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豆品种延配9号,延农11号和玉米品种延敦玉1号,延单19号进行大田推广试验.通过大豆、玉米套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试验点中有2个点套种玉米的大豆比对照清种减产,但可多产玉米3200kg/hm^2以上,产值相对增加168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烤烟地套种马铃薯的最佳种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烤烟地套种马铃薯在密度为33330塘/hm^2、49995塘/hm^2。和66660塘/hm^2的情况下,马铃薯产量分别为6799.5kg/hm^2、7350kg/hm^2。和9349.5kg/hm^2,其中以套种密度66660塘/hm^2。时产量最高,农户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条件下布设不同套种模式,比较不同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条件下,几种套种模式产值和效益均高于单种模式,其中玉米套种白芸豆纯收入达29142.0元/hm^2,投产比为1:2.6;玉米套种南瓜纯收入达26530.5元/hm^2,投产比为1:2.9;玉米套种马铃薯纯收入达26289.0元/hm^2,投产比为1:2.3;玉米单种模式纯收入14839.5元/hm^2,投产比为1:2.5。说明套种模式确实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在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从增加效益入手,进行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大垄面套种大豆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马铃薯单种,马铃薯套种大豆的活动积温利用率提高32.94%,水分生产率提高18.4%,土地利用率提高36%,主粮平均产量达6373.5kg/hm^2,较单种马铃薯增产9.6%,经济纯收入提高25.0%,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蓖麻高床覆膜栽培套种大豆技术的栽培要点,通过与传统单作蓖麻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蓖麻高床覆膜栽培套种大豆技术,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显著增加蓖麻种植者的收入,净收入比传统单作蓖麻多出6510元/hm^2,增长21.7倍。  相似文献   

6.
高台县双膜西瓜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拱棚+地膜”形式的双膜覆盖栽培是高台县商品西瓜的主要栽培形式之一,一般可比露地早播种20d左右,提前15d左右上市。近几年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探索并示范推广双膜覆盖西瓜套种大豆栽培模式,截至2007年,推广面积达400hm^2以上,其西瓜平均产量达52500kg/hm^2,大豆平均产量达2805kg/hm^2;西瓜平均收入达37500元/hm^2,大豆平均收入达6750元/hm^2,平均年收入达44250元/hm^2,经济效益相当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开展旱作保墒不同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秋季覆膜玉米产量最高为9735.0kg/hm^2,较常规半膜增产3796.5kg/hm^2,增幅为38.99%;以补充灌溉375m^3/hm^2时主副产品产量最高为2645.43kg/hm^2,增产11.1%,纯收益则补灌量225m^3/hm^2最高,为12769.5元;一膜两季栽培2年玉米平均单产达9374.9kg/hm^2,较对照增产2062.4kg/hm^2,增幅达28.2%;在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大豆,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20kg/(mm·hm^2),土地利用率提高43%,单产达10481.5kg/hm^2,经济纯收入提高40.39%。  相似文献   

8.
闽西北山区大豆"三改两推广"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宁县地处闽西北地区,海拔悬殊、气候变化大、土壤肥力低、大豆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笔者在3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新成果、新技术,配套组装出了适合这一地区的“三改两推广”红黄壤大豆良种高产栽培技术。2004~2006年推广红黄壤大豆良种面积占全县大豆播种面积52.5%,其中新垦红黄壤大豆面积266hm^2,新增间套种面积667hm^2,共增大豆产量184万kg、产值736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对地膜小麦套种大豆6种带幅增产效果研究的结果表明,地膜小麦套种大豆各处理的混合产量,产值,纯收入均高于地膜小麦单作和大豆单作,其中以6:2带型(140cm膜,膜面126cm,种6行小麦;畦宽50cm,种2行大豆)和4:3带型(70cm膜,膜面56cm,种4行小麦;畦宽70cm,种3行大豆)较优,其产量分别为6435,6285kg/hm^2。产值分别为8271,8604元/hm^2,纯收入分别为5826,6009元/hm^2。  相似文献   

10.
幼龄果园套种模式生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套种,是果农提高前期收入,集培肥地力、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有效办法。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平孟镇新植砂糖桔果园内进行“柑桔+西瓜+旱稻+马铃薯”套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幼龄果园套种,效益西瓜产值4.16万元/hm^2,旱稻产值1.16万元/hm^2,马铃薯产值4.1万元/hm^2,三项效益产值共9....  相似文献   

11.
河西平川灌区制种玉米套种不同豌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甘肃河西平川灌区进行了制种玉米套种不同豌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豌豆品种对制种玉米的经济性状、产量以及带田混合产量都有一定影响。其中豌豆品种针叶豌豆MZ-1与制种玉米套种后对产量水平的负面影响最小,豌豆产量达2700.0kg/hm^2,制种玉米产量达9840.0kg/hm^2,带田混合产量达12540.0kg/hm^2,适宜与制种玉米进行套种。  相似文献   

