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品种樱桃果蝇的发生情况,于2019年在山东临朐应用糖醋液诱捕器监测果蝇成虫发生动态,并调查了不同品种樱桃受果蝇为害情况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樱桃品种间果蝇成虫发生量及发生高峰期不同,以黄蜜和美早上果蝇的发生数量最多,监测成虫发生高峰期较先锋、红灯、拉宾斯晚。樱桃果实成熟期,美早和黄蜜上果蝇幼虫数量和蛀果率最高,幼虫量分别为128.3头/百果和131.3头/百果,蛀果率分别为65.3%和69.0%。当地樱桃园中果蝇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和伊米果蝇(Drosophila immigrans),以黑腹果蝇为主。果实品质测定结果发现美早和黄蜜的总糖、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于2019年在山东青岛采用糖醋液诱捕和鲜果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设施蓝莓果蝇发生及为害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设施塑料大棚内果蝇成虫主要有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表面无伤的鲜果内果蝇幼虫则均为斑翅果蝇。鲜果内果蝇幼虫的检出量高峰比棚内果蝇成虫发生高峰大约延后4~5 d;幼虫检出量在果实采收期内总体呈增加趋势,在采收接近90%时果蝇幼虫检出量达到最高,为2.2头/500g鲜果。斑翅果蝇为害隐蔽、影响鲜果品质,应在防治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蓝莓作为新兴的经济作物,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近几年,果蝇成为蓝莓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了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为了明确青岛地区为害蓝莓的果蝇种类及发生动态规律,2016年5-12月,在青岛沃林蓝莓采摘园,选择暖棚、冷棚和大田3种蓝莓栽培环境,在相同高度悬挂糖醋液诱集瓶,监测果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动态规律。共进行了33次调查,诱集果蝇11 709头。结果表明,青岛地区为害蓝莓的果蝇主要有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海德氏果蝇Drosophila hydei Sturtevant和伊米果蝇Drosophila immigrans Sturtevant 4种。在3种不同的种植环境中,为害蓝莓的优势种为黑腹果蝇,共计6 878头,占总数量的59%,平均23.7头/5瓶,其次是铃木氏果蝇,共计4 372头,占总数量的37%,平均14.7头/5瓶,海德氏果蝇和伊米果蝇发生数量较少,共369头和90头,分别占总数量的3%和1%,平均1.2头/5瓶和0.4头/5瓶。黑腹果蝇在6-10月发生数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铃木氏果蝇在6-7月和10-11月出现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8-9月是发生的低谷期。冷棚诱集到果蝇数量为5 736头,占总数量的49%,大田为3 746头,占总数量的32%,暖棚为2 227头,占总数量的19%,暖棚能更好地减少果蝇的发生。本文讨论了不同栽培措施对蓝莓园果蝇种类和数量动态的影响,以期为蓝莓果蝇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掌握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及种群动态,筛选适合当地种群监测的性诱捕器,通过田间人工调查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为害情况,采用2种类型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讨甘蔗田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不论新植蔗田还是宿根蔗田,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被害株率呈先缓慢上升后下降趋势,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达到高峰,最高可达88.40%。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不多,宿根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较新植蔗田多,5月下旬到6月上旬达到高峰。监测期间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共出现5个诱集高峰期,新植蔗田草地贪夜蛾诱集高峰较宿根蔗田迟一个月出现。船形诱捕器和桶形诱捕器均可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船形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明显,但两者周均诱集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论新植蔗田还是宿根蔗田,应加强甘蔗苗期草地贪夜蛾虫情普查和早期监测预警,在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时建议使用桶形诱捕器,在实际防治中结合甘蔗绵蚜防控采用植保无人机科学施药,防早防小,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跟踪调查法,调查了兰花蓟马[Dichromothrips corbetti (Priesner)]对秋兰不同品种的为害情况,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调查表明,兰花蓟马聚集为害秋兰的花和嫩芽,受害花瓣和花葶上往往出现褐色条纹,受害严重的花蕾不能开放;受害嫩芽初期出现水浸状斑块,待嫩芽长大,叶片展开后,留下褐色斑点,易与病害混淆。不同品种芽和花受害差异性调查结果表明,‘荷花素’嫩芽受害最严重,‘仁化白’、‘银针素’、‘金丝马尾’等3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仁化白’花上成虫数量最多。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80 g/L毒死蜱乳油对秋兰幼芽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处理后7 d和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4.22%和73.60%。  相似文献   

