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现在车辆制动距离预测系统存在预测算法复杂以及工程实现难度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车辆制动距离预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加速度感器采集车辆纵向加速度数据并计算出车辆的实时速度以及制动距离,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车辆制动速度与对应的制动距离的关系模型,并通过该模型预测车辆在当前速度下的制动距离。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对该预测系统关键模型进行仿真并与样本值对比分析。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车辆制动距离预测系统能够很好地对车辆制动距离进行预测,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以及精确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2.
汽车安全距离模型中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是一个重要参数,该参数的大小变化会影响到汽车制动时的安全距离。针对目前该参数多采用固定值的不足,文中提出采用模糊控制原理的方法来控制驾驶员反应时间,通过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出的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更符合驾驶员的个体差异,并且汽车防撞安全距离随制动反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车辆的制动效果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原因,在制动器结构和性能一定的情况下影响车辆制动效果的主要是使用因素。其主要有:一、驾驶员素质驾驶员对突发事件“反应时间”的快慢,直接影响车辆制动距离,而“反应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身体素质、精神状...  相似文献   

4.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主动制动不仅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更是保障驾驶员驾驶安全的基础内容。基于此,文章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主动制动实现的方法,以保证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及时预测危险事件,预防危险,并构建了以驾驶员及乘客为核心的安全避撞系统,这种安全避撞系统的构建,能为探究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主动制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建议,进一步提升驾驶员和乘客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一、量机动车制动性能的四个要点1.制动距离制动距离就是从驾驶员踏下制动器踏板到车辆完全停止下来所走过的距离,这是一个衡量整车制动性能好坏的指标。该要点不反应各个车轮的制动情况,它反应的是制动系的调整质量,制动系反应时间的长短,制动力上升快慢及制动力大小。制动性能良好的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可在很短的距离内停下来,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因此,制动距离是衡量车辆制动性能最直观的要点。2.制动减速度从理论上说,车辆制动时,当各个车轮同时制动到滑移状态时,制动减速度就等于路面附着系数和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6.
朱子 《南方农机》2003,(2):34-34
1.进入车场不忘检查机油、水、喇叭、手脚制动、方向盘。一名汽车驾驶员每天进入车场都不能忘,这样不仅有利于车辆完好,更利于行车安全。2.马达一响,集中思想俗话说:机动车自带三分险。驾驶员坐进驾驶室就立刻进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角色,所以不集中思想不行。3.车一转心想安全车轮一转,驾驶员就是路面上的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不强,横行霸道,强行借道,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车轮一动,司机必须全神贯注,心想安全。4.尾随车辆距离适当驾驶员在行车中经常尾随车辆,如何掌握最安全的跟车距离,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地说,在不想超越的情…  相似文献   

7.
从主动和被动安全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人机工程学在车辆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在主动安全系统中,驾驶员与车成了典型的人机系统,其核心是驾驶员,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车辆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操纵装置、仪表显示装置以及驾驶视野的设计,以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车辆的被动安全系统设计主要是翻车保护装置(ROPS)的设计,根据最新国际标准ISO 3471:1994对ROPS的结构类型特点及性能要求设计,减少翻车时车辆对驾驶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课题组进行实际道路跟驰实验,利用GPS采集跟车驾驶行为数据。以GPS采集到的车辆行驶轨迹数据为基础,提取前车车速、相对距离、前车对后车的相对速度以及后车车速作为输入,后车下一时刻的车速作为输出,建立BP神经网络跟驰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GA)对BP神经网络跟驰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GA-BP神经网络跟驰模型预测性能的各个评价指标都优于BP神经网络跟驰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车辆自动紧急制动和自主跟车时安全距离控制稳定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小安全车距控制算法,基于汽车制动距离分段精确估算模型,针对车辆制动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制动距离估算模型,准确计算制动距离。尤其是初始制动距离的精确估算,可以准确给出实施制动的最佳时机。再结合周期安全距离闭环控制算法,实现了最小安全车距的精准控制。该模型及算法已应用于奇瑞智能驾驶自动紧急制动和自主跟车系统中,经过5种初始车速,3000次的实际工况试验,最小安全车距均保持在1.0~2.0m内,控制精度<±0.5m。