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厚朴不同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厚朴自然分布区内8个省份19个种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及种子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及趋变模式.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内不同家系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等性状的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种子百粒重变异远远高于种源内家系间变异,前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4.147~24.547 g,后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5.003~17.357 g;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百粒重等性状受积温和热量因子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10个木荷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种子长、宽、千粒重等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长宽比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734 0、0.868 2、0.647 9和0.816 5。木荷种子长与种子宽、年均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千粒重与北纬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木荷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和测量来自麻栎自然分布区的北京、安徽、江西、河北、山东、河南、云南、四川、重庆、陕西等10个省15个地理种源的种子,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各性状的变异及原因。结果表明:麻栎种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宽与种子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果重与种子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种子宽与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种子其它性状间均未达显著性相关水平(p≥0.05);单果重与7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生态因子与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显示15个种源的麻栎可聚为3类。  相似文献   

4.
以19个地理种源当年采集的山杏种子为试材,对其种子形态变异、苗期性状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地理种源山杏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均存在极丰富的遗传变异(Sig值均小于0.01),各数量性状种源内变异较小,但种源间变异较大;种子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杏核百粒重(变异系数为25.02%),苗期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出苗率(变异系数为48.23%);苗期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出苗率和保存率的相关性呈极显著(p0.01),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东方红林业局采集的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果实形态特征变异规律及其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果实性状在不同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0个单株总体变异最大的是种子单粒质量,变异系数为10.94%,其次是种长宽比、果长径比、种长、果长、果径和种宽,变异系数分别为5.71%、5.49%、5.34%、4.91%、4.74%和4.58%。单果质量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4.02%。单粒种子质量与果长、果径、单果质量、种长和种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单果质量和果径间均有很强的线性关系。单果质量与果长、果径、种长和种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果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可以根据单果质量对种子质量进行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红椿不同种源种子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对产自31个不同地区红椿种子的6个种子性状进行观察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成熟期及色泽在不同种源间存在多样性;种长、翅1长、翅2长、翅1宽、翅2宽、千粒重这6个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经、纬度是影响种子性状的主要因素,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呈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规律,除千粒重外其它种子性状均与海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无霜期呈显著负相关,除翅2宽外其它种子性状均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6个种子性状数据,对红椿31个种源进行聚类,基本可划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7.
大叶栎优树种子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7株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初选优树种子性状变异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种子长、宽与子代苗高、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子代苗高、地径呈极微弱的负相关;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高、地径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发芽率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子长、种子宽、千粒重对子代的苗高、地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贮藏方法、催芽处理进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发芽试验,并对11个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进行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检验和发芽试验,探讨丝栗栲种子催芽、贮藏技术及发芽率与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沙藏可最大限度的保持丝栗栲种子活性,越冬后种子发芽率与新鲜种子相比,发芽率仅下降1.2%,但种子发芽周期比新鲜种子增长了将近一周。(2)用冷水浸泡24h丝栗栲种子发芽率达95.0%,比未催芽处理提高5.0%,还可缩短种子发芽周期将近3~4d。(3)丝栗栲种子的发芽率与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含水量是影响丝栗栲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贮种选种中,含水量的控制十分关键。本研究解决了丝栗栲种子越冬贮藏、催芽处理等关键技术,可为丝栗栲育苗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4个省份15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901 8、0.921 0、0.922 1和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0.926 0、0.979 2、0.932 6和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1月均温影响,而千粒重主要受年均温的影响;(3)聚类分析表明,红榉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博白、福州、富宁、望谟、江永5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种子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萌发特性等13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江南油杉种源间种子性状变异较丰富,5个种源间1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福州种源种子最重且最长,江永种源种子最宽,富宁种源种子最厚,博白种源种子长宽比最大,种子含水率为14.29%~17.89%;江南油杉种子吸水率低,种皮透水性较差,对其萌发具一定抑制作用;5个种源中,福州种源种子的6个萌发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种子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千粒重是评价江南油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江南油杉种子部分指标与地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种子萌发能力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来说非常重要,随着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领导,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各方面的综合防治,以确保更好地治理森林病虫害,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我国林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植被实地调研以及相关资料查询,介绍了目前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植被现状,并对植被退化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并非一成不变,植物的动态性需格外注重,不同植物不同生长周期的养护手法(例如紫薇的修枝、红叶石楠的修枝情况)也不容忽视。植物景观作为一门多维度的艺术,包含了外形、色彩、嗅觉、触觉等不同的特征,同时又受到时间这一不确定因素影响颇深。针对不同时期植物的生长发育差异,应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加强季相搭配,延长观赏期,增加观赏角度。  相似文献   

14.
王云龙  沈华杰  王宪  邱坚 《广西林业科学》2019,48(2):266-268,272
以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为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实验,观察其宏观及微观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重阳木心材深红褐色,生长轮明显;散孔材,管孔组合主要为单管孔及径列复管孔(2~5细胞),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互列;木纤维平均长878.51μm,长度略短,含树胶;薄壁细胞量极少,傍管状,含树胶,具分室含晶细胞;木射线非叠生,少数单列,多数为2~5细胞多列射线,射线组织异形Ⅱ型及Ⅲ型,含深色树胶;导管-射线间纹孔式大圆形及横向刻痕状。  相似文献   

15.
以华木莲叶为材料,研究消毒时间、激素浓度配比对华木莲叶片和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华木莲叶片和叶柄用浓度为0.1%HgCl_2消毒,消毒时间分别为8、5 min,存活率最高,分别为32.15%、49.06%。华木莲叶片诱导愈伤组织适宜激素浓度配比为1.5 mg/L6-BA+0.15 mg/LIBA,叶柄诱导愈伤组织适宜激素浓度配比为2.0 mg/L 6-BA+0.15~0.20 mg/L IBA,华木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5 mg/L IBA。  相似文献   

16.
陈超  杨禹  王哲  王伟  叶兆勇 《绿色科技》2019,(8):147-154
指出了淡水资源和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两大物质基础,也是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挑战。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淡水取用方式。海水淡化需要耗费大量能源,通过将清洁能源和海水淡化相结合,可提高海水淡化的环境友好性,实现淡水资源的清洁和可持续供应,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梳理了海水淡化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海水淡化主要技术及其能耗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清洁能源与海水淡化协同发展,包括主要应用模式、关键技术、经济性等方面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华南地区选择优良的种源和家系,了解苦楝(Melia azedarach)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研究对6个省(区) 24个种源的225个苦楝家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苦楝家系在雷州试验点生长表现良好,各性状在家系间及各效应项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与冠幅和树高相比,胸径、干形和枝下高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根据多性状综合指数结果,初步筛选出23个优良家系,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在此基础上,以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遗传增益均大于前10%家系均值作为选择标准,进一步选出5个整体生长表现优于其他入选的优良家系。此外,214、227号等10个家系的整体生长水平较好,个别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有潜力的候选种源。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价值视角下的城市河流绿道宽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河流绿道作为河流廊道在城市生态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设置合理的绿道宽度能使河流绿道的生态价值更加凸显,是城市河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从保土控污、生物保护和改善微气候3方面就绿道宽度对河流生态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河流绿道在城市生态环境层面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阐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明确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内涵与研究框架,并从管理与利用、发展与供给、数量与质量、设计与体验等角度分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服务功能、供给能力、服务效能以及服务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4项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