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坝左岸均质土坝基础强夯试验及强夯施工方法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强夯施工参数的确定过程,针对不同区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进行研究分析并最终确定了夯击能级。按照强夯试验确定的施工参数,指导实际施工,控制施工过程,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强夯法新工艺对饱和软土地基进行了成功的加固处理.对强夯后地基土体的侧向位移、超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等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用静力触探实验和载荷实验对地基加固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探讨了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方法.实践表明,采用现场试验手段确定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及其他设计参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机场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情况,分析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试验结果,从而合理地选取各个强夯参数,提出大面积强夯施工方案,并就强夯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此法最初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与发展,它已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强夯法由于具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征,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土(灰土)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桩基法、预浸水法和深层搅拌桩法等6种。在不同的地区,应根据不同的地基土质和不同的结构物,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确保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满足变形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际工程地基强夯处理的试验资料 ,分析了强夯对土体密度、压缩性、湿陷性等性质的影响 ,探讨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效果及有效影响深度 ,评价了目前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影响深度计算公式的适应性 ,提出了适用于关中西部黄土地区的影响系数及其定量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关中西部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际工程地基强夯处理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强夯对土体密度、压缩性、湿陷性等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效果及有效影响深度,评价了目前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影响深度计算公式的适应性,提出了适用于关中西部黄土地区的影响系数及其它量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疆奎屯至赛里木湖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盐渍土软弱地基处理实例,研究了盐渍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挤密砂砾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机理,对振动挤密砂砾桩处理盐渍土软弱地基效果进行了重点分析。工程完工后的地基承载力试验及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加固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地基加固技术的研究,寻求适合地铁车站地基加固的技术,并对加固技术的作用机理和工法进行分析研究。对注浆工法进行参数修正,给出了几种加固技术的常规经验值,使地铁车站地基加固的技术理论得到完善;并对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使我们对地铁车站地基的加固和处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于地铁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西宁市防洪及流域管理世行贷款项目概况,结合朝阳引水口取水闸加固施工实践,对采用水泥土加固处理地基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采用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经济合理,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1.
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需要。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调整村镇居民占用地,开展农地整理和废地复垦,开发宜农荒地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加快建立保护耕地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 管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郏喜和 《油气储运》1997,16(8):30-33
油罐基础下沉造成了油罐底底板焊缝断裂漏油,为解决此问题,从调查现场和地质资料入手,经分析,研究确定了处理方案,采用对油罐地板与地基之间的空隙充填浆料的方法进行了处理,从而加固和改善了油罐底板的受力状态,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详细介绍了对这次基础下沉的处理过程,以及所用的浆料,注浆方法和施工中的监测,并列举了实测数据,对今后分析和处理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贡珍  陈东军 《油气储运》1995,14(1):56-57,63
通过实例阐述了北主油库防冻害的重要性,并对如何防冻害问题提出了三点意见。(1)选用附件时要考虑防冻问题,在油罐前及管道转换环节处,应选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阀门,且安装前要重新打压试验,油罐呼吸阀应多装1个,以减少油罐被吸瘪事故的发生;防腐处理建议采用有机涂料和牺牲阳极联合防护法进行防护。(2)施工中要加焊缝的检验。焊缝的内部裂纹,夹渣,未焊透等内伤,不能简单地采用外观检查、煤油试、真空试漏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三七育苗品质,针对槽式三七育苗播种行株距小、播深浅的特殊农艺要求,设计一种集覆土、镇压功能为一体的密集型种沟覆土镇压装置。【方法】在田间试验确定三七出苗率高、种苗品级最佳的基质紧实度范围的基础上,对镇压辊与土壤接触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覆土镇压装置相关参数;借助离散元法对覆土镇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开沟深度、播种机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覆土厚度及一致性为试验指标进行土槽试验,验证覆土镇压装置相关结构参数是否满足要求。【结果】由田间试验得到基质紧实度范围为200~400 kPa。覆土镇压装置结构参数为:镇压轮直径150 mm、弹簧最大刚度140.5 N/mm。由仿真分析得到覆土厚度为9.77~11.40 mm,粒距偏移量为0.07~6.23 mm,行距偏移量为0.03~1.43 mm。土槽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工作参数为:开沟深度为25 mm、播种机前进速度为0.16 m/s,此时覆土厚度均值为11 mm、覆土厚度一致性为85.15%,覆土镇压后基质紧实度为300~360 kPa。【结论】由仿真分析和土槽试验可知,覆土镇压装置设计满足三七育苗播种时基质紧实度和覆土厚度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赵广森  王莹 《油气储运》1996,15(10):45-49
目前我国每年有几十座油罐进行大修,平均每座油罐维修费需几十万元,大型油罐高,达几百万元,而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大修周期长短不一,每年的大修费用总计高达几千万元,因此,科学地稳定油罐大修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浮顶中央排水管是大型浮顶储罐必备的排水装置,对其总的要求是能随浮盘自由升降,直管连接处密封可靠,且转动灵活,装置本身能耐储液和雨水腐蚀。由于其各类产品结构各异,应用条件不尽相同,排水管在运行中均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旋转接头式排水管动密封点的泄漏则是发生在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分析表明,泄漏的原因有:①未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安装,以及运行期间储罐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旋转接头受到挤压;②接头密封与储液  相似文献   

17.
谭小川  刘丽川  饶华 《油气储运》2003,22(10):43-46,59
在油罐渗漏事故中,底板渗漏占的比率最高,渗漏的油水混合物腐蚀能力极强,而一般的检查方法有时很难判断底板是否发生渗漏。通过对油罐底板渗漏及其检测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实时监测油罐底板渗漏的技术——油罐基础检漏层技术,介绍了油罐基础检漏层的结构原理、设计计算及安装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针对液气举升的方法,给出了不均匀沉降曲线油罐举升和基础再处理中的力学计算模型,并采用力法及板壳理论对其举升后油罐的罐壁,角焊缝及罐底板进行了强度计算,给出了其位移及内力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9.
大型油罐基础沉降国内外评价标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帅健  许葵 《油气储运》2014,(8):862-868
基础沉降对大型油罐的运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罐周不均匀沉降。以我国某油库在役储罐的实测沉降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国内外储罐基础沉降控制标准SH/T3123-2001、SY/T5921-2011、API653-2009及EEMUA159—2003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建立储罐沉降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基础不均匀沉降对储罐强度的影响。对比有限元计算方法,评价国内外标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国内外地基沉降控制标准对储罐沉降的要求较保守,特别是我国标准SY/T5921-2011,比API653—2009和EEMUS159—2003对沉降量的要求更加严格。此外,目前国内外相关规范规定的储罐地基沉降指标不尽合理,沉降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储罐结构对地基变形的响应。(图11,表5,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