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命门一说,存中兽医学中最早见于《司牧安骥集·司皇五脏论》曰:“肾有两个,左即为肾,右即为命门。”细考此说,与《黄帝八十一难经》三十六难所载: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相同。二者均将命门与肾看成是两个脏器。《难经》以降,各代医家对命门的具体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认识,则众说纷纭,各执一端,如“肾间动气”、“包络命门”、“两肾皆属命门”等。在祖国历代兽  相似文献   

2.
水针穴位注射治疗家畜“后躯难起”症86例伍永炎(贵州省天柱县社学乡农牧技术经营管理综合服务站·556600)《元享疗马集·点痛论》说:“后躯难起重症肾经(腰胯损伤)痛”。多因使役过重,奔走太急,后肢踏空,翻车,跳沟,卧地猛起跌打等伤及腰肾,致使滞气凝...  相似文献   

3.
“心主神明”古今谈张余森,张荣(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在古代,人们对心脏早已有了认识,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对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亦有初步的研究,并作了具体的记载,如《难经·四十二难》说:“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相似文献   

4.
《元亨疗马集》中多次提到“少火”,笔者就此提出管见,望同道指正。《元亨疗马集·赵泽中讲黄帝岐伯问答疮黄论疗毒论》(下面简称《赵论》)中:“曰:余闻少火生气,气凝而肿,阴黄、水黄、阴肾、木肾者,何也?岐伯答曰: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得火而生热,火得水而生气,水火合而为少阴。此为少火也。”这里论述的“少火”是指生理范畴内的平和之阳气,何以见之?其理有三。第一,文中提到“少火”一词渊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说明在赵泽中(元朝)  相似文献   

5.
药物的刚、柔,古人早有论述,对当前中兽医临床用药仍有指导意义。早在汉代,淳于意(仓公)就已论及,曰“中热”,即为阴柔石齐(齐即剂)治之;“中寒”,即为阳刚石齐治之,“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刚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中也说:“气味有阴阳  相似文献   

6.
王成 《四川畜牧兽医》2001,28(12):52-52
(接上期)2.2紫矿(《证类本草》卷十三):“贾相公(原无公字疑漏今补)牛经,牛马有漏蹄。以紫矿少许,和猪脂内,入漏处,烧铁篦烙之”。流传《农桑辑要》引《博闻录》“牛漏蹄方:紫矿为末,猪脂和,纳入蹄中,烧铁篦烙之,愈”;《卫生易简方》“治牛漏蹄:用紫矿为末,猪脂和,内蹄中,烧铁篦烙之”;《便民图纂》“治牛漏蹄:以紫矿为末,猪脂和填漏蹄中,烧铁篦烙之”;《农政全书》“治牛漏蹄方:紫矿为末,猪脂和,纳入蹄中,烧铁篦烙之,愈”;《牛经大全·卷上焦毛漏蹄牛图》“疗牛有漏蹄者,用紫矿少许,右捣为末,用猪脂…  相似文献   

7.
中兽医学“肾脏”的现代观李双安,张继东(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昌黎066600)中兽医学认为,家畜是以心、肝、脾、肺、肾5个生理系统为中心,通过经络将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体。其中“肾”是生命的根源,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命门之...  相似文献   

8.
《元亨疗马集》文字比较艰深,今人对其难解之处颇多。近代虽有一些注释本,对普及研习《元亨疗马集》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但有些考据注释尚不够,有的甚至误解原意,或以正为误,以误为正。笔者从学习和整理老中兽医阎冠五先生的治学笔记手稿,始解自己以往之蒙昧,得窥若干真谛。兹就其要者录于后,与同道商讨。(一)对造父八十一难经第一难病中“似乙缰”的考证《元亨疗马集》“致许本”及“桐许本”在造父八十一难经中说:“第一难病是心黄,咬齿头低似乙缰。”  相似文献   

9.
药物的刚与柔,古人论述不少,对目前中兽医临床用药仍有指导意义。早在汉代,淳于意(仓公)就已论及这一问题,他说:“中热,即为阴柔石齐治之;中寒,即为阳刚石齐治之”,“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刚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中也说:“气味有阴阳,……阴者柔,阳者刚”。又说:气味主刚柔,……非刚不足以去暴,非柔不足以济刚”。清代石寿棠在《医原·用药大要论》中说:“天之道曰阴与阳,地之道曰柔与刚。草木虽微,其气味有阴阳之分,体质有刚柔之别。……古人论药性多言气味,少言体质,盖以地之刚柔,即天之阴阳所  相似文献   

