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种子并对其进行自然干燥处理,以含水量、发芽率和ABA含量变化为指标,研究了色木槭和拧筋槭种子在自然发育和干燥过程中的脱水耐性变化.结果表明,色木槭和拧筋槭种子虽经历了成熟脱水,但种子仍不耐脱水;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随发育进程而逐渐增加,但随自然脱水进程而逐渐降低;色木槭和拧筋槭种子最大脱水耐性分别出现在花后100 d和120 d;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两树种种子的ABA(脱落酸)含量均较低;拧筋槭种子中ABA含量在脱水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而色木槭种子中ABA含量在脱水过程中虽有升高但变化不显著.推测ABA含量低可能为色木槭和拧筋槭种子不耐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应吉林省西部盐碱区域栽培的绿化树种,本试验模拟东北地区苏打盐碱土成分对色木槭、白牛槭、拧筋槭三个树种进行盐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中盐处理中,拧筋槭生长受抑制最小,耐盐碱能力明显好于色木槭和白牛槭;高盐胁迫中,拧筋槭抗性较强,色木槭和白牛槭抗性较弱。槭树科3树种耐盐碱能力排序由强到弱为:拧筋槭、白牛槭、色木槭。  相似文献   

3.
以色木槭、拧劲槭天然林解析木为对象,用Logistic模型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进行拟合,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树高、材积生长拟合效果良好。色木槭树高生长9 a前为生长前期,9~31 a为速生期,20 a为生长高峰年,31 a后为生长后期;材积生长25 a前为生长前期,25~38 a为速生期,32 a为生长高峰年,38 a后为生长后期。拧劲槭树高生长9 a前为生长前期,9~40 a为速生期,12 a为生长高峰年,40 a后为生长后期;材积生长28 a前为生长前期,28~43 a为速生期,36 a为生长高峰年,43 a后为生长后期。色木槭、拧劲槭树高、胸径生长在15 a前比较接近,15 a后色木槭明显高于拧劲槭;色木槭、拧劲槭材积生长在18 a前比较接近,18 a后色木槭明显高于拧劲槭。  相似文献   

4.
白牛槭(Acer manshruricum)、紫花槭(A .pseudo‐sieboldianum)、色木槭(A .momo)和茶条槭(A .ginala)实生苗培育试验表明:4种槭树种子育苗在东北地区易行;1年生幼苗中白牛槭长势相对较弱,从第2年至第5年紫花槭转为弱势生长,4种苗木生长势强弱依次为色木槭>茶条槭>白牛槭>紫花槭。茶条槭和白牛槭苗木无需人工修剪,2~3年龄苗即可直接应用;色木槭生长速度快但冠型发育较晚,辅以人工修剪整形,4年龄苗可出圃应用;紫花槭具有风干稍现象,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冠型发育,在东北地区可考虑灌木型紫花槭苗木的培育和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AA和不同浸种时间处理色木槭种子,进行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IAA质量浓度、浸种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适的IAA质量浓度为150 mg·L-1,最佳的浸种时间为21 h,此时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分别为85%、9.6、1...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内外对于槭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研究成果,概述了槭属植物种类、分布以及中国东北地区槭属植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槭树植物在东北地区原生分布种有10种,分别为簇毛槭、茶条槭、小楷槭、白牛槭、色木槭、假色槭、青楷槭、拧筋槭、元宝槭和花楷槭;糖槭、银槭、三角槭、羽扇槭、鸡爪槭5种为引进栽培种。东北槭属植物资源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温度影响着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其中极端低温会给辽东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及绿化树幼苗培育带来诸多不利,致使许多观赏性绿化树种栽植和培育过程中,因遭受低温胁迫超过其低温耐受极限造成树木整株死亡。近年对于彩叶树抗寒性研究比较多,但对于苗圃播种苗、移床苗抗寒性的讨论和研究不是很多。以秋季红叶观赏性为主要特点的元宝枫、色木槭、拧筋槭3年生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处理,然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并用logistic方程回归求其半致死温度,研究3种槭树幼苗的抗寒性,为辽东山区苗圃地培育绿化用彩叶树幼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然脱水过程中七叶树种子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方圆  杜艳  沈永宝 《林业研究》2006,17(2):103-106
于 2003 年研究了自然脱水过程中七叶树种子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七叶树种子对脱水高度敏感,为顽拗性种子。种子成熟采收时含水量高达 60.3%,种子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30 天后,含水量下降到 30.2%,此时种子生活力完全丧失。在脱水初期,种子发芽率有所上升,但随后种子发芽率迅速降低。随着含水量的下降,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上升,但当含水量在 53.7% 到 50.9%之间时,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出现异常升高。同时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脱水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只有种子含水量在 53.7% 到 50.9%之间时出现例外。丙二醛(MDA)含量在脱水初期缓慢上升,在含水量下降到低于 50.9%时,丙二醛(MDA)含量快速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脱水时间的延长缓慢上升。当种子含水量为 47%–60%时,种子发芽率较高,说明这一含水量区间有利于种子生活力的保持。图 6 参 13。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假色槭种子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层积过程中,IAA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ABA基本表现为下降趋势,GA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IAA/ABA,GA/ABA在整个过程中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说明IAA、GA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ABA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玲  沈海龙  张振全  张军保  张鹏 《林业科学》2012,48(12):116-121