12.
建立较优的芝麻与大豆间作套种的配比模式。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8个小区,小区畦宽1.8m、沟宽0.5m,面积为18m^2。6种处理(芝麻:大豆)分别为T1(3行芝麻、3行大豆)、T2(2行芝麻、4行大豆)、T3(2行芝麻、6行大豆)、T4(4行芝麻、2行大豆、T5(CK,16行大豆)、T6(CK2、6行芝麻)。结果:初步得出了最优配比即3行大豆//3行芝麻处理,产值和土地当量比(LER)最高,分别为13117.2元/hm^2。和1.06;大豆产量1377kg/hm。,芝麻产量591.6kg/hm^2。;较单作大豆、芝麻收益增加6.92%、4.77%。结论:该研究为芝麻与大豆间作的最佳种植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米旱地宽厢宽带套种不同经济作物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宽厢宽带套种不同经济作物试验结果表明:套种余庆地瓜1号产值最高达43668.0元/hm^2,其余依次是西红柿、辣椒、花生、茄子、甘薯,净作玉米产值最低仅11844.0元/hm^2,说明旱地宽厢宽带适合套种作物有余庆地瓜1号、西红柿、辣椒、花生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西灌区大豆生产现状调查及田间栽培试验研究,制定了本生态区域及同类地区“大豆/马铃薯/白菜”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其产量结构水平大豆3450kg/hm^2、马铃薯18t/hm^2、白菜28.5t/hm^2,收入达4.5万元/hm^2。  相似文献   

15.
硫酸亚铁、硫酸锰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市十里河地区,施用硫酸亚铁120kg/hm^2,增加大豆421-501kg/hm^2;施用硫酸锰30kg/hm^2.大豆产量结构优势明显增强,表现为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增多,大豆分枝数平均增加0.3~0.4个,单株粒数最多增加9粒,百粒重增加0.5g,大豆产量增加541-571kg/hm^2,增产率达24.0%-26.8%。  相似文献   

16.
在榆中、民乐、山丹3地对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模式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产值,其中水分利用效率较单种马铃薯高8.35~11.86kg/(hm^2·mm),较单种针叶豌豆高16.81~21.3kg/(hm^2·mm);产量较单种马铃薯增产44.3%~55.0%,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132.4%~216.8%;产值较单种马铃薯增加10269.0~11870.0元/hm^2,较单种针叶豌豆增加7857.0~11484.3元/hm^2。  相似文献   

17.
临泽县孜然套种甜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孜然套种甜菜是临泽县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孜然生育期较短,与生育期较长的甜菜套种,发挥了两种作物的互补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空间、水分和光热资源,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据调查,采用该栽培模式时,孜然平均产量为1200kg/hm^2,收入约为1.8万元/hm^2;甜菜平均产量为60.0t/hm^2,收入为1.5万元/hm^2,总收入为3.3万元/hm^2左右,比单种增收20%~30%,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施肥和耕作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瑶  张忠学  贺兴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35-6937
[目的]为提高旱地粮食产量和降水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方位振动深松地块和常规中耕地块2个对照的基础上,设置氮、磷、钾3因素4水平试验,研究不同施肥、耕作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通过田间试验发现,不同肥料处理,土壤经过全方位振动深松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而且增施氮肥和磷肥的效果更显著。振动深松耕作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对大豆百粒重的影响依次是N〉P〉K,其中N2(167.3kg/hm^2)、N3(240.0kg/hm^2)、R(133.9kg/hm^2)、P3(192.0kg/hm^2)、K1(125.1kg/hm^2)、K2(200.8kg/hm^2)处理对大豆百粒重的增加效果明显;常规中耕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对大豆百粒重的影响依次是P〉K〉N,其中P0(0)、P1(83.4kg/hm^2)、P1(133.9kg/hm^2)、K2(200.8kg/hm^2)处理对大豆百粒重的增加效果明显。[结论]合理配施N、P、K及全方位振动深松耕作技术对于保证大豆稳产、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播期、氮磷钾用量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大豆一般6月上旬为适宜播种期,可兼顾大豆产量和品质;氮磷钾配施肥可提高大豆产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适量少施氮可增产大豆126.5kg/hm^2.增加脂肪含量0.82个百分点,增施磷钾肥,大豆产量增加154.5~273.8kg/hm^2,蛋白质含量增加0.10-1.17个百分点,脂肪含量增加0.74~1.10个百分点.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大豆产量增产312.7kg/hm^2,品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地膜水萝卜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目前已在天水市秦城区太京镇湾子村大面积推广,折合产水萝卜9.0万kg/h舻~10万kg/hm^2,收入3.6万元/hm^2-4.5万元/hm^2,折合玉米产量9.0万kg/hm2~1O.5万kg/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