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恶苗病,一般多发于早稻秧田期,受害秧苗徒长不分蘖,不分蘖或枯死,随着旱育秧,抛秧面积的扩大,该病有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对感染恶苗病秧苗尚无特效药防治,只能在种子消毒方面加以预防,为探索种子消毒药剂的防效,于2000年早季选择种衣剂,使百克,强氯精实施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验证地根宝在水稻苗期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本田期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施用地根宝可提高秧苗素质,本田期施用可促进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0.4%~1.9%;整个生育期均未发生水稻立枯病、细菌性褐斑病和稻瘟病,轻微发生恶苗病和稻曲病,建议在育秧和促进早生快发方面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技术在我国应用面积迅速发展。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生产应用,出现三大问题:一是秧苗生理转换期生理性和病理性死苗严重;二是好气性的恶苗病发生严重,且易受地下害虫危害;三是旱育秧苗体轻、根盘小且根部难以带土,在抛植时容易出现“遇风雨飘秧、遭烈日败苗”现象,造成立苗难、植伤重。同时,在江淮地区应用,由于雨水偏多、日照偏少,往往导致秧苗窜高,降低苗体素质。因而,影响了该项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一、水稻病虫害种类 我县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秧苗绵腐病、立枯病和病毒普矮病、黄矮病等。害虫有54种,常见主要害虫有三化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稻瘿蚊、稻蓟马等。 二、常见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条件)与防治 (一)病害: 1、稻瘟病:真菌,半知菌纲梨孢菌属。 ①发病条件:菌丝在稻草、稻谷越冬,气温≥15℃,湿度80%以上,即可发病,稻苗感病,“一路青”苗,气温24-28℃,湿度90%以上,寡照,将暴流行。 ②病状:叶瘟:叶片病斑:梭形褐色,灰绿豆圆目,密生灰色霉层,嫩叶…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S-II是甲壳素衍生物,在医药、食品工业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但在农业方面应用很少。经我们1998年试验,表明S一刀对水稻生长基本无影响,对恶菌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秧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检查恶苗病病株率分别为0.035%~1.12%,防效分别为96.35%、gi.61%、94.52%、96.56%和98.01%(见表l)。S一巨拌种后,水稻有效穗数增加29.67%,单穗实粒数增加2.54%;空秋粒减少78.44%;单产增加34.14%。S一正对人畜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用量少,成本低,是防治水稻恶菌病较理想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S-!…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恶苗病防控技术,减轻恶苗病的发生,笔者开展了不同播种方式、不同药液浓度和浸种时间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株发病率差异显著,早播比迟播发病严重,早稻比晚稻发病严重,采取不催芽或露白播种的处理比长芽播种的处理秧苗恶苗病病株率减少18.9%~21.5%。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子浸种前用15%护苗种衣剂拌种,可以比较好的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恶苗病,还可以促进出苗、增强发根力、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8.
<正> 水稻恶苗病从秧苗到抽穗期均可发生。其主要特点是秧苗徒长,叶色淡黄、比正常的健苗高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分蘖少或不分蘖,根系发育不良,节间显著伸长,地上部的茎节长有倒生须根,以后茎杆逐渐腐烂死亡。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二道河农场处在三积温带下限,年积温2300℃,常年多雨、低温,土壤冷凉,易造成水稻不能安全成熟。结合几年来种植水稻的经验,现将我场常年促早熟的作法总结如下:1培育壮秧,提早插植1.1选用熟期在130天之内的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合江19、绥92─188、垦鉴90─31等。1.2育苗阶段双调酸,可以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繁殖,又可保障水稻秧苗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双消毒可以大大减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发生。玉.3大、中拥有苗可提高棚温,从而保证育出壮秧和水稻正常成熟。2井水增温,节水泊研本场所有水稻都采用井灌,因此井水…  相似文献   

10.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面积占全区水稻面积的62.1%,分蘖期的矮缩病苗后期主要分化为三种类型:提前枯死、不枯死亦不抽穗、抽出经济价值极低的小穗,病苗的产量损失率随株高的降低而增加.稻套麦地区、感病品种、防治质量差、灰飞虱虫量高的稻田发病严重;农业防治措施包括:推广抗病品种、杜绝稻套麦、适期收割及时灭茬、清洁田园,重点抓好麦田、水稻秧田、穗期灰飞虱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1.
