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i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 意大利米兰大学的一个研究者每天喂给荷斯坦母牛20001U的维生素E,结果不仅减少了母牛乳腺炎发病率,而且提高了其繁殖性能,比仅补充1000IU的母牛明显降低了体细胞数(补充的时间是产犊前7d至产犊后的14d)。此外,补充高剂量维生素E的母牛,平均在83.8d受孕,每次妊娠的配种授精次数仅1.32次,而补充1000IU维生素E的母牛,平均受孕天数为111.3d,需要2.17次授精。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米兰大学的一个研究者每天喂给荷斯坦母牛2000IU的维生素E,减少了乳房炎,并提高了母牛的繁殖性能,比仅补充1000IU的母牛明显降低了体细胞数,补充的时间是产犊前7天至产犊后的14天。此外,补充高剂量维生素E的母牛,平均在83.8天受孕,每次妊娠的配种授精次数仅1.32,而补充1000IU维生素E的母牛,平均受孕天数为111.3天,需要2.17次授精。  相似文献   

3.
1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 意大利米兰大学的一位研究者每天喂给荷斯坦母牛2000IU的VE,减少了乳腺炎,并提高了母牛的繁殖性能。比仅补充1000IU的母牛明显降低了体细胞数,补充的时间是产犊前7d至产犊后的14d。此外,补充高剂量VE的母牛平均在产后83.3d受孕,每次妊娠的配种授精次数仅1.32,而补充1000IU VE的母牛,平均受孕天数为111.3d.需要2.17次授精。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米兰大学的一个研究者每天喂给荷斯坦母牛2000IU的维生素E.减少了乳房炎,并提高了母牛的繁殖性能.比仅补充1000IU的母牛明显降低了体细胞数.补充的时间是产犊前7天至产犊后的14天.此外.补充高剂量维生素E的母牛.平均在83.8天受孕。每次妊娠的配种授精次数仅1.32.  相似文献   

5.
1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意大利米兰大学的一位研究者每天喂给荷斯坦母牛2000IU的VE,减少了乳腺炎,并提高了母牛的繁殖性能。比仅补充1000IU的母牛明显降低了体细胞数,补充的时间是产犊前7d至产犊后的14d。此外,补充高剂量VE的母牛平均在产后83.3d受孕,每次妊娠的配种授精次数仅1.3  相似文献   

6.
母牛受孕后,胚胎早期死亡是造成繁殖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现象,如果于母牛受精后的当天起注射1 ~3 次维生素A(同时还注射其他两种维生素)或维生素E,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1 分别于受精的当天和受精后5 ~6 d,给母牛注射50万IU 维生素A,可使产犊后第一次受精母牛的怀胎率提高19.9%。即使第一次受精没有配住,那么没有配住的试验组母牛中又有70%多于18 ~25 d 后重新发情,而不注射的未怀胎母牛只有35%于此时重新发情。可见,注射维生素A 制剂,不但可以改善母牛的繁殖且对以后的性周期也有良好作用。2 分别于受精后2…  相似文献   

7.
奶牛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产奶性能的发挥和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导了提高奶牛繁殖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述如下。1补给维生素母牛于分娩后第1d开始肌注维生素A100万IU(每千克体重20万IU),间隔10d注射1次,共注射3次。试验组母牛子宫内膜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均恢复较快和较好,产后恶露排除的天数、性器官复旧和性周期重现的时间分别为10.3±1.6d,25.4±1.5d和32.5±1.9d,对照组分别为17.8±0.9d、52.3±1.9d和56±4.3d。至…  相似文献   

8.
母牛产犊前,补充上述维生素一个半月,产后补充五至十天,较不补充的母牛配种期缩短21天,并且可以减少每次妊娠的平均输精次数(各为2.0和3.7次)。  相似文献   

9.
夏南横交母牛繁殖性能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81头1 240胎次夏南横交母牛繁殖性能的调查显示,夏南横交母牛的初情时间平均为472.3 d,发情周期为19.6 d,初配时间为493.2 d,妊娠期为285.9 d,产后初配时间为60.3 d,难产率为1.05%,2.5岁前产头犊可达94.0%,2~10.5岁产犊率为86.0%。  相似文献   