7.
利用性诱剂防治花生田暗黑鳃金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性诱剂对成虫的引诱效果及对幼虫虫口密度的降低作用,在全国主要花生产区开展了田间诱捕试验,调查诱捕成虫数、幼虫减退率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结果表明:一台诱捕器一天内诱到的最大成虫数为977头;幼虫减退率最高可达78.8%,保果效果最高可达68.6%。表明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对成虫有很强的引诱效果,并能明显减轻幼虫为害。  相似文献   

8.
正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多数种类仅以腐烂果实为食物,少数可为害健康果实。已报道的为害多种水果的果蝇有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等(任路明等,2014)。2017年用装有糖醋酒液的诱捕器在山东省烟台市、泰安市、济南市、日照市4个市的樱桃园和葡萄园收集果蝇,调查发现一种新的果蝇——叔白  相似文献   

9.
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Matsumura)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备受关注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主要为害各种软皮水果和浆果。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铃木氏果蝇雌、雄成虫的触角及下颚须上感器的超微形态。结果发现,铃木氏果蝇触角鞭节上分布着3种表面多孔的感器,分别为锥形、腔锥形和毛形感器。下颚须上分布着锥形和刺形感器。触角和下颚须上的感器形态和数量均无性二型现象。根据锥形感器的大小及表面孔口的形状和大小,又将锥形感器分为小感锥和大感锥。小感锥表面有序排列着凹陷的小孔。大感锥表面成行排列着"一"字形大孔。大感锥仅分布于触角鞭节上,推测是铃木氏果蝇独有的一类感器,或许是长期进化过程中为感受健康新鲜果实的气味而形成的特殊感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和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寄主植物对其种群的适合度。在室内观察记录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幼虫在黄瓜Cucumis sativus、丝瓜Luffa aegyptiaca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 3种寄主果实上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存活率等生长发育参数,同时测定两种实蝇成虫在3个黄瓜品种‘A38翠玉’‘台湾大黄瓜’和‘唐山秋瓜’有无果皮两种状态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幼虫取食同种果实或同种实蝇取食不同寄主果实后幼虫的发育历期、化蛹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取食西葫芦后,两种实蝇的蛹历期分别为12.30 d和12.77 d,均显著长于取食黄瓜和丝瓜。且南亚实蝇的羽化率为70.59%,显著高于瓜实蝇在3种寄主果实上的羽化率。不同品种黄瓜中,瓜实蝇偏向于选择‘A38翠玉’品种产卵,在果实完好和去果皮条件下日均产卵量分别达87.50粒和53.75粒,均显著高于南亚实蝇在3个黄瓜品种上的日均产卵量;南亚实蝇更偏好在去果皮的‘A38翠玉’果实上产卵,日均产卵量达44.25粒。对同一黄瓜品种,瓜实蝇在...  相似文献   

