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青虾的繁殖与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收集抱卵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is,经人工强化培育,促其多次孵出Ⅰ期状幼体,夜间用灯光诱集收苗,在小水泥池中育苗。通过充气、吸污、微流水、设置攀附物、投喂适口人工与天然饵料,并利用福尔马林和孔雀石绿防治幼体多发病等综合技术措施,在两口水体各为1m3的水泥池中,分别育出幼虾1.38万尾和1.55万尾,成活率为34.8-38.3%。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利用人工驯化养殖3年以上的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亲鱼,通过人工催产、流水刺激、人工采卵等方法,2年共采卵99万粒,授精率83.3%,孵化率67.8%,室内人工孵化出苗56万尾,初孵仔鱼全长0.7 cm,水温17~19℃时,约6 d后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轮虫或卤虫无节幼体.  相似文献   

3.
冷冻对轮虫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在不同冷冻时间和冷冻强度下臂尾轮虫休眠卵的萌发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休眠卵在- 18 ℃冷冻20 d ,萌发率提高13 .9 % ;- 30 ℃冷冻60 d ,萌发率提高14 .4 % ;室外经整个冬季冻后,萼花臂尾轮虫( B.calyciflorus) 、壶状臂尾轮虫( B.urceus) 休眠卵的萌发率平均提高了1 ~3 倍,而角突臂尾轮虫( B.angularis) 的萌发率却降低了近1 倍。- 80 ℃强冷冻2 d,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率从39 .5 % 降至1 .6 % 。同时,本文探讨了冷冻影响轮虫休眠卵萌发的机理以及冷冻处理在北方轮虫土池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鬼鱼由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鬼鱼由(Inimicusjaponicus)肉质鲜美,为海产食用鱼中的上品,可作为近海增养殖鱼类,也是出口创汇的高值水产品之一。作者于1995~1996年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并获得成功,共培育出体长2.3~2.6cm的幼鱼17098尾。本文对人工育苗技术、商业性生产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真鲷全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工培育和海捕的真鲷亲鱼,进行自然产卵,而后观察了真鲷胚胎发育过程,用小型轮虫、微胶囊饵料配合蛋黄,海湾扇贝卵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前期培育,以鱼、虾、蟹肉糜为饵料进行后期培育。在434.8m^3水体中,一次育出体长0.49 ̄2.50cm的真鲷仔稚鱼484万尾。专家鉴定认为,单位水体育苗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6.
平旺水库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境内槐河上游,宜渔面积3000亩。1996年1月从山东省诸城市王里在水库引进大银鱼受精卵500万粒,一次移植成功。据9月底预测有大银鱼资源量4000-5000kg,并安排人工采卵。采卵技术人员于12月6日进驻水库,19日进入采卵高潮,至”日结束,共采集银鱼卵0.98亿粒,经人工作卵(人工授精,下同)后,受精率为80%以上。IWh年人工采卵及作卵成效较好,原因之一是留足了产卵亲鱼,这是能作大量优质鱼卵的物质基础;二是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技术措施,现报告如下。l估算亲鱼资源量,有计划安排人工采卵lop年1月移植大银鱼…  相似文献   

7.
三里庄水库1993年12月从江苏省东海县引进大银鱼卵150万粒。1995年采卵授精4000多万粒,受精率在80%以上。本文介绍了大银鱼人工采卵繁殖的具体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花羔红点鲑驯养繁育试验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首次将鸭绿江野生花羔红点鲑驯养性成熟,1992年人工采卵1.5万粒;1998年从第一代亲鱼采卵16万粒,受精率90%,孵化率80%,幼鱼饲养成活率50%。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育自繁亲虾,用温泉水高温,人工育苗18.59万尾(0.8-1.0cm),最高育苗密度10.3万尾/m^3,成活率84.5%;外购亲虾用锅炉提温,人工育苗7.79万尾(1.65cm),育苗密度5.53万尾/m^3,成活率64.98%,孵化育苗水温26.0-30.0℃、PH7-8.5、盐度12-14‰、溶氟4-6.5mg/l,氨氮0.3-0.8mg/l。本试验表明,罗氏沼虾人工孵化育苗,在辽宁地  相似文献   

10.
大连近海皱纹盘鲍的放流增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海区放流壳长1.0 ̄3.7cm、平均1.93cm的皱纹盘鲍种苗33.18万个,放流3年后进行回捕,以人工配合饲料饲育的鲍苗特有的翠绿色壳为标志与天然鲍相区分,用随机取样法抽样统计,3次调查的平均结果为放流后3年的推算回捕率达31.6%,壳长平均年增长1.9±0.6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