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轮伐期尾叶桉萌芽更新和前期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短轮伐期尾叶桉黄芽更新调查结果显示:该树种黄芽力极旺盛,伐桩芽点多且分布均匀;萌生林生长迅速,当年郁闭;2年生有整株数6279株/hm~2,单位面积材积26.3676m~3/hm~2,相当于同龄实生苗造林15.8342m~3/hm~2的1.7倍,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
短轮伐期刚果12号桉的萌芽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伐期龄5年的刚果12号桉采伐迹地萌芽更新调查结果表明:该树种具有旺盛的萌芽能力,且生长迅速。其伐桩萌发比、桩均株数及有效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1年生为97.2%、4.3株、2.7m和1.6cm;2年生为95.6%、2.4株、5.6m和4.4cm.显示了萌芽更新作为短轮伐期刚果12号按工业原料林的主伐更新具有高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4.
短伐桉萌芽更新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早期的短伐桉林中进行萌芽更新造林试验 ,采取地块选择、除萌作业、除草与施肥等萌芽促进更新技术措施后 ,取得了较好效果。 4a生以上伐桩萌发率比较稳定 ,达 85 %~ 95 % ,而且萌芽林早期生长优于实生林。该项技术为今后桉树萌芽更新造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针对平和县霞寨镇巨尾桉二代、三代萌芽更新样地进行了规划设计,并连续多年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总结出了一套桉树萌芽更新技术措施.提出了通过适当多保留健状萌芽条、增加单位面积成林株数,加大抚育管理力度,增加施肥次数、单株施肥量,以及适当延长林木生长年限等建议,以使巨尾桉二代、三代造林采用萌芽更新的经济效益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短轮伐期经营林分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尾叶桉短轮伐期经营林设置好、中、差三类立地调查林分生长及进行树干解析,以研究尾叶桉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立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平均单株材积在三类立地的生长差异均显著,好立地的平均单株材积达到0.2410m^3,分别是中等、差立地的1.56倍和2.52倍。三类立地解析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年生胸径总生长量好立地达到19.95cm,分别是中等、差立地的1.24倍和1.50倍;树高总生长量6年生达到22.80m,分别是中等、差立地的1.17倍和1.27倍;单株材积总生长量达到0.3025m^3,分别是中等、差立地的1.82倍和2.85倍。3个指标的平均年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了解短轮伐期林分林木生长的变化趋势,才能合理经营、维护地力和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
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是,造林密度在840-2505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树高的速生期有着延长的趋势,而胸径及材积的速生期有着缩短的趋势;数量成熟期也随密度的增大而缩短;但密度过密不利于胸径、材积的生长,而过稀因早期冠幅的生长会抑制主干的生长,致使单株材积低且数量成熟期长,难以收到好的经济效益,结合培育目标及市场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宜采用1205-2505株/hm^2 相似文献
10.
11.
连栽对尾巨桉短轮伐期人工林生长量和生产力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定位监测和时空互代相结合的方法,于1998~2005年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不同连栽代次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生长量、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动态进行了连续8 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轮伐期内,尾巨桉林木胸径和树高生长量以1~5 a较快、5 a以后则减缓,呈现早期强速生特性,连栽会使这一特性更加明显;连栽林分(第2代)乔木层3.6 a、5.8 a和7.3 a的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43.531 t.hm-2、84.127 t.hm-2和94.289 t.hm-2,除3.6 a的平均值比对照林分(第1代)的低5.36%外,其5.8 a和7.3 a的平均值则分别比对照林分的高7.79%和6.0%,但差异不显著;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的干材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百分率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干皮、枝、叶和根所占的百分率则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其乔木层定期平均净生产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造林密度和追肥2因素,每个因素6个水平,4次重复,在参试的处理范围内,初植密度越大,其数量成熟和轮伐期的年龄越小;密度处理从1到6达到数量成熟的年龄分别为5.5、6.2、6.6、6.7、6.8、6.4a;最佳轮伐期分别为5、6、7、7、7、6a,这时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4.8%、23.9%、23.5%、22.8%、21.6%、24.1%。施肥处理1到6的数量成熟年龄分别为6.3、6.6、6.5、6.5、6.5、6.6a,全部在6.3-6.6a之产,而轮伐期分别是6、7、6、6、6、7a,这时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0.4%、21.5%、23.6%、25.0%、26.6%、23.1%。所有施肥和密度处理在4a时均可进行采伐,这时采伐各处理的内部收益率都已超过18%,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3.