10.
牛内服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药丸能改善繁殖性能C.L.AllanR.G.HemingwayJ.J.Parkins著 杨龙骐摘译据报道在一定条件下,补给硒能提高母牛繁殖性能而增加产犊数。Tasker(1987)在新西兰对奶牛和Macpherson等(19...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缩短平凉红牛母牛的产犊间隔,试验选用维生素ADE与LRH-A3和PGF2a两种激素分别对产后不同时期的牛群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后牛群繁殖性能的变化,记录平凉红牛繁殖母牛产犊间隔;试验选用60头经产平凉红牛繁殖母牛,根据产后的时间分为试验A组(产后3周内)、试验B组(产后30~50d)、试验C组(产后60~70d)和对照组,按直检卵巢黄体情况用维生素ADE、LRH-A3、PGF2a进行配合处理,每组选择不同胎龄的牛15头,再利用B超探查,对比产后母牛经过药物处理前后的卵巢变化状态。结果表明,平凉红牛繁殖母牛产后3周内用维生素ADE+LRH-A3针处理有利于缩短产犊间隔。  相似文献   

12.
<正>1补硒缺乏硒和维生素E会显著降低奶牛对乳房疾病的抵抗能力。对分娩前60天的母牛,每天每头添加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E和2mg硒,可使母牛产犊时疾病感染率下降42%;对泌乳期母牛每天每头补充6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E和2mg硒,可使整个泌乳期内乳房炎发病率下降32%。2补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4.
<正>1产犊模式对母牛繁殖的影响当牛群集中产犊时,相对容易承受分娩负担。如果产犊期拉长,很难再恢复到紧凑的产犊模式。导致这一困难的原因较多,因为产犊期拉长不只是影响牛再次繁殖的预期时间,还影响其繁殖性能和后备青年母牛的生产性能。产犊模式影响小母牛第1次配种的月龄。通常,在同一时期为所有后备小母牛配种,以便使其在牛群开始产犊时(或略早)产犊即同期产犊。如果小母牛出生于集中产犊模式的牛群,它们会在相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探明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确切效果,将60头经产奶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各用1个试验药方的3个试验组,进行了2个繁殖周期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第1情期受胎率分别提高8%,4.4%和4.4%;产后70d内第1次发情的母牛比率分别提高13.3%,6.7%和6.7%;分娩至产后第1次配种间隔天数分别缩短了4d,5d和1d;产犊指数缩短了15d,9d和7d;临床乳腺炎发病率降低了13.3%,20%和20%。由此可见,这3个试验药方都选药正确、配伍合理、效果确实,可在生产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杂交奶水牛的配妊情期及产犊间隔,了解杂种水牛的一般繁殖特性.[方法]分析了云南省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奶水牛场2000年2月至2013年1月记录的摩×本,尼×本及摩×尼×本三元杂种水牛共计160头次母牛的初配配妊次数,二胎及以后配妊次数,产犊间隔等.[结果]显示:二胎及以后的配妊配妊次数高于初配配妊次数,平均为2.12次;产犊间隔摩×本F1为456.18±11.12 d,摩×本F2为421.88±15.13 d,摩×尼×本三元杂为434.86±17.74 d.[结论]杂种奶水牛的产犊间隔和配妊所需的发情期均高于普通牛.  相似文献   

17.
在养牛业中,繁殖群母牛的利用年限更为重要,因为犊牛是唯一的产品。育种群和生产群的差别在于,生产群希望春秋集中产犊,育种群则不追求季节性产犊,要求母牛每10~11个月产犊1次。笔者现将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奶牛场应达到以下繁殖指标;小母牛的初配年龄14—16月龄(发育好的牛群)到18—24月龄(培育条件不好的牛群);产犊后到第一次配种时间为70—90天;每次妊娠的平均受精次数为1.5~1.8次。要达到上述指标,必须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管理措施,我们采用下列程序用  相似文献   

19.
1母牛自身选择时先看祖先的繁殖成绩,然后对本身的繁殖性能作全方位的审查。对于公牛,主要是睾丸、附睾,阴茎及包皮、性发生时间、性行为序列、射精量、精子密度及活力,对于母牛应注意性成熟早晚、发情排卵情况、受胎能力。不管公、母牛,应严格淘汰有遗传缺陷的个体。乳牛繁殖力指标为受配率大于70%,受胎率大于80%,产犊(存活)率大于90%,总受胎率大于95%,个体受胎所需配种次数小于1.6次,产犊间隔小于13个月,繁殖障碍的个体小于10%,牛群中70%以上个体在产后60天内开始发情。  相似文献   

20.
给奶牛提供适宜而足够的营养和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是促进奶牛多产奶、产好奶的关键。而适宜的微量元素供给对奶牛乳房健康和产奶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锌和铜,能够减少产犊和泌乳早期临床乳房炎的感染和发病率,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补硒硒和维生素E在保护动物机体免受疾病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缺乏硒和维生素E会显著降低奶牛对乳房疾病的抵御能力。对分娩前60天和整个泌乳期的青年母牛,在分娩前每天每头添加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E和2mg硒,在泌乳期每天每头补充6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E和2mg硒,可使母牛产犊时疾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