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沟乡一养殖户的绒山羊发生一种以高热、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户饲养绒山羊116只,其中有母羊66只,种公羊2只,1~2岁羊28只,7月龄羔羊20只,开始发病羊9只为7月龄羔羊,继而蔓延到1~2岁羊只。发病1~4天死亡,部分病羊无明显症状就死亡,共有31只发病。2 临床特征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1℃左右,精神不振、流泪、结膜充血,严重者口腔黏膜潮红,流涎,呼吸困难,流浆液性鼻液。2天内有部分羊出现跛行或不能站立,行走时后躯摇摆,有些羊出现磨牙、空嚼或昏睡等症状。有的羊只皮肤敏感,颈、背部皮肤广泛性充血、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胸膜肺炎属于山羊特有的具有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病原是山羊丝状支原体,常见于山羊的肺部、胸水和纵隔淋巴结中,表现多形性。1病例介绍2013年10月中旬,某饲养户王某共饲养125只山羊,其中24只突然连续发病,共有18只死亡。在羊只发病的过程中,用青霉素和磺胺嘧啶钠等抗菌药物给患羊进行过治疗,可是并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2临床症状临床中可见患羊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抑  相似文献   

3.
<正> 1 发病情况河北省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李某饲养了43只绵羊,一只雄性3月龄的羔羊突然死亡,他才发现羊群患有严重的疥螨病,经仔细检查患病羊共有31只,发病率达72.1%,随后两天又有两只羔羊死亡,死亡率达到6.9%。遂来我处就诊,经过20多天的观察治疗,羊群痊愈。2 临床症状患羊全身剧痒,频繁用后肢挠前肢及颈胸部皮肤,或身体在树、墙角处蹭痒;嘴唇、口角、鼻边缘、耳根部形成大量白色痂皮,头部、四肢、胸腹下部出现干固痂皮,痂皮与皮肤交界处体表红嫩,上有小水疱,蹭破、磨损的创伤处流出液体;患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应迟钝,后期卧地不起,头颈后伸,四肢挣扎,抽搐,最后因机体衰竭而死亡。3 病理变化死亡羊只尸体消瘦,皮肤增厚,无弹性,头、耳、腹部、四肢大面积产生痂皮,皮下无脂肪,血液较  相似文献   

4.
1997年2月我县某种羊场部分羊只发病,经当地兽医站诊治无效后又经县动物检疫站诊断,确诊为羊同盘吸虫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羊场于1996年秋从内蒙古等地购进种羊639只,饲养到1997年初发现部分羊只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被毛松乱,可视粘膜苍白,逐渐消瘦,但是体温、脉搏、呼吸等生理指数均正常,有少数患畜出现腹泻和下痢,重症羊只排水样带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下旬,本县切吉乡某村绵羊发生一种以腹泻、带有黏液和血液粪便、引起大量羊只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诊断为羊夏伯特线虫病。通过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6年4月下旬,该村先后在数户牧民3 750只羊群中发现有以拉稀为主要特征的病羊,曾对病羊使用痢特灵、畜痢灵及庆大霉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腹泻又复发,其他羊只又相继发病,3周内发病946只,发病率达25.2%,死亡175只(其中成年羊62只,羔羊113只)。2临床症状患羊精神沉郁,体温在41℃左右,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被毛粗乱、…  相似文献   