尾巨桉具有很强萌芽能力,采用科学的更新技术培育二代萌芽林分,具有省时省力省成本和生长快等优点。尾巨桉二代萌芽更新主要技术为:选好保留萌芽条林分、做好伐后迹地清理及补植、适时除萌定株、及时做好抚育管理等工作。经过精心管理,8年皆伐平均产材可达150 m^3·hm-2以上,比实生苗造林提高经济效益15%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巨桉皆伐迹地进行萌芽更新试验,结果表明:巨桉第一代伐桩萌芽率达98.7%,1年生萌芽林树高、胸径分别比同龄实生林提高273.3%、390.0%;4年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分别比同龄实生林提高18.9%、24.3%、74.7%和54.0%,单位面积、单位蓄积造林更新费用分别仅为同龄实生林的67.6%、43.9%,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巨尾桉无性系林分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1993年定位连续调查的资料作了统计分析表明,巨尾桉无性系林分树高,胸径,胸高断面积,材积连年生长量峰值分别出现在1,2,3,3年;平均生长量除材积的推迟1.3年,其它林木因子都在同一龄期达到高峰;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达15.8m,平均胸径11.6cm(带皮)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31.2979m^3/hm^2。可见巨尾桉无性系林分生长快速,适宜于短轮伐期集约经营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杨树不同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对XL-90杨萌芽更新造林与插干造林的林分生长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萌芽更新造林每个伐桩保留2个萌条,成林后实际密度1 170株·hm-2;插干造林株行距为4 m×3 m,平均株数840株·hm-2。结果表明,更新造林4 a,萌芽更新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依次为17.47 cm、14.62 m、0.143 5 m3和167.93 m3·hm-2,分别比插干造林高6%、2%、14%和59%,单位面积利润高达26 890元·hm-2,是插干造林的3倍。综上所述,XL-90杨在洞庭湖区适宜短轮伐期萌芽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采伐季节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秋末至整个冬季是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合理采伐时期,而春、夏、秋初一般不宜采伐,若急需木材也只宜部分采伐。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生长规律及轮伐期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表明 ,在造林密度 840~ 2 5 0 5株·hm-2 范围内 ,随着密度的增加 ,树高的速生期有着延长的趋势 ,而胸径及材积的速生期有着缩短的趋势 ,数量成熟期也随密度的增大而有缩短的趋势 ,但密度过密不利于胸径、材积的生长 ,而过稀因早期冠幅的生长会抑制主杆的生长 ,致使单株材积低且数量成熟期长 ,难以收到好的经济效益。依培育目标及市场经济需求 ,确定造林密度宜采用 12 0 5~ 2 5 0 5株·hm-2 ,最佳轮伐期 4~ 6a 相似文献
19.
短轮伐期尾叶桉林分生长及结构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轮伐期尾叶桉早期速生性突出,4年生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及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13.3m、8.6Cm、0.00536m~2和0.03725m~3;连年生长量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1、2、3年;其胸径与冠幅呈现极显著的线性相关: Y=-0.00624+0.30888X-0.00868X~2(Y:冠幅、X:胸径)r=0.7553相关性群显著据此推导的单位面积适宜株数,可作造林设计及密度管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的林地采伐剩余物多 ,白蚁食物丰富 ,伐桩及萌芽条基本不受白蚁危害 ,更新效果较为理想 ,2 6 5个月林分有效株数、萌芽率、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 3 2 1 7条·hm- 2 、81 0 4%、7 3 0m和 6 2 0cm ;实行不炼山 ,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将使腐殖质增多 ,利于地力的维持。不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出发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应采用不炼山伐桩不覆盖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