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尹位声  龚益 《食用菌》1992,14(5):37-37
我省栽培毛木耳仍以段木为主,据估计每年用于栽培毛木耳的油桐树木材有10~20万m~3,对本来就不足的油桐资源是一个威胁。袋式栽培规模甚小,一般采用短袋(15×33或17×33cm)装料,吊袋或立袋开洞出耳,长出的耳片较小,肉质较薄,色泽较淡,绒毛少而短,达不到出口要求。本研究采用长袋装料发菌,脱袋阳畦覆土出耳的栽培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栽培毛木耳,增产显著,毛木耳的品质也有明显提高,且操作管理简便,也适宜于室内床架式栽培。  相似文献   

2.
肖平 《食用菌》1994,16(2):36-36
国内毛木耳代料栽培有春栽和秋栽两种,大部分地区是春季栽培。但是春栽一般会碰到前期低温发菌困难,杂菌污染严重,出耳后期气温高畸形耳增多的情况。为此,笔者于1992年4~9月间在我县三湖镇皮家村进行了覆土越夏栽培试验示范,投料2000kg,制作菌袋4000筒,发菌后成功率90%,至9月底,共采收鲜耳2934kg,生物学效率达159.4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制作菌筒 毛木耳覆土越夏栽培,制作菌筒的接种时间应较常规春栽推后30~45天,即4月下旬到5月上旬,此时气温在20~30℃天,正适宜毛木耳菌丝生长。培养料配制:棉子壳80%,麸皮16%,糖、石膏、生石灰、过磷酸钙各1%,料水比1:1.2左右,先  相似文献   

3.
吴世银 《食用菌》2023,(2):43-44+55
介绍选用质量较差的一次性木筷用营养液蒸煮,捞出后粘营养料装袋,灭菌后单点接种培养得黑木耳木扦菌种;采用木扦菌种接种料袋发菌,定期用“人”字形矮棚控温育耳池集中育耳,林地出耳,此栽培技术实现设施和场地高效利用,每年可栽培9批黑木耳。  相似文献   

4.
根据调查,从以下8个方面总结江苏省丰县毛木耳高效栽培技术:选用优质菌种,配制培养料,严把接种关,稳定发菌,不同品种分棚摆袋,加强出耳管理,综合防控病虫害,及时采耳等。  相似文献   

5.
香菇袋栽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栽培方法,现已完全代替以前的压块栽培。其生产过程可概括为:确定栽培季节→菌种制备→培养料选择→料的处理→拌料→调节pH值→装袋→扎口→装锅灭菌→出锅→打穴→接种→封口→发菌→脱袋排场→转色→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6.
毛木耳代料筒式栽培,不论山区或平原都可采用,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出耳快而产期集中,一般菌丝长满料后下田10天左右就大量出耳,整个培育期仪4个月,一般百公斤干木屑可产干耳12~15公斤,经济效益较高。1987年在笔者指导下栽12488个菌筒,成品率达93.8%,总产干耳1418.5公斤,平均袋产121克。现将其主要技术环节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紫木耳的最佳出耳方法,笔者进行了三种出耳方法比较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种 紫木耳母种引自湖南食用菌研究所.1.2 栽培料配方 棉子壳90%,麸皮8%,蔗糖1%,石膏粉0.5%,过磷酸钙0.5%.水适量.1.3 栽培袋制作 3月中旬接种制栽培袋.采用17×33×0.04cm聚丙烯袋,每袋装干料400g(不除去生理水),常压灭菌10小时.于接种室内的超净工作台上接种.室内常温墙式堆袋发菌,常规发菌管理.  相似文献   

8.
颜振兰 《食用菌》2002,24(4):25-26
代料栽培香菇的经济效益 ,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产品质量和产量以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因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即使成品率较高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 香菇菌种接入料袋后 ,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  相似文献   

9.
汪彩云  李勇 《食药用菌》2012,(2):112-113
江苏省丰县栽培毛木耳已有15年历史。毛木耳栽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包括大棚内开放式接种,棚内发菌,大棚夹袋栽培,拌料机的研制等技术,以及大棚内自动喷水设施的应用,毛木耳制袋过程中拌料机、装袋机的推广应用,伴以贷款扶持政策等,对丰县毛木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丰县毛木耳的栽培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11年全县毛木耳栽培量为3亿袋。丰县毛木耳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丰县"中国毛木耳之乡"。丰县毛木耳栽培设施以自建大棚为  相似文献   

