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站是购买生猪、宰杀生猪、销售猪肉的地方,它的盛极一时恰恰折射出那个时代物资匮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到80年代中期,食品站红红火火,如今,它黯然消失。走过那个岁月的我们,对食品站的记忆总难忘怀。养猪那时,物资紧缺,国家为了解决农副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对家畜、家禽等向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分派交售任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派购"。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龟鳖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已经解决了“吃鳖难”和“吃好鳖难”的问题,并解决了“吃龟难”的问题。由于观赏龟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需求量进一步加大,经过努力,已经解决了“观龟难”的问题,随着赏龟水平的提升,提高品种档次,发展观赏龟养殖,具有一定的潜力。目前,龟鳖养殖三大关键词是:品种、效益、市场。  相似文献   

3.
评论界惯常认为普拉斯的经典诗集《阿里尔》是她在婚姻破裂时极端情感的“自白”,个人记忆的表达。本文通过从文化记忆的视角诠释她的《阿里尔》诗集中的名字所包含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下大屠杀的恐惧、文化记忆下的核战争,以使读者摆脱“自白”对她的诗歌的束缚从而真正理解《阿里尔》诗集。诗集被置于历史时空中审视时不仅是普拉斯个体记忆的缩影,更是集体文化记忆的再现,它展示了诗人作为自白派诗人的个体痛苦和经历,也暗含了诗人对政治和历史中集体记忆的关注,尤其是对二战和战后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等一系列国际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的关注。作为20世纪伟大的美国女诗人,普拉斯以其独特的诗歌书写了特别的文化记忆并且重构了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4.
自70年代初我县良种场建立以来,先后采用了“三圃制”及“二圃制”的良繁体系,使我县的原种生产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在良种繁育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周期长,不适应品种更新的要求;二是费用大,经济效益差;三是单株选择导致群体缩小,容易产生遗传漂移;四是优中选优,导致群体纯合化,异质性减小,缓冲性下降;五是田间考察、室内考种需要的人多,由于技术水平不一,或看法不一致,入选标准难统一,质量难以保证;六是株行、株系和单株选择压力大,淘汰率较高,原种生产繁殖系数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有笑话说青海人的三餐是“早上洋芋片片,中午洋芋蛋蛋,晚上洋芋糊糊,整天不见菜影影”,说的就是身居高原的青海群众吃菜难。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因乐都县有了好转。  相似文献   

6.
妈妈领儿子去市场买东西的时候碰见一个卖樱桃的老熟人,老熟人让小孩儿抓一把樱桃,小孩儿犹豫了一下,没有动手。“你不爱吃樱桃吗?”老熟人问。”爱吃。”小孩儿答道。于是,老熟人抓了一把樱桃塞进小孩儿的衣兜里。回家的路上,妈妈问儿子:“刚才叔叔让你拿樱桃,你为什么不拿?”“因为他的手比我的大。”小孩儿说。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麦倒一把草”。往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石庄镇的农民在临近夏收时,最怕的就是大风-“病虫害还有治,可风太大了干脆就绝收啦!”当地农民王扶林最近对记者说,“我近年种的小麦‘轮选987’抗倒性特别好,别的品种肥大了,亩产900斤就爱倒伏;‘987’不,你给它多大肥,它就给你多大产量,长到1200斤也绝对不会倒;你不多施肥、水,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精彩纷呈,大千世界说大则大说小则小,说远则远说近则近;“地球村”山清水秀、琳琅满目、气象万千。网络世界丰富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是迷恋它的人们每天的必修功课。一天不上网心里就发痒,是网迷们共有的特点。当您出门在外心急如焚、望眼欲穿也无济于事时,正所谓写字不用笔,打鱼不用  相似文献   

