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对巴彦淖尔市山地丘陵区林地立地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分析各立地类型在林地中的分布状况,同时计算不同立地类型乔木林的单位面积蓄积,从而为评价山地丘陵区林地立地质量、确定经营方向和编制林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巴彦淖尔市山地丘陵区划分为9个立地类型组23个立地类型,其中石质丘陵中厚层土立地类型面积最大(131 366.7...  相似文献   

2.
慈竹生态环境及培育技术初步研究:(Ⅱ)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数量分类方法,进行了四川盆地慈竹栽培区划和盆东南丘陵区立地类型组划分;同时,提出了慈竹经营管理的有关措施.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可划分为4个栽培区,即盆东南丘陵区、盆北深丘区、盒地西缘区、川西平原区.其中盆地西缘区为最适宜发展区,盆东南丘陵区和川西平原区为适宜发展区,盆北深丘区为限制发展区.(2)盆东南丘陵区按地形特征可划分为8个立地类型组.(3)慈竹经营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灌溉、打蔸垫土、松土、合理采伐等.此外,文中对慈竹的适生气候条件及丰产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浅山丘陵区生态工程造林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许昌市西部浅山丘陵区工程造林现状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内宜林地工程造林在科技支撑、资金支撑以及林地管理、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提出了浅山丘陵区生态工程造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适应性、保持水土性能、经济社会效果等3个方面,选择11个评价指标,建立了蓝田县秦岭北麓浅山丘陵区经济型防护林树种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对蓝田县秦岭北麓浅山丘陵区常见9个树种29个品种(品系)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I级树种(品种)21个,有可以利用的II级级树种(品种)8个,没有利用价值不高的III级树种,所有参评树种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在蓝田县秦岭北麓浅山丘陵区经济型防护林建设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沙河市地处我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冀南平原西缘,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市域西部山区,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已基本实现绿化,全市造林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立地条件差、作业难、成本高的矿区、浅山丘陵区和荒山荒地等。为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保证粮食安全,2021年,沙河市造林工作在提前做好地类性质调查基础上,规模造林工作实现"五个转移"。一是由平原造林向浅山丘陵区绿化转移。沙河市西部綦村镇的称湾、黑垴等地处在浅山丘陵区,野生酸枣资源利用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6.
就晋西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水分亏缺明显、社会经济落后等特点,提出大力营造生态经济灌木林是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又一新的思路,并就晋西黄土丘陵区各种立地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营造模式,为该区的生态重建与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与茶梢蛾种群发展相关的11个因子为指标,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运用建立在模糊集合理论基础上的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对丘陵区茶梢蛾的为害类型进行了数量划分.划分结果客观、具体,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在将晋西黄土丘陵区划分为三个立地类型亚区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立地类型的划分,并编制了立地类型表。  相似文献   

9.
卢龙县小型水库绿化模式的研究陈连涛(卢龙县林业局,卢龙066400)卢龙县属于浅山丘陵区,大部分为两山夹一沟的地貌类型。60年代以来,卢龙人民为了改善本地的水利条件,利用这一有利地貌类型,修建了121座小型水库,使地上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如何使水库...  相似文献   