6.
正1发病情况日前,本辖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饲养户张某饲养的12只大小不等的奶山羊,有4只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不食、流涕流涎、腹泻的症状,粪稀恶臭,其中有一只7月龄母羊死亡。2临床及剖检症状2.1临床症状未发病的羊只膘情一般,无其它异常;3只病羊体格消瘦,卧伏于地上,眼结膜潮红,偶有呻吟声。病死羊体格明显消瘦,体表污染。羊群整体感觉营养不良。2.2剖检变化心包膜增厚,呈干酪样坏死;肺脏充血,呈肉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4月 ,苏州市某农户饲养的 2 75只湖羊中有 6 4只发生皮肤病 ,主述 :其饲养的羊每年都发生皮肤病 ,今年数量最多。病羊表现为奇痒 ,皮肤增厚 ,大面积脱毛 ,有的皮肤已龟裂、流血。经实验室诊断为绵羊痒螨病。用 5 %敌百虫和双甲脒配合应用后痊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1 症状包括哺乳羔羊在内的各年龄阶段的羊均有发病。病灶多在背部、臀部、颈部及尾部 ,扒开患部的毛 ,可见皮肤上有糠麸样皮屑和浅黄色结节 ,皮肤增厚 ,形成皱折 ,失去弹性 ,严重的患部脱毛 ,皮肤裸露 ,有些部位甚至龟裂、流血。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螨病。2 …  相似文献   

8.
我场去年 11月份从外地购进 85只小尾寒羊成年羊 ,购来不久发现部分羊只患有脑包虫疾病 ,随即对陆续出现的 11例羊只做了脑包虫摘除手术、治愈 7例 ,死亡 4例 ,治愈率 6 3 4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体会如下 :1 手术时机的选择尽早采取摘除手术是保证患羊成活的关键。发现患有脑包虫的羊不论是空怀羊还是怀胎羊 ,或是其他羊 ,发现羊只临床症状明显 ,立即采取摘除术 ,否则随着病程的延长 ,患羊的体质下降 ,恶化 ,手术后易造成死亡。笔者曾对一怀孕 4月龄的母羊施行了手术 ,并未造成流产 ,手术成功。2 术部的选择手术部位准确 ,则摘除速度…  相似文献   

9.
正(一)发病情况某村民从外地引进65只绵羊,半个月前,个别绵羊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饮水未发现明显变化、排稀便,曾用柴胡注射液、口服链霉素进行治疗,症状稍有缓解,停药后症状又恢复到发病初期的表现,发病一周后,死亡2只,就诊当天早晨在羊舍中发现死亡3只。与养殖户沟通后,进行了临床检查,并对死亡的绵羊进行剖检及实验室检验。(二)临床检查该羊群大部分羊只排稀便,部分羊只精神沉郁,整体偏瘦,营养  相似文献   

10.
1 发病情况 我县茅坪镇岩屋湾村两专业户饲养宜昌白山羊 2 0 5只 ,其中能繁母羊 1 1 0只。自 1 999年 4月以来 ,怀孕母羊开始流产 ,部分羊只陆续死亡 ,截止 7月上旬 ,共发病 55只 (具有明显症状 ) ,发病率 2 6 .8% ;共流产 1 4窝 ,占满怀母羊 6 0窝的2 3 .3 %。流产羔死亡 40只 ,死亡率 1 9.5% ,使养羊专业户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畜主在饲养过程中观察到 ,夜晚收牧将羊只关在山中岩洞里 ,一部分羊特别嗜好舔食“岩硝”,致使羊群发病。2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食欲减退 ,体质消瘦 ,虚弱 ,腹泻 ,流产 ,后期呼吸困难 ,颈静脉采血 ,血液呈鲜艳…  相似文献   