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精确控制最小安全车距,尤其是针对前方静止目标的工况下,能够保证驾乘舒适性,同时有效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和道路行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数量迅猛增加,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使得交通安全问题也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能够对交通事故进行预防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机动车辆所处的环境往往是复杂的,驾驶员必须能够迅速地从变化的环境中获取信息,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借助于智能交通系统,降低或排除车辆跟驰而引起的交通事故。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利用车辆跟驰进行模拟研究,设计汽车防撞系统,可有效防止撞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新型主动防撞安全预警距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得主动防撞的安全预警距离模型能够反映驾驶员主观感受和个体驾驶特性,基于汽车实际制动过程作了研究分析,对其关键参数时间的影响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将指数加权的最小二乘法引入安全预警距离模型。经过实验验证分析得出,该安全距离模型对于驾驶员的时间的随机性和动态性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对于优化报警时机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果园种植区多为丘陵山地,如柑橘果园种植地70%为丘陵。在坡陡弯多的道路地形中,持续下长坡的路况对运输车的制动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连续制动导致主制动器热衰退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因此,研究适用于农用运输车的辅助制动器,提高制动安全性十分必要。以华南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果园轻简化轮式运输车为研究对象,设计适用于运输车的辅助制动装置—液力缓速器。根据运输车的参数和要求,采用相似设计理论计算新样机参数;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液力缓速器转子和定子进行三维建模;利用Mat Lab/Simulink软件对加装液力缓速器的运输车进行制动效能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坡路上使用缓速器,制动时间减少12.7%,制动距离减少17.4%。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传统拖拉机气制动系统主挂行车制动控制上不兼容,制动响应时间、自动制动功能、主挂同时驻车制动功能等不符合欧盟法规要求,研究一种新的双管路气制动系统。此系统采用液控气制动阀实现主挂行车制动控制兼容,并可缩短制动响应时间;采用气控气的挂车控制阀实现自动制动功能;采用电磁阀实现主挂同时驻车制动。通过装机测试结果发现,制动时握手接头处压力值在650 kPa以上,响应时间在0.4 s以内;管路破裂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2 s内实现挂车自动制动(Brake Away)功能;拉起主车驻车制动,挂车驻车制动同时激活。该套设计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拖拉机挂车气制动系统的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液压制动系统的性能,分析了制动效能的影响因素和矿用自卸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原理。建立了液压制动系统简化模型,并对其关键元件制动踏板阀进行了特性分析。应用AMESim建立了液压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余压控制减小制动器作用时间的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和余压控制的可行性,减小了制动器作用时间,缩短了制动距离,使制动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运输车辆前后轴制动力合理分配,在车辆制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用运输车基础液压制动仿真计算与优化的数学模型,结合YT132E农用运输车实际优化计算后,得到了制动力分配比、制动距离等重要参数,这种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同类双轴运输车辆的基础制动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主要应用MATLAB软件对汽车制动过程进行分析。在选择车型参数的基础上,应用实例分析。提出了应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汽车制动理想条件的分析方法和流程,并且通过绘制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特性,对汽车的前后车轮制动力、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强度等进行计算和分析,为汽车制动性分析提供了方便的计算方法和可视化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轮农用车辆防抱制动时地面制动力存在极限值无法更有效地缩减制动距离的问题,提出了新型车辆主动空气阻力制动(ABS&APB)系统,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进行控制模型基础仿真研究;阐述主动空气阻力制动系统理论可行性,依据压缩空气喷气助力原理的反作用应用于车辆制动系统,利用Simulink建立新型四轮农用车辆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APB仿真模型;设计了仿真试验,对比实施APB控制的车速与轮速曲线。结果表明,APB控制达到缩减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车辆制动力测试曲线的基础上,采用滤波技术,抑制了工业环境的干扰信号,提出了处理制动力数据的3种方法,经过分析比较,认为概率密度数据处理方法能适应不同制动工况,并能消除驾驶员操作的影响。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所有人关注的问题,而汽车的制动,则是防止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的主要措施.了解制动过程中的汽车的状态就十分的重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adams仿真技术对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力分配及整车载荷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情况下的制动过程.分析了制动时不同步的原因及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