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 引言对放牧牛采食量的间接估计有赖于对每日排粪量和采食日料消化率的估测。粪量可通过喂入稳定指示剂(如 Cr_2O_3)、收集具代表性的粪样和测定粪中指示剂的浓度来估测。日料消化率可通过用改良的外科手术法人工取得牧草样品,或通过以前建立的粪便成份与日料消化率的关系式来估测。英国草地研究所(1961)和 Gorbett(1977)已介绍过测定采食量的程序。本文报道近来对几种测定技术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剂法与粪氮指数法分别测定藏羊排粪量和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并对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放牧采食量分别为1031.93、834.59和956.15 g·d~(-1),乔科型藏羊放牧采食量显著(P0.05)小于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3个类型藏羊的每kg代谢体重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对夏河天然草地牧草的平均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9%、47.22%和55.58%。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排粪量分别为561.26、484.06和466.74 g·d~(-1),其中欧拉型藏羊的排粪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试验在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研究不同类型藏羊的排粪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放牧采食量,旨在为该地区放牧藏羊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食道瘘管技术与两级离体消化试验及外源指示剂Cr_2O_3测定日排粪量技术3结合的方法,在新疆南山夏秋两季牧场分别进行放牧中国美利奴细毛绵羊牧草干物质采食量的测定。测得夏牧场上18只放牧母羊采食牧草干物质量平均为96.02±7.408克/体重公斤~(0.75)和日排粪干物质量平均为38.72±4.20克/体重公斤~(0.75)。秋牧场上8只放牧母羊采食牧草干物质量平均为75.41±5.799克/体重公斤~(0.75)和日排粪干物质量为38.31±2.73克/体重公斤(0.75)。测得用3只食道瘘管羊采集夏秋牧场上牧草标样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9.65±2.376%与49.02±5.538%,秋季采食牧草干物质量及消化率均显著大于秋季(p<0.001)。两季牧场的日排粪干物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自由放牧绵羊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6-9月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放牧样地进行试验,选择体重及体况相近、健康无病的二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60只,按体重(36.9±2.6) kg聚类分组,设置6种放牧率(0,1.33,2.67,4.00,5.33和6.67羊/hm2)的轮牧实验,绵羊采食量的测定选择放牧率为1.33,4.00和6.67羊/hm2的处理,试验开始,每只羊投喂1粒QSM饱和链烷缓释胶囊。食性测定选用全部的放牧率进行,同时辅助全粪法、扣笼法一同评价。试验期内定期收集试验地牧草样品及绵羊粪便样品,使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中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估测放牧绵羊的排粪量、牧草采食比例和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植物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运用链烷技术估测的排粪量和实际测得排粪量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绵羊主要采食7~9种牧草,且不同放牧季节不同放牧率绵羊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不同,但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运用链烷技术结合扣笼方法可以估测天然草地自由放牧家畜牧草的采食比例、干物质采食量和排粪量。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约2.5岁公牦牛8头,在三江源地区玉树县的高寒草甸草场,应用4N盐酸不溶灰分法(4N—AIA)和木质素标记物法测定了不同物候期(青草期和枯黄期)放牧牦牛日采食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的消化率。结果表明:2.5岁牦牛在青草期、枯黄期的100kg体重日采食量分别为3.69kg和2.96kg,差异极显著(P〈0.01);其不同物候期的千物质消化率分别为65.70%、61.72%(P〉0.05),粗蛋白的消化率为62.25%、39.00%(P〈0.01),粗脂肪为49.36%、58.18%(P〈0.05),ADF的消化率为57.88%、62.67%(P〉0.05),NDF的消化率为69.09%、79.38%(P<0.01)。  相似文献   

6.
在以羊草和大针茅建群的山区草地上用食道瘘管样品,群落采摘样品,粪样和双样方样品对绵羊采食量和消化率测定和计算的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每只绵羊的日采食量为1545.19~1625.19克干物质,单位体重的日干物质采食量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表现为降低,放牧绵羊采食牧草的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随生长的延长而下降,但牧草枯黄之前下降幅度不大。食道瘘管样的消化率比群落采摘样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夏南牛生产,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75.57±8.99)kg]的12月龄夏南牛公牛[夏洛来牛(♂)×南阳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头牛,采用饲养试验对夏南牛干物质、有机物质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DF含量的降低,夏南牛的DMI、OMI和日增重随着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有机物质采食量都与日增重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夏南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机物质采食量预测模型为:DMI=4.22+2.91ADG(R2=0.948);OMI=4.17+2.92ADG(R2=0.948)。夏南牛干物质和有机物质维持需要量分别为4.22、4.17 kg/d。  相似文献   