11.
我市某村一养羊规模户,2003年8月暴发巴氏杆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 该规模户饲养奶山羊240只,其中羔羊98只,成羊142只。2003年8月19日有20只首先发病,后波及全群,成羊发病89只。死亡6只,羔羊发病49只,死亡14只。发病羊均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被毛粗乱,部分羊只眼结膜苍白,呈贫血症状,咳嗽,有的发喘,心跳、呼吸频率加快,鼻腔中有异性分泌物,有的羊面部肿胀。羔羊病程短,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12.
螨病也称疥癣或癞病,是由于痒螨或疥螨在皮肤的寄生而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患羊的主要表现为剧痒,消瘦,皮肤增厚、龟裂和脱毛,影响羊只健康及毛的产量和质量,常给养羊业带来严重损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螨病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及初春,此季节正是羊只光照不足,被毛厚密,皮肤湿度大,圈舍阴暗拥挤,有利于螨的生长繁殖和传播蔓延。病健羊之间是通过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月27日,澄江县海口镇养羊户杨某饲养的黑山羊发生了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现将诊断和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养殖黑山羊97只,1月27日发病45只,到2月4日死亡26只。病羊主要表现发热、呼吸困难、咳喘、流鼻液、食欲废绝,部分羊只有腹泻症状。根据笔者调查,该户的山羊接种过羊痘、口蹄疫疫苗,整个发病过程有较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从山东引进西安萨能奶山羊120只,其中怀孕母羊20只,15~30千克生长期羊100只。引进3天后,部分羊只出现流泪、咳嗽、不食症状。自己用了2天药,没效果,病情迅速波及全群。2症状体温升高至40℃、呼吸快、咳嗽、鼻孔周围附着脓性分泌物、食欲差、眼睛流泪、羞明、眼角流出浆液分泌物、上下眼睑粘连、肿胀、结膜潮红、角膜发炎,严重病羊角膜化脓、角膜增厚、溃烂形成角膜瘢痕突出、穿孔,造成羊只永久性失明。  相似文献   

15.
羊焦虫病是由寄生在羊红细胞中的巴贝斯虫或泰勒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常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与传播者蜱的生活规律有关。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羊只均可发病,外购羊只发病率高于当地羊只,舍饲羊群较少发生或不发生。羊感染焦虫病后出现消瘦、贫血、水肿等症状,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贫血、体内寄生虫病表现症状相似,因此,应尽早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16.
<正>1发病情况及症状2007年3月下旬,青海省海晏县三个行政村在注射羊四联灭活疫苗后的第2天,羊只陆续出现死亡。三村共注射绵羊1 838只,死亡92只(其中母羊58只,羔羊34只),平均致死率为5.0%。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急性死亡,大多看不到明显的临床症状。畜主反映:头天晚上还正常,第2天早上却死在圈里。病程稍长一些的,卧地,四肢伸开,体温稍高,见腹泻、腹痛症状,排出黑绿色稀便,后变成血便。在出现症状后的七八个小时内死亡,死后腹部鼓胀,口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月以来,乌鲁木齐县发生了羊“猝死症”疫情,到12月,共有223只羊发病,死亡144只。病羊常不表现任何前期症状,突然发病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为魏氏梭菌所致。根据诊断结果采取防制措施后基本控制了羊只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珍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117-117
在羊鼻蝇蚴活动季节,幼虫进入羊的鼻腔后,幼虫口钩刺入鼻道,口钩与小刺刺激鼻腔,额窦黏膜,引起鼻腔黏膜发炎。患羊经常鼻流黏液,黏液由稀变黏,后变成脓性,呼吸困难。因为幼虫腹面有刺,头部有钩,在鼻腔爬行时,刺激患羊常打喷嚏,使羊只吃睡不安,加上鼻腔化脓产物被羊吸收,乃至引起全身瘦弱和营养不良。患蝇蛆羊只精神不安,四处躲避,不能安心在太阳下放牧采食,影响羊只育肥,最后使羊只逐步消瘦,个别的会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贵州省某羊场羊只发病死亡原因,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PCR检测等方法,对该规模化羊场发病羊只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该羊场发病羊疑似支原体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支原体PCR检测未检测出支原体特异性阳性条带,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确诊为魏氏梭菌感染,最终确诊造成该羊场羊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魏氏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主要危害牛羊。临床以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红肿、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混浊为其特征。本病是一种多病原的疾病,病原有牛摩勒氏杆菌(又名牛嗜血杆菌)、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衣原体和某些病毒等。绵羊和山羊等均可感染,一般认为是接触性传染,引进病羊和带菌羊是羊群发病的一种常见原因。2002年10月,我乡某养羊专业户从四川引进了一批南江黄羊,5天后,羊只陆续发生眼部红肿、流泪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并且迅速传染给本地羊,经临床检查诊断为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俗称红眼病。1临床症状发病羊只表现患眼羞明、流泪、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