10.
大扁杏是半干旱地区,特别是浅山丘陵区及科尔沁沙地具有发展前途的生态经济树种,在一些地区已取得显著的效益。文章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建设和产业需求,对大扁杏栽植的立地选择、品种配置及丰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目的是为通辽市浅山丘陵区和沙地生态治理及精准扶贫产业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安徽省境内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和皖南山区三种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项目占地面积、土石方挖填总量、水土保持措施类型、水土保持投资、水土保持效果等总结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设计的特点。结果表明:(1)占地面积方面:山区高速>平原区高速>丘陵区高速。同时平原区、丘陵区占地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山区主要占地类型为林地、耕地,山区高速对生态破坏更严重。(2)土石方挖填总量方面:山区高速>丘陵区高速>平原区高速;同时平原区高速对外借方量较大,山区高速多产生弃方,应加强项目建设与周边项目的衔接,做好土石方的综合利用。(3)山区高速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较多且工程规模较高,平原区高速和山区高速相对措施较为简单。(4)水土保持投资方面:山区高速>平原区高速>丘陵区高速,建设丘陵区高速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降低了水土保持造价。(5)水土保持效果方面:在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下,山区、平原区、丘陵区高速均能取得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综上所述,丘陵区高速项目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绿色公路的设计理念,在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投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园地环境选择从实践情况看,冀中和冀南平原地区果园套袋效果要明显低于浅山丘陵区,浅山丘陵区在土肥水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都要高出很多,这些地区套袋苹果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高的经济效益。苹果性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以PH5.5~6.7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衡阳地区杉木立地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湖南衡阳市三个不同地貌区域的山区、孤山区及丘陵区,分别进行了立地质量评价调查研究,共取样地362块,优势木、解析木362株,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作了筛选,结果认为影响衡阳市杉木生长主导立地因子是中地貌、坡位、坡形、开阔度(m)及土壤腐殖质层厚度与土层厚度。并以中地貌为依据划分了三个立地类型区;以坡位划分立地类型组;以坡形与土壤划分立地类型,同时编制了地位指数表,用以预测立地生产力。从评价立地质量得出,发展杉木以重山区生产力为最高,地位指数14以上的立地占35%以上;孤山及丘陵区只占3%~15%。孤山及丘陵区不宜大面积发展杉木,只宜局部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4.
山地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山地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状况作了综述,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山地丘陵区森林空间配置结构及功能、山地丘陵区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以及山地丘陵区森林经营管理研究,并指出了山地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森林啮齿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自然生境有着密切关系。从长白山西坡森林类型区划看,可分为人工林丘陵区、阔叶次生林区、针阔混交林区和针叶林高寒区。本文论述了三个区域类型的森林啮齿动物的种类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哲里木盟北部浅山丘陵区,由于多年农牧业生产的粗放经营管理,乱砍滥伐、乱垦滥牧,自然生态失去平衡,暴雨成灾,大片农田被冲毁,公路、桥梁被冲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以哲北农场和毛都苏木为例,说明这种后果的严重,并试图对这一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建设途径及对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提出以下探讨性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北太行山浅山丘陵区阳坡和半阳坡干旱缺水,土层瘠薄,植被稀少,栽植果树难以成活的问题,河北林学院和易县山建办、林业局协作,以该县西陵乡太平峪村为试验基点,通过10年(1978—1988)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山楂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浅山丘陵区山楂抗旱节水栽培的技术要点是:1、沟壕整地。先沿等高线挖宽2米、外沿深45厘米的水平沟,然后在距沟内沿50厘米宽的地段向下挖成距地表80厘米的蓄水沟。填土时先在距沟外沿1.5米宽的沟底铺5—10厘  相似文献   

18.
寒害是湖南引种桉树遇到的主要问题.湖南虽然地域不大,但地形复杂,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本文通过选择湖南省有代表性的34个气象观测站40年来观测的17个气象因子,利用主分量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湖南省桉树适应性进行了类型划分,共分为4类:Ⅰ.湘南低山丘陵区,Ⅱ.湘西、湘中低山丘陵区,Ⅲ.湘北洞庭湖平原区,Ⅳ.海拔800m以上的高山区.并根据各区特点和现已经引种桉树的实际寒害表现,进行适应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邢台县是一个山区县,浅山丘陵区及三河两岸的沙荒区至今仍有荒山荒滩4814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虽经多年治理,造林成活率依旧很低,严重制约了全县的绿化建设进程。为攻克这一难题,邢台县积极探索适合该地区的造林模式,于2001年分别在大沙河沙荒地和浅山丘陵区试验挖掘机整地技术,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机械整地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人工整地和爆破整地速度慢、标准低、成本高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一、大枣为阜平县富民的基础产业 阜平现有枣树850万株(18万亩),其中挂果枣树360万株(8万亩),主要分布于县城东南部浅山丘陵区的13个乡(镇)124个行政村,涉及3.2万多户13万多口人,常年产鲜枣2000—2500万公斤,最高年产可达3200万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