水稻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分析闽北苗瘟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苗瘟的方法,为生产中防治苗瘟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种子浸种前用15%护苗种衣剂拌种,可以比较好的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恶苗病,还可以促进出苗、增强发根力、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试验观察护苗种衣剂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效果,结果表明,护苗种衣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的效果显著,对水稻安全,并具有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素质、增产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育秧技术在我国应用面积迅速发展。但是 ,经过这几年的生产应用 ,出现三大问题 :一是秧苗生理转换期生理性和病理性死苗严重 ;二是好气性的恶苗病发生严重 ,且易受地下害虫危害 ;三是旱育秧苗体轻、根盘小且根部难以带土 ,在抛植时容易出现“遇风雨飘秧、遭烈日败苗”现象 ,造成立苗难、植伤重。同时 ,在江淮地区应用 ,由于雨水偏多、日照偏少 ,往往导致秧苗窜高 ,降低苗体素质。因而 ,影响了该项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针对上述突出问题 ,将节水、保水技术与种衣剂及其包衣技术有机结合 ,经多年的探索研究 ,研制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应用红种子水稻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红种子水稻种衣剂及配套肥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水稻秧苗素质,防治立枯病、恶苗病效果达到100%,且对水稻生产安全。推荐使用量:红种子水稻种衣剂1kg包种子50kg。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区与非制种区相比在栽培上有以 下特点:(1)母本栽插密度大,每亩达3.0万穴左右, 田间通风透光差;(2)肥水条件优越,秧苗生长嫩 绿,特别是母本;(3)两期以上父本,加之父本分蘖期 长,有较多幼嫩的未苗供螟虫取食,尤以二化螟世代 重叠现象严重;(4)要进行割叶,人工授粉等工作,可 增加病害传染机会,如白叶枯病。因此,在杂交水稻 制种区病虫发生普遍比大面积生产田严重,尤以“两 病两虫”较为突出,即水稻纹枯病,稻粒黑粉病,水稻 蝗虫和稻蓟马。 四川省丹棱县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 连续几年制种都在5000亩以上,由于狠抓了“两病 两…  相似文献   

17.
水稻恶苗病病原──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拉丁学名的订正Fusariummoniliformevar.zhejiangenseWangetH.K.Chen,ANewPathogenofBakanaeDiseaseofRice¥//水稻恶苗病,又名水稻马鹿苗病...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立(黄)枯病、恶苗病、细菌性褐斑病、烤苗等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条件、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等,总结了稻瘟病、赤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水稻本田病害与潜叶蝇、负泥虫、稻水象甲、二化螟、粘虫等水稻本田虫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加强水稻生产管理,正确防治水稻病虫害,是保证水稻品质、提高产量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沈永山 《垦殖与稻作》2002,(2):24-25,28
随着种植制度的变化,射阳县已由种植杂交稻为主,改为种植粳稻为主,水稻病虫害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①二化螟及云形病等叶病病害明显减轻;②病毒病、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加重;③三化螟死灰复燃,穗期虫害加重。总体上水稻品种粳稻化后病虫发生种类增加,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秧田期和本田期就可见到病株,在江苏稻区显症期主要在7月份,有2~3个发病高峰期,主峰在7月上中旬,灰飞虱转移高峰期早迟影响病害显症激增期的出现时间。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关键是降低传毒量、增强秧苗抗逆性,必要措施是药剂保苗。在传毒介体大发生的年份,要重点加强秧苗三叶期的药剂护苗措施,浸种复合剂(浸种灵 吡虫磷 多效唑)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水稻苗期灰飞虱的发生量,并且能增强秧苗素质,提高抗逆性,降低病害发生率,秧苗外观性状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