9.
大荔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非公有制林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个别农户承包集体林,发展到购买“四荒”地造林;从小规模零散承包到大规模、大投入集中连片治理;从单纯的栽树种草到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产业,尤其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非公有制林业以其投资主体明确、经营方式灵活、信息量大、与市场联系紧密等优势,成为大荔林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济林、速生串产林建设、果品加工:苗木花卉、木材加工业等产业项目上,非公有制林业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快速发展的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个别地方对非公有制林业认识不到位;部分造林户陷入“经营难”的困境;投资者的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非公有制造林缺乏统一规划。为此,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凡 《农家致富》2004,(14):46-46
近几年.一些地方出现了农产品“网上交易热”.许多农民听说网上交易迅速、方便.很想利用网上交易销售鸡、鸭、鱼、苗木、水果、木耳等农产品,有的甚至说:“网上交易成交快、致富快”,对解决农民“卖难”、“买难”作用大。但近几年一些地方接连传出部分农民网上交易被欺诈的消息,使上网交易农产品的农民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1.
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招集农民开大会非常难,别说开会催粮要款,出力摊钱,即便是换届选举,乡村干部如不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把农民聚集在一起,难怪乡村干部说:“跑断腿、磨破嘴。喇叭喊。再三催,农民就是不到会”;“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上级组织农民开大会”。的确,目前招集农民开大会非常之难,全国广大农村的“会荒”已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吃“粗茶淡饭”有利于健康,但粗茶淡饭到底是什么?营养学研究显示,它并非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泛指各种粗粮和素食,而光吃这些食物也不等于健康。“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和新茶相对。以绿茶为例,绿茶素以最嫩、最新鲜的茶叶为贵,但从营养角度来看,并非价格昂贵的新茶一定优胜于价格低廉的粗茶和老茶。新茶多为嫩芽,叶片很薄,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几乎不含茶多酚、茶丹宁以及茶多糖之类苦昧物质,因此喝起来口感醇香绵和;  相似文献   

13.
小城老茶馆     
小城老茶馆江西省上饶地区群艺馆徐立忠小城渡口老街有一老茶馆。说它老,大概有百十年的历史了。茶馆不大,摆有十多张方桌,一色的长条木凳,设备简陋,喝茶的多半是附近市民,也多半是常客。茶馆除供应茶水、花生、瓜子,还有艺人表演的评弹、滑稽、说书。那茶价平宜,...  相似文献   

14.
牛根生 《油气储运》2007,(11):49-49
说它存在,是因为“昨日蒙牛”蹄痕凿凿;说它不存在,是因为“今日蒙牛”风驰电掣,“明日蒙牛”晨新夕异。模式不是规律,条件在规律即在,模式却多半可以无条件变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法院的执行工作中“执行难”表现在很多方面;透过现象可知,形成“执行难”的因素也很多,有法院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执法环境的因素,还有执行立法滞后的原因;解决“执行难”问题,应先明确指导思想,进行体制改革,同时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法定的执行程序内采用法律手段,千方百计克服执行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三只青蛙     
阿索 《农家致富》2006,(4):57-57
有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第一只青蛙说:“这是神的意志。”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小动.静静地等待着;第二只青蛙说:“这桶太深,没有希望出去了。”于是,它在绝望中慢慢死去;第三只青蛙说:“尽管掉到鲜奶桶里.可我的后腿还能动。”于是,它奋力地往上跳起来。它一边在奶里划,一边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粮食问题,在总结过去育种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生态育种战略决策,50年代开展选育种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创以耐肥抗倒为主导的“矮化育种”工程,育成了人工杂交创造的矮秆类型广场矮等新品种;70年代开创以有效地提高光合效率为主导的“丛化育种”工程,育成了桂朝和双桂等名种;80年代根据我国国情的迫切需要,开创以“早长”孕大穗为主导的“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工程,育成了具有优异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点的超高产品种特青,其后又育成胜优等品种;90年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根深”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为优质遗传特性的表达提供丰富的营养为主导,率先开创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育种工程,它是前一工程的延伸,培育出富有生态针对性的优异品种类型,并逐步完善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而为提高农民种田的综合效益更锐意选育和积累多种纯合目标优势综合于一体的高质量、高效益、超优势稻。  相似文献   

18.
美文伴美食     
老猫 《农家科技》2014,(12):92-92
“爱知识的人扑到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文化和吃,被这个比喻拉到了一起。其实中国人不仅这么说,很早就这么做了。比如脍炙人口的“汉书下酒”的故事,说的是宋朝名士苏子美——就是在苏州盖沧浪亭的那一位,酷爱读书,这位名士住在老岳父家里,每天晚上读书,要喝一斗酒。看《汉书·张良传》看到博浪沙张良狙击秦始皇时,他拍着巴掌说:“可惜,没打中。”喝了一大杯。看到张良见刘邦时,称“此天以授陛下”,又叹口气:“这对君臣相见真够难的。”喝了一大杯。他岳父看他这么读书,笑着说:“真是每天一斗不算多啊。”  相似文献   

19.
在审计实践中,村主干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三难”:一是村支书、村主任的责任界定难;二是前任、现任责任区分难:三是资产负债核实难等难题.审计人员普遍感到村级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难度大。现就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解读郭庆人     
李虹  胡宗奎 《中国农垦》2005,(11):60-62
老书记刘丙正把酒论英雄 刘丙正1937年参加革命,1949年随王震、罗元发将军进军新疆。他亲身经历了石河子“戈壁惊开新世界”的开发建设,离休前任兵团副政委兼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可以说是石河子历史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