8.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剂法与粪氮指数法分别测定藏羊排粪量和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并对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放牧采食量分别为1031.93、834.59和956.15 g·d-1,乔科型藏羊放牧采食量显著(P<0.05)小于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3个类型藏羊的每kg代谢体重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对夏河天然草地牧草的平均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9%、47.22%和55.58%。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排粪量分别为561.26、484.06和466.74 g·d-1,其中欧拉型藏羊的排粪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试验在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研究不同类型藏羊的排粪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放牧采食量,旨在为该地区放牧藏羊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营养进食量与粪能排出量的关系,选取32头西门塔尔杂交育成母牛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对其营养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粪能排出量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同一试验不同日粮处理间粪能排出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试验粪能排出量随日粮NDF或ADF进食量减少而下降(P<0.05);同一试验中蛋白质进食量与粪能排出呈反比,日粮蛋白质进食增加,粪能排出减少;育成母牛粪能排出量Y=8.651-196.94X2+342.71X3(P<0.01,R2=0.82,n=32),其中,Y为育成母牛粪能排出量(MJ/d);X1为干物质采食量(kg/d);X2为NDF采食量(kg/d);X3为ADF采食量(kg/d)。综合分析,用NDF(X2)和ADF(X3)采食量来估测肉牛粪能排出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放牧牛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夏秋季节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典型草原进行自由放牧试验,选择体重相近4岁肉乳兼用哺乳牛4头,分两期测定其食性和食量,每头牛投喂一粒YC饱和链烷缓释胶囊,试验期内每天跟踪放牧牛的采食路线,收集其所采食的牧草及粪便样品,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中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估测放牧牛的排粪量、牧草采食比例和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季节放牧牛采食的牧草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的比例存在差异,随放牧季节后移,放牧牛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但日排粪量差异不显著.因此,链烷技术可以估测典型草原放牧牛的排粪量、食物组成和采食量,且放牧季节对放牧牛的采食量影响较大.建议在牧草种类组成较为复杂的典型草原估测放牧家畜食性食量时要进行多种方法比较,以进一步完善链烷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Grass tetany     
J R Todd 《The Veterinary record》1967,81(22):Suppl 12:6-Suppl 12:8
  相似文献   

13.
An optimal magnesium supply of dairy cows during pasture period is still a pressing problem in our farms and husbandry. Experiences are described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agnesium concentrated preparations in cases of grass tetany in 1970 to 1975 in the district of Potsdam. In 224 cows with magnesium concentrations values in the serum below 1.8 mg/100 ml a 25% MgSO4-solution, Parevert and Vers. A, a test solution of VEB Tierarzneimittelwerk Leipzig are used as a metaphylactic treatment. Losses by grass tetany could be reduced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named preparations. Also in cases of low dosage a further, at least temporary drop of magnesium values in the serum could be prevented. Metaphylactic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for andangered herds.  相似文献   

14.
15.
论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论述了草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与过程,阐述了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草文化,在唐宋时代锦上添花,如今更是丰富多彩了.丝绸之路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的纽带.草文化和草原文化在一代一代的劳动人民中流传下来,并得以发扬光大.草文化无国界,世界各地都能找到丰富多彩的草文化,草和草文化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17.
牧草机械发展情况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牧业通讯》2010,(4):33-33
一、国外牧草机械发展现状 国外牧草机械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使用以畜力作为动力到与拖拉机动力配套,从单项作业机具到成套机具,从分段作业机具到联合作业机具等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各国牧草机械发展的高峰时期,期间完成了由畜力机械和割、搂草等基本作业机具向与动力机械配套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牧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对牧草的转基因研究,指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陲重要的生态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决定了畜牧业是西藏地区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产业。草地农业,简称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草种是发展草业的基础,草产品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先锋"卫士",因此以草为业的草业是西藏实现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产业。本文就草业的概念、西藏草地资源状况、西藏草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与阐述,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西藏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象草和壮丽草根系空间分布及养分吸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两种禾本科牧草根系空间变异及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象草和壮丽草的根系有85%以上分布在0 ̄40cm的土层中。象草根系生物量比壮丽草高2倍。象草和壮丽草根重与茎叶重的比值分别为2.76和1.24倍。象草茎叶中矿物质的含量高于壮丽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