10.
肾俞、命门都是补肾壮阳的要穴,两穴均在腰部第二腰椎部位。命门为督脉的经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玉龙经》注明:“在脊骨十四椎下与脐平”;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及背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简易取穴时,可先摸到髂前上棘最高点(即腰胁部盆骨的最高点)向后水平延伸,正对的腰椎间隙为第四腰椎下,再向上摸两个椎体就是第二腰椎。《甲乙经》指出:肾俞,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1.5寸。穴名释义:肾俞的“肾”,指肾脏。“俞”,有转输之意,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腑穴,称背俞穴。该穴为肾脏之气输注之处,是治肾疾…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与评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是云南历史上普洱“八色贡茶”之一,曾是清朝宫庭贡茶,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每年人贡,民问不易得也。”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普洱茶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普洱茶膏,并进蕊珠茶。”  相似文献   

12.
罗家半 《中国蜂业》2002,53(2):35-36
《中国养蜂》2000年4期21页《问题解答》中说:学生用大葱沾蜜吃了挺好,没事。答者以此事例“证明了葱蜜不能同吃的说法只是一种讹传”。我认为:对这个问题,这样的解答是草率和站不住脚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甘温除大热乃李东垣先生的一大发明,《内外伤辨惑论》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燥热作,须坦衣露居,近寒凉处即之,或热极而汗出亦解”。“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立补中益气汤”。足见上述引文中指的是大热,不言壮热,区别于白虎汤证。《中医大辞典》甘温除热的条文“用甘温药治疗因虚而身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1,62(7)
《黄帝内经·灵枢》说:“夫十二径者,内属于府脏,外络于支节。”指出经络能够沟通内外,贯穿上下,把人体的脏腑、肢体、五官九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中国亦称华夏,又称中原。华夏,是我国古代人民对祖国的美称,是说中国疆土广大,中华民族是有文化、讲文明的礼仪之邦。据《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中”是指中土、中心。西周初年周公营建洛邑,以它为天下中心,故称为“中土”;“夏”是大的意思,由“华夏”、“中夏”二辞又衍生出“中华”一辞。这个辞开始见于《三国志·蜀志》,中有“游步中华”一语。“中华”小考  相似文献   

16.
泄泻一证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重则便泻如水之证而言。泄泻一证,汉唐方书多称下利,包括痢疾在内,宋以后则将两者分开,而痢疾则属肠癖,亦称滞下。泄泻二者略有区别,如古人所说:“粪出少而势缓者为泄,若漏泄之谓也。粪大出而势直不阻者为泻,倾泻之谓也。”明朝孙文胤在《丹台玉案》中亦说:“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可见“泄”属粪少病缓者,“泻”为便多势急者。  相似文献   

17.
水针穴位注射治疗家畜“收腰不起”症贵州省天柱县社学乡农经站伍永炎《元享疗马集·点痛论》说:“收腰不起,内肾(肾经)痛”多因使役过重,奔走太急,后肢踏空,翻车,跳沟,卧地猛起,跌打等伤及腰肾,致使滞气凝于肾经,气血结于腰脊而疼痛所引起。笔者1984年来...  相似文献   

18.
所谓母牛的“三点一式”输精,即为在母牛的子宫体,左、右子宫角各输入每次输精量的三分之一。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对于熟练操作者就易把握。我省从1973年开始进行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深部输精法为发情母牛授精。初开展此项工作时,母牛配种受胎率仅为20%-30%。近年来,由于技术操作熟练程度较以前有所提高,母牛受胎率平均在50%左右。在几年前,新疆、北京等地先后采用母牛的“三点一式”输精,母牛受胎率高达85%一90%,在原有基础上大有提高。现就母牛的“三点一式”输精作一些繁殖原理及实施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凡为医兽者,必须识阴阳,……”出自《元亨疗马集·论马阴阳运气者何也》,“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首见于《周易·系辞》,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中医学、中兽医学的阴阳,一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二是代表两种对立的运动趋势和状态。  相似文献   

20.
胡赟  李万瑶  全科 《蜜蜂杂志》2011,31(6):41-42
关元穴出自《灵枢·寒热病》,属任脉,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当脐中下3寸。局部解剖: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及充盈时的膀胱,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1穴名解析 关元穴,在《内经》中有“下纪”、“三结交”之称,并且在绩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中就有“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下纪者,关元也”;《医经理解》认为关元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