色木槭(Acer mono)又名色树、色木(东北)、五角槭、水色树等,属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m,胸径可达30cm,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与长江流域中下游,朝鲜半岛、蒙古、东西伯利亚、日本亦有分布,为槭属树种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种(陈嵘,1937;高风华,2009)。色木槭树势优美,枝叶浓密,叶形秀丽,嫩叶红色,入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毛梾种子内源激素与发芽的关系,以了解种子休眠的内在机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了毛梾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IAA在层积处理初期剧烈降低,层积处理持续一段时间后IAA含量显著升高,但层积处理后期IAA含量下降,IAA/ABA比值的变化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种子中的ABA在层积处理前期较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含量趋于下降;GA1/3的变化相对较为平稳,尽管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呈逐渐增高的趋势;ZRs含量变化幅度很小,接近一条直线;iPAs含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在整个处理期内呈"M"形曲线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AA含量与IAA/ABA比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ABA含量与ZRs/ABA比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iPA/ABA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经层积处理后其发芽率与发芽势均明显上升,且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未经层积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为0;层积处理180 d毛梾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最大,分别为41.34%、36.13%。文中据此推断,要解除毛梾种子的深休眠,最好对其低温层积处理150 d以上。  相似文献   

12.
槭属植物种子解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分布的11种槭属植物种子,从形态特征、解剖特征、种子休眠特征、结实规律、种子萌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外观最大者为拧劲槭,最小为小楷槭;除茶条槭成熟率较高外,一般年份其他种子成熟率30%~50%;槭树种子室温储藏5年,发芽率50%以上;解除槭树种子胚休眠0~10℃低温效果显著,3~4 个月低温即可完成胚的生理后熟.同时描述了槭树种子形态特征与解剖特征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氯化钙、ABA和蔗糖预处理对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低温脱水萌发的影响,并探索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为揭示种子脱水耐性调控的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10~(-2),10~(-3),10~(-4),10~(-5) mol·L~(-1))的氯化钙溶液、不同浓度(10-3,10-4,10-5,10-6mol·L~(-1))的ABA溶液或不同质量浓度(1,10,50,100 g·L~(-1))的蔗糖溶液浸泡种子24 h,以蒸馏水浸泡种子24 h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种子在低温(5℃)条件下干燥脱水后的萌发能力,确定几种预处理措施对种子低温脱水萌发的影响。再依据上述试验结果,分别选择出提高种子萌发能力最有效的处理浓度:氯化钙10-3mol·L~(-1)、ABA 10-6mol·L~(-1)、蔗糖100 g·L~(-1),以经上述溶液预处理24 h后低温脱水的种子为材料,以蒸馏水浸泡24 h后低温脱水种子为对照,进行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种子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测定,分析不同预处理措施对种子细胞膜透性、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贮藏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10-3mol·L~(-1)氯化钙或10-6mol·L~(-1)ABA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在低温(5℃)下脱水后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缩短发芽时间;100 g·L~(-1)的蔗糖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在低温(5℃)下脱水后的发芽率,但在提高发芽指数和缩短发芽时间上并没有明显效果。10-3mol·L~(-1)氯化钙预处理的种子,胚中SOD活性在低温脱水后显著提高,种子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降低;10-6mol·L~(-1)ABA预处理的种子,低温脱水后胚中POD活性明显提高,种子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降低;100 g·L~(-1)蔗糖预处理的种子,低温脱水后胚中SOD和POD活性均显著提高,种子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降低。氯化钙、ABA或蔗糖预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胚和胚乳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了胚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结论】适宜浓度的氯化钙(10-3mol·L~(-1))、ABA(10-6mol·L~(-1))和蔗糖(100 g·L~(-1))预处理(尤其是氯化钙或ABA预处理)能够提高水曲柳种子低温脱水后的萌发能力。氯化钙、ABA和蔗糖预处理,会显著提高低温脱水条件下种子胚中的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更好地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降低细胞的离子外渗和MDA含量。但不同预处理种子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不同,氯化钙预处理提高胚中SOD活性的作用更明显,ABA预处理提高胚中POD活性的作用更明显,而蔗糖预处理则同时提高胚中的SOD和POD活性。