11.
对近20年来我国粉虱为害记录进行了整理,发现自2000年以来我国粉虱类害虫为害明显加重。柑橘粉虱和烟粉虱是为害最重的粉虱类群,受害最严重的省份是福建和湖南。根据各类粉虱的生物学特性,预计了未来10年我国粉虱的为害趋势,特别要警惕柑橘粉虱可能在南方柑橘产区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12.
13.
选择5年生腰果园,对腰果不同坐果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腰果果梨的被害率显著高于坚果被害率。不同部位的侵入率从高到低为果梨端部(果端)>果梨基部(果基)>坚果基部(坚基)>坚果中部(坚中)>果梨中部(果中)>果柄>坚果端部(坚端),果端侵入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不同方位腰果果实被害率及果虫量差异均不显著。田间不同龄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比率由高到低为3龄>4龄>5龄>2龄>1龄,3龄幼虫比率显著高于其他龄期。单果虫口数在1~6头范围内时彼此之间差异显著,最高单果虫口数12头,单果虫口数越多,比率越低。在田间应根据其为害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monocrotophos (MCP), a widely used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 to induce hyperglycemia and its interactive ability to accentuate the early diabetic outcomes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experimentally rendered diabetic rats. Rats were rendered diabetic with an acute dose (60 mg/kg b.w, i.p) of streptozotocin. MCP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at a sublethal dose (1/20 LD50, 0.9 mg /kg b.w./d, 5 days) to both normal and diabetic rats. While MCP per se moderately increased (by 25%)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normal rats, it significantly aggravated the hyperglycemic outcome in diabetic rats (56% above diabetic rats). Further, experimentally-induced diabetes was associated with only a marginal increase in total and HDL-cholesterol levels, while serum triglycerid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lthough MCP per se did not affect these parameters, it caused a marked increase in triglyceride levels in serum of diabetic rats (54% above diabetic control). Furthermore, MCP-induced higher activity levels of serum transaminases viz., ALT and AST (51% and 71% higher as compared to diabetic control) suggestive of enhanced hepatic damage. Collectively, our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that MCP on repeated exposure has the propensity to augment the secondary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in a rat model.  相似文献   

15.
除草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至播种期土壤持续干旱条件下对2种除草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除草地膜、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覆盖下玉米出苗率依次为76.39%、69.44%和81.48%,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白色地膜相比,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下,玉米株高略有降低,降幅依次为0.04%和3.29%;化学除草地膜、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覆盖下,玉米株高整齐度依次为29.23、50.24和37.18,三者差异不显著;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下,玉米成穗株率均略低于白色地膜,降低幅度依次为0.86%和2.72%;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均较白色地膜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分别为9.71%和10.56%;化学除草地膜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4.38%和23.09%,黑色地膜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6.72%和99.20%,两者差异极显著。黑色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化学除草地膜在土壤持续干旱条件下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为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玉米是我国草地贪夜蛾为害最重的作物。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发生,发生区域由南至北逐步扩散,虫口密度由南至北逐步递减,发生时间西部早于东部,虫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缅甸是我国2019年重要的虫源地,未来应加强对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虫源的监测;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冬繁区,应尽快摸清其区域和面积;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可能发生的代次,提出南方春玉米的种植对草地贪夜蛾起到诱集作用,可延缓或减轻其北迁的时间和虫量,因此,应重视我国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合理布局,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长期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农药药害相关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农药药害的基本现状,探讨了药害危害的主要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药害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或建议等。科学、有效的解决药害问题,将有利于保证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安全和现代化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螟为害小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螟(Sesamia in erens Walker)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寄主的杂食性害虫,然而关于其为害小麦的调查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研究大螟在麦田的发生规律,作者于2011年5月上、中旬,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地区麦田大螟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大螟以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为害小麦,在小麦茎秆上蛀孔后,可取食麦茎组织,形成白穗.滁州市南谯区麦田大螟为害最为严重,田间平均受害株率达到9.83%,有虫株率为6.17%.  相似文献   

19.
在陕西、甘肃白蚁分布区,对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及其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甘肃地区为害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共有3科5属12种,其中主要危害蚁种为尖唇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圆唇散白蚁,次危害蚁种为陕西树白蚁和陇南树白蚁.陕西、甘肃受白蚁为害的树木共20种.3种主要危害蚁种为害的主要树种为杨树、刺槐、国槐、银杏、李树、柳树和构树.另外,柳树、杨树和刺槐也易遭陕西树白蚁和陇南树白蚁侵害.园林树木蚁害整体上不是很重,但局部区域或景点有些单一树种受害率达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20%以上,受害率已与长江以南地区很接近,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小马泡(Cucumis bisexualis)属于葫芦科黄瓜属的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属于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和安徽等地,喜生于山坡、田边和路旁。2014年作者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玉米田间调查时发现了小马泡的危害。目前,小马泡对玉米的生长构成严重影响,常规的防除技术很难防治,因此,亟须制定小马泡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