失水向叶背卷曲,叶片下垂,维管束变成褐色,后植株青枯而死;但植株直立不倒伏。少数严重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变成枯黄色。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见有乳白色菌脓从维管束中溢出,拔除病株时从根茎处腐烂且散发臭味。根部被害时也呈淡黄褐色,最终全部腐烂。  相似文献   

18.
姜的软化栽培与常规栽培比较,姜的栽植沟更深,培土次数更多,是人为地促使地下根茎超常规增长的一种栽培形式.富顺的软化姜栽培历史悠久,其外观品质上等,为全国各姜区之首,是富顺的名特产之一.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忌干旱和水涝.在15℃~30℃都能生长.萌芽适温22℃~25℃;茎叶生长适温25℃~28℃,高于35℃生长受抑;根茎生长适温22℃~28℃.姜对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但土层必须深厚疏松,肥沃通气,保水排水性好,方能获得高产优质.砂壤土栽培的姜块外观最好.软化姜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无花类型藕莲品种产量形成与需肥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小江  赵有为 《园艺学报》1991,18(4):335-339
本文研究了花藕的产量形成过程及需肥特性。结果表明,藕莲植株前期进行营养生长,后期转入贮藏生长,以其后栋叶的出现为标志。新藕的形成、膨大过程在7月16日至8月20日,历时约35天,其中包含一个快速增长期。结藕以前,体内同化产物主要分配给茎叶,用于开源;结藕后,主要分配到藕中,用于扩库,其间发生了生长中心的转移。并初步探明藕莲生育期中对N、 P、K吸收量的变化趋势,其吸收比约为2.73:1:5.2。  相似文献   

20.
《中国蔬菜》2013,1(15):21-22
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王磊等(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15)—《中国蔬菜》2013(16)姜古名薑,别名生姜、黄姜,为姜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为食用器官。姜既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