氯化钙、ABA和蔗糖预处理后低温脱水过程中种子胚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种子低温条件下脱水保护功能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在不同浓度铝胁迫下,色木槭、元宝槭幼苗叶片和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变化,结果表明:铝胁迫下,色木槭、元宝槭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积累增加,随着铝浓度的不断增加,叶片内的SOD酶活性减弱,但降幅不大;根系的SOD酶活性增加但与对照间都没达到显著水平,POD酶活性随着铝浓度增加而减弱,与对照间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脱水条件对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干燥脱水后萌发的影响,并探索在不同条件下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为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的再干燥贮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设计,比较种子在7种温度(5,10,15,20,25,30,35℃)条件下干燥脱水后的萌发能力,再设计双因素试验,分析脱水温度(常温20℃和低温5℃)、脱水速率(快速和慢速)及其交互作用对干燥脱水后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不同脱水条件下种子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以确定种子细胞膜透性、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贮藏物质代谢对不同脱水处理的响应。【结果】经不同温度脱水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现随脱水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子发芽时间则呈现出随脱水温度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常温(20℃)脱水种子的发芽能力最强,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种子发芽能力较弱。与常温脱水相比,低温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POD和CAT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与慢速脱水相比,快速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SOD和POD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最适的干燥脱水温度是20℃,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会导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发芽时间延长。低温(5℃)或快速脱水后种子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胚中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从而引起种子萌发能力下降。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和快速脱水反应不同,POD和CAT对低温脱水更敏感,而SOD则对快速脱水更敏感,SOD、POD和CAT 3种酶必须协同作用才能够维持活性氧自由基处于对细胞无害的较低水平。种子低温或快速脱水过程中脱水保护功能下降主要与蛋白质的变化有关,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彩色树种色木槭人工栽培丰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色木槭(Acer mono Maxim.),又名五角枫、五角槭、色木等,为槭树科椒树属的落叶乔木。最高约22m。胸径最大1.2m。色木槭经济用途也很多,树皮优质纤维可作人造棉及造纸的原料,叶含丰富的鞣质,种子可以榨油,即可供工业方面使用,也可作为食用油。木材细密,是建筑、车辆、乐器和胶合板等优质原料。叶、皮等可入药,性味辛、苦,主治治疗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偏头痛、风寒湿痹、跌打瘀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色木槭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分布及其用途,在育苗生产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色木喊苗木培育的成功经验,详细地阐述了色木槭苗木的培育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楸树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探明楸树自花不育机理和在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外源激素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楸树无性系(洛楸1号和洛楸3号)授粉后不同时间的种子为材料,监测楸树胚胎发育过程,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种子发育过程中IAA、iPA、GAs、ABA 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洛楸3号种子的发育速度比洛楸1号的快;2个无性系种子IA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洛楸3号IAA含量在发育早期(授粉后45 d)即达到顶峰,而洛楸1号则在授粉后90 d才到达最大值;2个无性系种子iPA含量在发育过程中无显著变化,GAs和ABA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2个无性系种子iPA/ABA、GAs/ABA和(IAA+iPA+GAs)/ABA的比值变化趋势一致,洛楸1号IAA/AB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而洛楸3号IAA/ABA的比值先下降后上升。[结论]楸树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随着胚胎发育而发生动态变化。IAA含量和IAA/ABA比值的差异是造成2个无性系胚胎发育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早期胚胎发育需要较高的促进生长类激素,随后抑制生长类激素比例显著上升,促进胚胎与种子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研究青榨槭种子人工老化的特性,分析人工老化过程中不同老化条件对青榨槭种子活力的影响,同时探讨聚乙二醇处理对老化处理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高,青榨槭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40℃时最高。PEG浓度为20%时,对老化处理的青榨槭种子修复效果最好,而激素对人工老化种子处理的效果不如用PEG引发处理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发表了山东槭属一新种.即蒙山槭Acer mengshanensis Y.Q.Zhu。该新种与色木槭A.mono Maxim和元宝槭A.truncatum Bunge近缘,但叶多为7裂,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子房微有毛,小坚果与果翅近等长;树皮不裂或微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