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马铃薯12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以CIP晚疫病水平抗性群体材料后代选系395049.59作母本,393160-4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育种程序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4年1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4001。该品种属早熟品种,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低山平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 739.5 kg/hm2,比对照品种南中552增产21.3%。该品种适宜湖北省低山、丘陵、平原地区种植,属早熟鲜食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鄂马铃薯7号新品种是1998年以AJU-69.1作母本,393140-4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5~2006年在湖北省两年区试中平均667 m2产2 039 kg,比对照鄂马铃薯3号增产8.80%;块茎干物质含量23.7%,淀粉含量17.3%,粗蛋白含量2.46%,鲜薯维生素C每100 g含量为15.2 mg;抗晚疫病。2009年5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正> 第一节危害概况及病原菌一、马铃薯晚疫病危害概况马铃薯晚疫病是欧洲最早发现的病害之一。19世纪40年代,该病曾在欧洲数次大流行,致使马铃薯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此后,晚疫病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迄今仍是世界上马铃薯产量的一大威胁。解放前后,我国马铃薯生产一直  相似文献   

4.
1选育经过 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6号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于1995年以I-10作母本、以NS51—5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5年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交实生籽,1996年进行实生苗培育,1997年选种圃进行单株选择建立株系,1998年进入鉴定圃,后经品系预备试验、品比试验、国家西南组区试、生产对比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薯2008002。  相似文献   

5.
<正>1选育经过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6号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于1995年以Ⅰ-10作母本、以NS51-5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5年通过有  相似文献   

6.
1 品种来源鄂马铃薯4号系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1994年以“克6717 36”(从黑龙江克山引进)作母本,“鄂马铃薯1号”(674 5×22 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马铃薯品种。原代号:94P9 5。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04001。2 产量表现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1798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6 66%。2001~2002年在马铃薯与玉米套种大面积生产示范中,经恩施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测产验收,该品种平均产量1158kg/667m2,比对照增产34 5%,其丰产性及综合性状均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7.
甘南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属第三积温区,适宜马铃薯的栽培,2001年在甘南县镇东郊村家进行了小面积大棚马铃薯复种留种薯试验、示范,获得了显著增产、增收的效果。2002年示范面积达5000m2,农民获得了好收成。其主要做法是:大棚马铃薯始收期在6月7日,6月25日收完,比地膜覆盖早上市20d,价格高出0.80元/kg,比地膜增收15000元/hm2。加上复种马铃薯进行夏播留种,幼龄产量21750kg/hm2,售价1.20元/kg,两茬收入近9万元/hm2。其主要栽培技术有以下几方面。1 早熟耐密,整薯率高的品种大棚种植主要选用早熟的“早大白”品种,其不但熟期短而且结薯集…  相似文献   

8.
<正> 马铃薯在我国不同地区也叫洋芋、土豆、山药蛋。它不仅含有大量的淀粉,而且还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B及维生素C,是一种人们喜爱的粮菜兼用作物。在国外,人们也称它为“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二大生产国,但在综合利用方面较单一,除按传统的办法鲜食外,加工利用仅局限在一些酒类及淀粉、粉丝之类。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和大的差距。因此,马铃薯的综合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 经我们多年生产实践证明,马铃薯冷藏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实现马铃薯稳产、高产促进其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1988年我们在县种畜场进行了10亩地的夏播种薯秋薯春播的高产栽培试验,获得了亩产3169公斤的高产。其栽培技术如下:a.选择优良品种通过品种试验,找出适合高产栽培的夏播种薯克新3号、克新2号,这两个品种生长势强,分枝多,抗病性强,田间与窖贮腐烂率低,退化较轻。尤其是克新3号在适应性、抗逆性和增产潜力上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亚洲马铃薯协会(APA)成立于1979年11月,会址设于印度西姆拉中央马铃薯研究所。其目的在于扩大马铃薯的栽培,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协会现有三个分会,日本马铃薯研究会、孟加拉国马铃薯协会和印度马铃薯协会。亚洲马铃薯协会有来自亚洲各国的85名工作人员。1981年,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吉荣 《马铃薯杂志》1990,4(4):228-231,233
  相似文献   

12.
塑料大棚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在塑料大棚中栽培,投资少、效益高,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完善。通过配以合理栽培措施,2006、2007连续两年测试: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植物细菌性病害,可侵害马铃薯等数百种植物.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土传性的微管束病原菌,可通过土壤、灌溉、植株、种薯等进行传播,寄主范围广,并随着气候变化、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耕作方式的不同而变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者可使马铃薯减产80%,甚至绝产.由于该病的寄主不断增加,防治技术有限,该病已成为目前许多栽培植物的重大病害.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约种植马铃薯320万公顷左右。根据苏联中央统计局的资料,1977年每公顷马铃薯施有机肥料43吨,无机肥料274公斤,但产量尚停留在每公顷110~120公担的水平,国家收购量不超过块茎总产量的12~15%。马铃薯栽培效果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无机肥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经互会多数成员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因此,荷兰的马铃薯栽培经验具有一定意义。该国的马铃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25%,占农业用地面积的6%。由于采用农业技术和优良种子,致使获得每公顷30吨以上的高产稳产。马薯良种凡育体系也很健全并不断铃地完善,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张智策,张玲(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1选地、选茬及整地种马铃薯应选择上质肥沃、上层深厚疏松,便于排涝的稍偏酸性土壤;不宜连作,也不要与茄科作物进行轮作。最好选用麦茬、谷茬、玉米茬及大豆茬等茬口。马铃薯是块茎繁殖作物,要求土层松软细碎...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联帮共和国试验证明,磷肥施入时间越长,越难被植株吸收。马铃薯在旺盛生长期每天每公顷吸收大约一公斤的 (P_2)(O_5)。观察表明,甚至一个月中降雨达120毫米,而施入磷肥的97~99%仍处在0~20厘米的土层中。但当施用可溶性矽酸盐的肥料时,土壤中固定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简要介绍马铃薯转基因技术方法,着重对已获得的转抗真菌病基因、抗病毒基因、抗虫基因、改良品质基因的马铃薯的特征特性,以及将马铃薯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有用蛋白质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还对转基因马铃薯的生物安全性作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病毒种类及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病毒病危害严重。2010年对湖南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66个病毒标样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的马铃薯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其中PVS的检出率最高,为54.5%,其次是PVX,检出率为45.5%,PVY的检出率为39.4%,PSTVd和PVA的检出率均为21.2%,PLRV的检出率为18.2%。2~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较为普遍。PVY中重组型PVY占85.7%。  相似文献   

20.
山区春马铃薯—超级稻—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德化县地处福建中部山区,属中亚热带山区气候,降雨量充足,温光资源丰富。近年来,为了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发挥本县自然资源优势,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种植结构。2006~2007年在浔中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