10.
全面叙述滑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和栽培季节的选择,栽培的原料与6种配方,栽培袋的制作方法,接种的技术,发菌期和出菇的管理,两种出菇方法,采收。  相似文献   

11.
滑菇代料高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叙述滑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和栽培季节的选择,栽培的原料与6种配方,栽培袋的制作方法,接种的技术,发菌期和出菇的管理,两种出菇方法,采收。  相似文献   

12.
介绍泗阳县林下黑木耳栽培的生产流程,季节安排,场地、菌种选择,菌袋制作,发菌管理,以及林下栽培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其中,菌袋制作与发菌管理涉及栽培原料选择、培养料制备、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和菌袋开孔等多个环节;林下栽培管理主要涉及耳芽培育管理及出耳管理中的管道铺设、水分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毛木耳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石墙镇通过栽培季节、栽培方式,选用品种、基质配方等方面探索,结合相应的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耳、采收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无公害生产,并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地的毛木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秀珍菇液化菌种生产自动接种技术,其工艺流程为专用固体菌种(菌丝块)→菌种液化(原始液制备)→二级液化工艺→流水线自动接种→菌袋菌丝培养→开袋出菇→采收。总结液化菌种袋与固体菌种袋出菇的比较试验结果:液化种菌袋比固体种菌袋的菌丝粗壮,结实;栽培袋成品率液化种为98.8%,固体种为93.5%;液化种的秀珍菇总产量比固体种提高4.7%。比较指出两种接种方式的接种效率、菌种成本和产量质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黄背木耳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形态象毛木耳,但比一般毛木耳细嫩。可用各种代料进行瓶栽、袋栽,也可用段木栽培。用塑料袋裁培,生物效率可达10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安排:黄背木耳属中高温型,菌丝在10~32℃均能生长,以22~28℃最为适宜;子实体在20~30℃能生长,但最适宜是25~28℃。在四川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每年只能栽培一次,无论是瓶栽、袋栽或段木栽培,每年1~2月须备种备料,3~4月正式栽培,5~8月出耳采收,7~8月是盛产期,9月下旬采收完毕,一般可采收3~4批耳。  相似文献   

16.
白背毛木耳栽培管理粗放,产量高,适合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栽培季节、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料的配制、栽培包的制作、接种与发菌培养、出耳阶段的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白背毛木耳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试验比较了6个毛木耳品种林下栽培出菇性状。结果表明,毛木耳Ⅰ出耳快、菌袋污染率低、产量较高、朵大肉厚,制干率高,可作为林下栽培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8.
张汉文 《食用菌》2001,23(6):23-24
银耳代料栽培因其生长周期短 ,且属中温型恒温结实菌类 ,两种菌丝混合体的生物学特征与众不同 ,在管理上只要有一个环节稍有疏忽、或遭受大自然恶劣气候侵袭 ,都会导致不出耳、欠产或全部失收。我们综合各地失败原因进行了剖析 ,将属于技术性失误归纳为十个方面 ,供参考。1 菌袋基质欠佳 表现在接种后杂菌污染严重 ,主要原因是料袋灭菌不彻底 ,潜存杂菌 ;料袋质次 ,多针孔 ,以致污染严重成品率不高 ;也因培养料配制时水分过高 ,发菌慢引起杂菌污染 ;拌料装袋时间延长 ,袋温高微生物活跃 ,其料酸败 ,菌种无法吃料定植。2 栽培季节不当 在…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7,(6)
<正>毛木耳是高温型食用菌,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品种之一。在栽培毛木耳过程中,发菌期常出现播种后菌种不萌发、不吃料或生长缓慢以及各种杂菌侵染;出耳期会有流耳、孢子粉病、畸形耳等各种病害,尤其是在老场地栽培,病害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木耳的栽培成功率、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笔者针对栽培毛木耳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病害,进行了系列综合研究、总结,基本掌握了栽培毛木耳常见  相似文献   

20.
对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代料栽培的季节安排、品种选用、基质配方、菌袋生产、耳棚搭建、出耳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生产成本增加、油疤病危害等产业问题,提出今后毛木耳代料栽培的研发工作应聚焦于选育区域化专用品种、创新本土化基质配制、研发轻简化设施技术、数量化环境参数调控和制定标准化规程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