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韩国新村运动的综合评价 韩国政府实施“新村运动”其主耍做法:一是在“新村运动”发展初期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由政府通过对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新村项目开发和工程建设、新村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来扩大内需,消化过剩的产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充分调动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二是在“新村运动”发展中期采取政府培育、社会跟进的发展横式,政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农村保险业以及农协组织的建设上来,逐步培育社会发展体,为今后国民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在“新村运动”发展的后期逐步转入国民主导型发展横式,让既具有客观生存与发展规律叉有助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机构,如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机构、农村经济研究等组织机构在新农村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运用财政、服务等手段为国民的自我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日本、韩国农业及农村与我国基本情况相近,人均耕地面积小、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分析总结日本、韩国农业及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对我国当前正在开展的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国新村运动开创了农业农村结合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较大地推动了韩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近年来也致力于农业建设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然而,由于受到深层次的限制性矛盾的制约和影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难。为此,我们要全面分析中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探寻农村建设发展的异同之处,以更好地给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4.
韩国新村运动对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的新村运动较为成熟的理念与方法对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研究韩国新村运动概况及新村运动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后认为,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从转变观念,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优先发展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方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韩国城乡统筹发展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学习借鉴韩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经验,积极探索加快北京郊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和措施,2005年6月29日到7月6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杨德宏同志带队,中央政策研究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农研中心的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考察团,对韩国的新村运动、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等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听取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情况介绍,参观了京畿道的无土栽培、设施农业,访问了忠清南道和全罗北道的休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专业村,并与韩国农林部、农村经济研究院的负责人、有关专家和农民代表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6.
韩国新村运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改变了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状况,而中国当前也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改变农业生产落后、农村环境恶劣、农民生活困苦的状况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韩国的新村运动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婉 《甘肃农业》2008,(2):27-28
在介绍韩国新村运动实施背景、过程和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相同之处的基础上,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方面探讨了韩国经验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新村运动是一场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现代化运动。运动以勤勉、自助、合作为基本精神,以振兴国家为动力,通过政府支援、农民自主的方式,设计实施了一系列开发项目,带动农民自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9.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公认的发展农村的典范。通过细致地考察了韩国“新村运动”的特点并结合其背景,发现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其对我们建设新农村有着远期规划、层层推进,坚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政府支持与农民的自主创新相结合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分析韩国新村建设运动中主体培养的成功经验,摸索适合我国新农村建设农村领军人物的培养方案。首先阐述新农村建设农村领军人物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韩国新村建设运动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新农村建设农村领军人物培养方案,最后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新型农民培养同时培养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领军人物的紧迫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韩国新村运动的内涵就是脱贫致富,基本精神是“勤勉、自助与协作”,引申意义就是通过教育,培养、激发国民进取、向上的精神。提高国民整体素质。韩国的“新村运动”始于1970年代初.自开展运动以来,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所推崇、效法。韩国新村运动的成效与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有: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可以做到同步推进;要形成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体制机制;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以城带乡、提高实效;政府可以借助于行政机制来弥补市场机制的先天不足,承担起要素的配置任务;耍针对农村的实际。考虑到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积极搞好政策引导和思想发动,使行政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村运动是韩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里程碑,21世纪初韩国通过对外农业援助将新村运动进行了国际化推广。对于韩国而言,新村运动国际化成为韩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工具,并促进韩国推出衍生国际公共产品以及带动韩国企业"走出去"。坦桑尼亚一个新村运动援助项目的发展人类学研究表明,新村运动国际化的策略体现为结合国际主流发展理念、促进多方主体参与及强调发展经验的地方化。尽管新村运动援助项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中国对外农业援助依旧可以借鉴该类项目部分做法将一些优秀经验进行国际化推广。  相似文献   

13.
曹政 《北京农业》2013,(24):226-227
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在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差距拉大的社会背景下发起的。在新村运动的实践中,通过实施农村启蒙教育、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等内容,促进了韩国农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韩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山东半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区域城镇形象也得到明显提升,但是也存在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韩国1970年开始组织实施的新村运动,对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形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本研究通过对韩国新村运动的城镇自身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管理等方面经验及教训,提出韩国新村运动对山东半岛区域城镇形象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从分析韩国"新村运动"发展模式入手,分析其发起原因、发展过程、主要内容以及成功经验。在分析归纳中国村庄整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韩国"新村运动"可供借鉴的经验。研究表明,韩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支持农村建设,以思想启蒙为核心,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其积极性使其自主建设管理家乡,并配合相关农协组织和民间自发组织,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改善农村基础环境三者相结合等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韩国迅速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使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基于其国情、农情,韩国政府与学者们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把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通过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得出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韩国在上世纪60年代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工农业发展出现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韩国政府成功地组织实施了新村运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已成为政府发展农村方向,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对于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得到重视,也是提高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过程,同时要加快农村技术的推广与发展,保证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同时生态农业产业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从绿色农产品产业化进行研究,促进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各项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农业总产值增长缓慢和农村贫困形势严峻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重要的推动力.本文通过分析韩国新村运动的特点及经验,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20.
韩国政府的改革与在新村运动和区域开发中的职能(上)农业部教育司李水山韩国的农村开发事业,以开展全国规模的新村运动为表现形式,改善和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民陈旧的价值观,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区域农村开发初期,韩国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机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